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 鄒 嫄

廣西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
廣西民族大學 鄒 嫄
新型城鎮化建設涉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公共服務產品提供、工業化水平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還涉及金融、政策、法律、財政等領域的工作,而金融作為資源配置的平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承擔重任,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近些年來廣西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13年城鎮化比率已經達到45%,但是受制于傳統的投融資模式,城鎮化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欠賬很多,城鎮化產業支撐乏力,城市空間布局與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因此,如何抓住國家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歷史機遇,完善新型城鎮化融資模式,支持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發展的同步推進,實現廣西金融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步發展,是廣西現階段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一)商業金融的逐利性與城鎮化建設的社會性存在矛盾。
城鎮化建設涉及的各類項目中,城市綠化、生態環境保護等設施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屬于純公益類項目。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污水處理等設施則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點,因此屬于準公益設施,自來水、電力、電信網絡等設施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屬于經營性設施。由于公益性設施的非盈利性特點,沒有投資回報,建成投入運營后也不能通過收費來獲得收入,這部分投資運營只能依靠財政資金。準公益類項目則具有收益性和公益性雙重屬性,卻往往投資大,收益低,所以商業性金融企業囿于利潤考慮,往往不會參與其中,除非政府通過多種補償和優惠政策,吸引商業金融的投資。經營性項目則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進行建設和運營。目前廣西城鎮化建設中的純公益性項目和準公益性項目主要依賴財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企業的逐利性約束使得他們沒有動力參與無收益的純公益性項目建設和收益率較低的準公益性項目,同時基礎設施投融資政策使得商業性金融也很難參與經營性項目。這種傳統的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加劇了政府的財政壓力,降低了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效率。
(二)現有的金融體制無法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需求。
城鎮化進程往往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重點產業的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這方面的資金需要量更大。發達國家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主要結合運用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來解決企業以及農業產業化的資金需求,同時輔助以政策傾斜和支持。現階段中國金融制度主要體現為兩條主線:一是以大城市、大工業為導向的信貸配置戰略所決定的商業金融制度安排;二是以傳統農戶生產和消費為扶持目的的政策農貸安排制度,缺少服務城鎮化建設的金融安排,一方面商業性金融不愿大量投入,另一方面財政資金和政策性金融投入數量有限,其他類型的金融又因為各種原因難以進入,結果導致投入不足。
(三)廣西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落后。
從金融機構分布數量看,截止到2012年年底,廣西農村地區共有金融機構網點3206個,平均每萬人擁有金融機構數為0.68個,遠低于全國平均數。從金融機構網點的空間分布看,農村金融機構也主要分布在城鎮,大部分農村地區只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機構網點。從貸款構成看,農業類貸款比例偏低,2012年廣西各項貸款余額為12 356億元,其中涉農貸款3955億元,占比為32%。縣及縣以下貸款占比為20.7%,農戶貸款占比為1.8%。并且農村地區貸款很大一部分帶有扶貧性質,而支持農業產業化、非農產業發展、農村工業發展的貸款比例較小。一些農村金融機構因為支持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動力不足,把資金投向收益較高的城市地區,導致農村資金外流,加劇了廣西農村城鎮化建設的資金壓力。
(四)政策性金融體制支持不到位。
截至2012年年末,廣西涉農貸款余額3955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為32%。目前大量農業經濟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因而政策性金融對經濟欠發達的廣西非常重要,可以彌補部分商業性金融需求。遺憾的是目前廣西政策性金融對城鎮化的支持也不充分,截至2013年年末,廣西政策性金融機構網點64家,總資產2750億元,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在廣西主要涉及鐵路、公路項目和能源項目,對農村工業以及中小企業貸款極少,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為廣西縣域城鎮化建設提供了一部分信貸資金,其他地方性金融機構也提供了部分信貸資金,但是資金缺口依然很大。表1顯示,政策性金融機構2012年為廣西提供的涉農貸款數量有限,比例僅占涉農總貸款的15%。
本文用廣西貸款余額考查廣西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水平,用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總量衡量廣西金融發展水平。從城鎮化金融支持水平觀察,2004年到2013年十年時間,貸款數量呈不斷增長趨勢,城鎮化比率也不斷提高,二者同方向變化,且增長幅度相當。再從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總量與城鎮化比率的比較看,2004年到2013年,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總量與廣西城鎮化比率同方向變化,廣西城鎮化比率從31.7%上升到45.2%,提高了13.5%,金融機構資產總量從7623億元提高到24 276億元,提高了2倍以上,增長幅度遠超過城鎮化增長幅度。
依據表2的數據,計算2004年到2013年期間廣西城鎮化比率與貸款余額、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總量之間的關系系數,結果見表3。
表3顯示,廣西城鎮化水平與金融支持呈正相關關系,金融支持水平是影響廣西城鎮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廣西金融發展水平較低,農村城鎮化資金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導致廣西城鎮化水平也較低。
上文分析了廣西城鎮化建設中金融支持狀況以及現階段面臨的金融困境,在未來較長時期內,新型城鎮化建設依然是廣西乃至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城鎮化融資依然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要面對的課題。本文結合廣西現實狀況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表12012年廣西縣域以下金融機構貸款統計表 萬元
資料來源:巫志斌等:《廣西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金融扶貧機制研究》,載于《區域金融研究》2013年第9期。

