徐桂芬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1:四月,佛羅倫薩,黃昏時候,我興沖沖去米開朗琪羅廣場。十年前,我曾從那里俯瞰佛羅倫薩,當時很驚訝,怎么眼前的景象,和烏菲茲美術館里那些四百年前的油畫上的一模一樣?整座城市里,你看不到一幢現代的高樓!十年過去了,佛羅倫薩還是老樣子么?我走上坡頂,哈,居然還是老樣子:太陽西斜,阿爾諾河面一片金光,河對面的城市,錯落著大片不規整的老式建筑,1463年建成的圣母瑪利亞大教堂,依然是最高的建筑。
材料2:四合院和胡同是北京的傳統建筑,集中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建筑水平和建筑美學。但是在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中,許多代表歷史文化風貌的四合院被拆除,一些明清建筑被拆除或遷移。據香港《東方日報》刊載,北京的“老城區四合院已被拆掉了三分之一,胡同的數量也從八十年代三千六百條減少到今天不足二千條?!薄皻v史名城的北京將不復存在?!?/p>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考生可以參考以下思路作文:
1.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民族的靈魂。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是民族的靈魂,我們在吸收外來文明的同時切忌破壞民族的魂、民族的根。
2.珍視文化傳統,留住城市文化余脈。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歷史的產物,都有著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歷史傳統,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隱藏著豐厚的人文歷史與典故。沒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城市,往往會有一種淺薄的、囂張的文化氣息。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珍視文化傳統,留住城市的文化余脈,并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的城市文化的重要成分。
3.今天我們應如何對待歷史古跡。歷史越悠久、古建筑遺存越豐富,城市的形象越具有魅力。這些文化遺存都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在進行城市建設時,我們不單單要崇古求美,更應該將保護和再利用文化遺產結合起來。
【佳作展示一】
文化遺產——民族的記憶
□姚 碩
隨便在祖國大江南北走走,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景:高速公路從長城上飛快碾過,平遙古城的部分墻體在風雨中坍塌,小橋流水的周莊充斥著商業味,連往日青磚青瓦的農舍也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頂……炊煙裊裊、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成了遙遠的夢。難怪面對這些,作家馮驥才再無法靜下心來寫作,他開始四處奔波,大聲疾呼:救救我們的文化遺產!
中華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她無處不在——融于書本,徜徉于江南小鎮,盤桓在名勝古跡……我們被這種濃厚的文化包圍著長大,現在卻做起了文化劊子手。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秦始皇的兵馬俑至今氣宇軒昂地挺立著,隋朝大運河的波瀾依舊拍打著堤岸,孟姜女的哭聲凄婉悲慟,纖夫的號子似乎仍在耳邊縈繞……沉淀了千年的厚重、繁華、屈辱、悲憤的文化遺產經歷了坎坷的歷史,將歲月的肅穆呈現給世人。刀光劍影遠去了,長歌悲哭停止了,殘酷廝殺結束了……一切都隨著大江東去,但是文化遺產留給我們歷史曾經的面貌。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魂。當你漫步于天壇,遙望天穹,你便懂得了寬厚深沉;當你走近岳飛,一股浩然正氣便向你襲來;當你登上泰山而小天下的時候,天地便也豁然開朗起來。我們的祖先舉著火把從遠古走到了現代,鑄就了堅強、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
這些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奮斗的見證,這些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魂的載體。君不見,每年都有無數的海外游子尋回家來,在黃帝陵前捧上一抔黃土;君不見,每年都有許多臺灣同胞回來拜祭先祖……我們的文化遺產牽系著億萬炎黃子孫的心。這種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摧毀的。
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因我們的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若失去了我們的民族文化,21世紀的我們該往哪里去?珍愛中華文化遺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身的尊重,因為每一項遺存都積淀著久遠的歲月,紀錄著我們獨特的民族心理。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當你讀懂了它們,千年古樹便熠熠生輝;當你走近它們,泛黃的古籍便不再晦澀;當你正視它們,晦暗的古老建筑都會重放光彩。難怪馮先生寧可放棄寫作,也要把文化遺產從人們視線的邊緣拉回來,因為它是民族記憶的載體??!
