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當前國家正在高等學校大力推進旨在提升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2011協同創新計劃”。高校作為創新主體,應緊抓大好機遇,積極探求高校協同創新路徑。新疆師范大學立足校內協同,強化內與外新資源整合,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在推進協調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升級轉型,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服務社會水平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關鍵詞:協同創新;高等院校;科技創新
1 協同創新解析
2011年4月24日,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積極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瞄準國際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學科融合,培育新興學科,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積極貢獻”。[1]高校協同創新以人才、學科、科研創新為核心,以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為手段,以提升高校的創新能力,增強高校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能力和水平為目標,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發揮各自的能力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新疆師范大學“2011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于2011年底,成立后在內聯外引,整合各方資源,促進自身科研水平提高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 協同創新路徑
(1)加強組織領導。協同創新工作正常有序進行需要加強組織領導,確定協同創新建設目標以及實施協同創新學術發展規劃,制定內部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并負責落實。新疆師范大學為更好完成協同創新工作,成立了協同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協調、解決創新項目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并以學校名義組織校內外相關專家對協同創新工作開展年度檢查,組織和支持協同創新中心的重大學術活動。參與重大項目和其他開放研究課題的評審,制定協同創新工作的具體建設計劃和中長期學術研究計劃,并負責檢查、落實。
(2)注重人才培養。高校以培養人才為首要任務,協同創新工作更要利用一切條件吸收中青年教師參加重大項目研究,通過項目實施培養高素質中青年學術骨干,同時積極吸收學生參加項目組,促進專門人才的培養,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相關企業的合作和交流,推進聯合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新疆師范大學協同創新項目在開展過程中緊密結合區內外、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優化學科和專業結構,加強國際化課程建設,開闊學生國際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注意研究和吸收多學科領域專家的參與開發,并積極吸收博士后參加研究工作,促進最新研究成果向經濟社會發展,向學科發展轉化,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3)加強學科建設。協同創新研究,要充分發揮對外學術交流窗口作用,打破學院學科壁壘,搭建交叉融合學科平臺,打造獨具特色和優勢的學科群體,培育跨領域學科團隊,開展集成攻關項目研究,實現重大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積極制定學科規劃,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筑學科基地,創新研究成果,有計劃地舉辦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新疆師范大學協同創新中心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特別是對口支援高校合作,加強博士點內涵建設,提高學校辦學層次和水平;近年來多次邀請王蒙、劉亮程等學術名人做客講學并通過多次承辦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組織科研隊伍、研討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發揮專業研究學術交流中心的作用。
(4)做好咨詢服務。協同創新應該為地方政府區域發展的重大決策提供建設性的和有影響力的咨詢建議。新疆師范協同創新中心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研發優勢,瞄準學科前沿,通過協同創新項目研究課題、吸收各行業領域的工作人員參與合作研究,面向各級有關政府部門及社會各行業開展咨詢服務,提高解決重大實踐問題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能力。2011年至今學校相關學院和部門與企業、政府、院(所)以技術服務、聯合辦學、學術交流、基地建設、人才培養、咨詢服務等為目標簽約項目累計241項,簽約經費累計達1800余萬元。其中2011年簽約58項,簽約金額396.5萬元;2012年96項,簽約金額684.5萬元;2013年簽約87項,金額達753.27萬元。通過協同增強創新意識,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5)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的關鍵在于機制創新、制度創新作為,要努力形成機構開放、內外聯合“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運行機制,不斷探索協同創新機制。新疆師范大學在這一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在協同創新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機制:1)工作季報制度。協同創新領導小組建立每季度一期的工作簡報制度。將重大學術活動報告,如學術會議紀要、學校或主管部門工作部署的落實情況等;規章制度制定、修改和執行情況報告;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報告都一一匯總,以便隨時查閱。2)統計年報制度。協同創新中心的統計年報工作,由協同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領導,指定專人負責。統計年報表每年十一月中旬之前報送協同創新領導小組,進行年終統計,并報送上級部門審查。3)成果簡報制度。協同創新中心建立每六個月一期的成果簡報制度。簡報內容包括重大項目階段性成果摘要;學術研討會成果摘要;主要論文、專著摘要等。4)評估制度。為了促使協同創新中心盡快達到建設標準,學校每年組織一次對協同創新中心工作的評估,評估的主要內容和辦法是:協同創新中心在設施、研究、政策等方面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各分項目研究負責人的管理工作水平、效率和績效。通過評估對于在協同創新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拿出專門資金進行表彰和獎勵,提高參與協同創新的積極性。
3 協同創新的意義
協同創新已經成為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新組織模式和驅動經濟社會發展、整合各方面創新資源、提升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最重要的手段。高校以其豐富的人才資源、學科資源等獨有優勢在推進協同創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積加強企業、大學、研究機構之間組建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較低的創新成本,獲取較高的創新價值,使協同創新中心成為聯結學科、機構和部門的橋梁,對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自身發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4-25.
[2] 唐陽.關于高校開展協同創新的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2012(07):14-16.
[3] 李素礦.高校協同創新要把握好四個維度[N].光明日報,2012-08-30.
[4] 李忠云,鄧秀新,等.高校協同創新的路徑及政策建議[J].中國高等教育,2012(17):11-13.
作者簡介:張艷(1983—),女,新疆昌吉人,碩士,新疆師范大學科研處科員,主要從事高校科研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