表22004~2013年廣西城鎮化水平與金融支持水平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廣西統計年鑒》、《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

表3廣西城鎮化水平與城鎮化金融支持的相關性
(一)改革城鎮化金融體制。
現階段廣西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財政資金和銀行信貸,這種單一的資金供應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擴大的城鎮化建設資金需要,需要創新融資模式,以新的融資模式緩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財政壓力。具體做法包括:針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多層次包含財政、銀行、信托、股票、債券、民營資本在內的金融支持體系,在加大財政資金支持的同時,擴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圍。此外,努力把商業性金融納入城鎮化金融體系中,通過政策引導,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將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多元化金融逐步引入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廣西城鄉地區。政策鼓勵發展農村金融,積極推動本地金融機構發展,鼓勵民間資金加入城鎮化建設。
(二)借鑒西方國家經驗,創新廣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融資方式。
廣西現階段城鎮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項目主要依賴財政資金,資金需求量巨大,導致城鎮化基礎設施項目進展緩慢,加重了廣西財政負擔,有必要創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融資模式。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模式值得借鑒,比如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把城鄉基礎設施進行分類,財政資金投入重點為純公益項目,準公益項目可以由政府通過正常優惠和補貼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企業進行投資,探索投融資方式的多元化、市場化和規范化。經營性項目建設引入BOT和TOT模式,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政府對這類項目主要是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實行市場化運作。廣西借鑒這種基礎設施融資模式可以減輕財政壓力,提高資金效率。
(三)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水平。
首先,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擔保體系,通過各種形式如推廣新型抵質押貸款模式、建立發展各類信用擔保基金、創新完善信貸保險產品等舉措來解決中小微企業在融資中面臨的信用條件和資產約束。其次,大力發展地方性商業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立足本土,在信息收集、產品創新、授信審貸、貸后管理等方面占據優勢,可以破解大型商業金融因為信息不對稱、產品不適合、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題。最后,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稅收減免、補助補貼、風險補償、獎勵激勵等措施促進其快速發展,嚴格規范融資擔保、資產評估、抵押登記等各類中介服務的收費,降低企業成本。
(四)加快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發展。

[1]邱俊杰、邱兆祥:《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載于《理論探索》2013年第4期。
[2]岳文海:《我國城鎮化基礎設施融資模式研究》,載于《中州學刊》2013年第10期。
[3]王士偉:《農村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載于《經濟縱橫》2011年第7期。
[4]劉芬華:《農村城鎮化、異質性金融需求與金融產業結構調整》,載于《財經科學》2010年第6期。
[5]吳超:《金融支持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在哪里》,載于《財經科學》2013年第2期。
[6]張守志:《廣西城鎮化發展中的金融支持效應研究》,載于《區域金融研究》2014年第3期。
更正我刊2014年第35期所刊登文章《面對自媒體時代的食品行業聲譽風險管理》,其署名應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丁日佳、張亦冰。2014年第41期所刊登文章《高新技術產業對區域經濟的作用分析》,其署名應為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趙楠。特此更正。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