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于航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商務溝通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間有效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商務溝通障礙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問題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沖突碰撞中尋求對話與合作。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為人類交往史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關鍵詞:跨文化商務溝通;障礙與沖突;文化整合
中圖分類號:F7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11-02
收稿日期: 2014-04-28
一、商務溝通的界定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來自他的專業技術,而85%是靠人際溝通和自身的處事能力”。那么何為溝通呢?所謂溝通,是指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借助符號系統(語言、文字、圖像、記號)形體手勢及物質環境傳遞、理解信息和情感的社會行為。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郭亞卿、張麗娟)。而商務溝通作為溝通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定義卻因人而異。徐憲光認為:“商務溝通是一種動態的、多渠道的過程,它包括特定組織內部和外部的溝通”。黃漫宇認為:“商務溝通是指商務組織為了順利地經營并取得經營的成功,為求得長期的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通過組織大量的商務活動,憑借一定的渠道,將有關商務經營的各種信息發送給商務組織內外既定對象,并尋求反饋以求得商務組織內外的理解、支持與合作”。莊恩平著重強調“跨文化”商務溝通,認為:“跨文化商務溝通是不同文化的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交流??缥幕虅諟贤ㄓ煽缥幕瘑栴}、溝通及商務三個變量組合而成,而這三個變量之間又相互作用、有機組合,產生整合效應,體現跨文化商務交際的動力特征”(莊恩平)。不論哪種定義,都不難看出商務溝通在特定組織內、外部及商務合作與發展中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跨文化上商務溝通中的障礙與沖突
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正逐步融入一個相互依賴、促進與發展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國際經濟貿易與商務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長,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各國企業為順應這種發展趨勢,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謀求更好的發展,正逐步向海外擴展自己的業務。因而使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跨國合資企業也越來越普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這一現象,許多問題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便非“跨文化商務溝通的障礙”問題莫屬了??缥幕虅諟贤ㄗ鳛樯嫱饨涃Q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間展開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其語言、知識、信仰、藝術、法律、習俗及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道德規范都會有很大的差異。一方面,在商務溝通的五個過程中:
其中任何一個過程都有可能受到信息發送者或信息接收者的不同的個人文化背景的嚴重影響,而使所傳遞的信息遭到片面理解甚至完全誤解,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產生障礙與沖突。另一方面,當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文化相遇并產生交集時,商務溝通中的障礙與沖突也會逐漸顯現出來。這些障礙與沖突如得不到恰當的處理,將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利潤的回報,甚至錯失商機,導致合作失敗。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三星便已經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但那時主要是以戰略合作為主,依靠中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大量生產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開放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也得到了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在中國投資建廠、創立子公司或開辦合資企業。當然,對此三星公司也予以高度重視,并開始調整其經營方式與市場戰略,提高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力求樹立三星“時尚、高端數碼產品”這一品牌形象。此外,三星還將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過程都轉移到中國進行,實現所謂的“當地完結型”模式。2002年,三星選擇中國北京作為“三星數碼靈感全球巡演”的首站,足以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為了更好地利用中國的高端科技人才,三星在中國設立了研發基地——三星電子中國通信研究所及博士后工作站。此外,為了提高中韓兩國員工的工作效率,三星公司還對管理層人員及員工進行了跨文化培訓。三星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沒有使跨文化合作與溝通中產生的障礙與沖突影響其企業的發展,相反還為三星公司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元素,拓寬了三星的海外(中國)市場,使三星公司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不斷發展并躋身于先進數碼品牌的行列。
三、解決跨文化商務溝通的障礙與沖突的有效途徑