今天,我們在吸收外來文明的同時切忌破壞民族的根。只有留住民族記憶的載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有其生生不息、長遠發展的可能和潛能。因此,遵循人類文化的發展規律,及時搶救瀕危文化遺產,使人類創造的文化能夠代代相傳,文明成果能夠千年流傳,這既是我們身為社會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兒女薪火相傳的使命。
內容:文章從民族性來談文化遺產,不僅將文化遺產的歷史意義體現了出來,而且從現實層面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從四個角度進行了具體闡釋,可謂深刻。故本項評17分。
表達:文章在語言表達上下的功夫是顯而易見的,分論點提煉得整齊,有力,論述語言酣暢淋漓,文章非常有氣勢。故本項評17分。
發展等級:文章的結構較為平實,但亮點在于內容的豐富,所選材料不僅有古今事例,還引用和化用了名人名言。故本項評17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內容17分+表達17分+發展等級17分=51分。
【佳作展示二】
彷徨·吶喊
□陳 旭
在時空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彎著腰,揮動著鑿刀,一刀一刀,鑿出一個個泣血的故事,鑿成一種獨特的符號。中華文化,你流著淚,淌著血,穿越了千年的風雨,也經歷了千年的滄桑。
一個民族,因為你而自豪;一個國家,因為你而精神矍鑠。走近你,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你的偉大,你的每一項遺存都積淀著久遠的歲月印痕,記錄著獨特的民族心理。你是那歷經風霜依舊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烽火戰爭;你是那靜默在細雨中望著歷史的大槐樹,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你是那“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令人神往的傳奇……
面對沉默的你,我總是感受到生命的豐盈,力量的充沛。你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帶領我走出迷霧。我曾經天真地以為,五千年積淀下來的文化內蘊不會被歲月沖淡,堅強的中華魂也必將隨著時間長河勇往直前,可是——
曾幾何時,這個世界多了喧囂,多了冷漠,天空被縱橫交錯的高壓電線割得支離破碎,鋼筋水泥冰冷地立于城市的每個角落,刺耳的機器轟鳴聲撞擊著你的傷口……你惶恐地睜大了眼睛,警惕地盯著面前的一切:高速公路從長城上飛快碾過,平遙古城的部分墻體在風雨中坍塌,小橋流水的周莊充斥著商業氣息……你惶恐,亦驚悚,巨大的疼痛像煙霧一樣彌散開來,你用幽沉的聲音,低低地嗚咽。你不可抑制地流淚,淚水緩緩墜落在地上。你飛濺的淚洇濕了你腳下的大地,卻喚不回人們迷失的心靈。工業化的潮流,化為刺,鯁在你的咽喉,紅腫,發炎——所有的抗爭都成為了徒勞,沉悶的絕望籠罩著你的心靈。冷風中,你瑟瑟發抖,悲愴憂郁。
哦,中華文化,華夏兒女的精神食糧!假如有一天,你像云一樣逝去,留給世人的絕不僅僅是厚重的失落,還有那痛徹心扉的心靈創傷;假如有一天,“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已不再成為你所駕馭的兩匹專屬駿馬,那么這個社會最終也將成為一片繁華的文化沙漠!
我不愿未來在這文化沙漠彷徨無助;我不愿未來在這文化沙漠追憶你卻無力回天,所以,我要從現在就緊緊拉住你的手,一起走向燦爛的明天!
■
內容:文章將“你”即中華文化擬人化,寫中華文化的曾經和現在的傳承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對未來失去文化遺產的情況進行聯想和想象,三者對比,揭示了文章主旨:保護文化遺產,與文化遺產攜手前進。故本項評17分。
表達:文章巧用第二人稱,便于抒發自己的情感。眾多詞句鋪排而出,成為本文的亮點。故本項評18分。
發展等級:文章的出彩之處除語言有文采外,還將文化遺產擬人化,以對話口吻來寫抒情散文,頗有創新,別具一格。故本項評17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內容17分+
表達18分+發展等級17分=52分。
【同步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朋友幾年前進了監獄。有一次我應邀到監獄為犯人們演講,沒有見到他,就請監獄長帶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了一句話:“平日都忙,你現在終于獲得了學好一門外語的上好機會。”
幾年后,我接到一個興高采烈的電話:“嘿,我出來了!”我一聽是他,便問:“外語學好了嗎?”他說:“我帶出來一部60萬字的譯稿,準備出版?!?/p>
他是刑滿釋放的,但我相信他是為自己大大地減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寫一個被囚禁的人無所事事時度日如年,而獲得一本棋譜后日子過得飛快。外語就是我這位朋友的棋譜,輕松愉快地幾乎把他的牢獄之災全然赦免。
——余秋雨《為自己減刑》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為自己減刑”的關鍵在“自己”,即極大地發揮內因的作用,也可以在監獄這樣不自由的外部環境里尋找自由。材料詳述了無自由的朋友在獄中學習外語并取得成就的事實材料,接著引用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講到的一個與此相似的故事。這兩個故事前者來自現實生活,后者來自文學作品,都從正面說明用這種方式為自己減刑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比材料我們可以知道,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是難能可貴的;而在自由中設置不自由,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對有自由的人來說是非常遺憾和痛心的,并告誡人們不要在自由中設置不自由??忌鷵肆⒁庾魑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