從以上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當兩種不同的文化碰撞并產生障礙與沖突時,首先,應消除種族中心主義,將文化的障礙與沖突轉換為對新文化的適應。每種文化都是經過歷史積淀下來的精華,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們長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形成了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道德標準,但我們不應該用自身文化的標準去衡量其他文化的好與壞。相反,我們應該放棄文化中心主義,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對待文化差異并適應這種差異。在跨文化商務溝通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行為準則都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對某一問題或決策很難有相同的理解甚至持相反觀點,因而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出現矛盾與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不應消極面對,更不應主觀地認為其中某一方是正確的而將其觀點、標準、理念和做法強加于另一方。而是應該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相互理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經常溝通與交流并采取恰當的溝通手段。通過主觀的努力來克服跨文化溝通障礙這一客觀因素,這樣才能消除溝通障礙,解決溝通中的沖突,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與合作成為可能。其次,加強雙方的跨文化培訓,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互相了解對方的文化并適應這種新文化。這里要強調,企業不應只是針對員工進行跨文化培訓,也應加強對管理層的培訓。只有企業內部自上而下都適應這種新文化,才能使企業盡快度過“跨文化障礙”這一磨合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通過文化整合,創造企業新文化?!拔幕稀?,顧名思義,就是基于實現某一共同目標或達到某一共同利益,將兩種不同文化的精華整合到一起,使其相互滲透、妥協、補充和作用,形成一種有利于雙方且有助于實現共同目標的新文化(即第三文化)。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合作雙方中一方過于強大,而另一方在合作中常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結果弱勢的一方就會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被處于主導地位的強勢文化所吸收、同化直至取代。無論哪種形式的文化整合,都可以求同存異,取之精華、融合差異,豐富人類活動。同時還可以建立新的管理理念與制度,促進跨文化商務溝通與合作。總之,只有以共同價值觀念為核心的文化整合,才能創造出1+1>2的管理效應。
四、商務溝通的意義與重要性
商務溝通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及國際經貿的合作與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內部通過上行、下行或平行溝通等溝通方式,不但能使員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服務的企業與自身未來的發展前景,促使其更好地為企業做出貢獻。同時還可以使管理層進一步了解企業的發展與運營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以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繁榮。其次,企業可與顧客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并調整研發戰略以滿足其需求。與投資者、銀行家、政府官員等進行溝通,掌握市場發展的動向,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動態,進而不斷調整和改善自身的經營策略以應對這一變化。與媒體人士進行溝通,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提高企業知名度。通過建立這些有效的外部溝通,為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結束語
早在我國戰國時代,蘇秦、張儀就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列國,達成“合縱”、“連橫”之勢,改變了國家的興衰成敗。在經濟全球化與多樣化的今天,跨文化商務溝通不僅能夠促進不同國家、民族及文化之間的有效溝通,提高文化多樣性與種族多元化,同時更能推進文化的繁榮昌盛、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繁榮。使人類文化的精髓得以繼承與發揚并代代不息,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
[1] 戴爾·卡耐基.卡耐基經典勵志全集[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2] 郭亞卿,張麗娟.論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3] 徐憲光.商務溝通[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 黃漫宇.商務溝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 莊恩平.跨文化商務溝通學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6] Dance, F., & Larson, C. (1976). The functio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 theoretical approa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7] (美)伽菲(Guffey,M.E.).商務溝通:過程與結果[M].柳治國,等,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金永紅]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商務溝通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間有效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商務溝通障礙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問題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沖突碰撞中尋求對話與合作。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為人類交往史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關鍵詞:跨文化商務溝通;障礙與沖突;文化整合
中圖分類號:F7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11-02
收稿日期: 2014-04-28
一、商務溝通的界定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來自他的專業技術,而85%是靠人際溝通和自身的處事能力”。那么何為溝通呢?所謂溝通,是指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借助符號系統(語言、文字、圖像、記號)形體手勢及物質環境傳遞、理解信息和情感的社會行為。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郭亞卿、張麗娟)。而商務溝通作為溝通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定義卻因人而異。徐憲光認為:“商務溝通是一種動態的、多渠道的過程,它包括特定組織內部和外部的溝通”。黃漫宇認為:“商務溝通是指商務組織為了順利地經營并取得經營的成功,為求得長期的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通過組織大量的商務活動,憑借一定的渠道,將有關商務經營的各種信息發送給商務組織內外既定對象,并尋求反饋以求得商務組織內外的理解、支持與合作”。莊恩平著重強調“跨文化”商務溝通,認為:“跨文化商務溝通是不同文化的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交流??缥幕虅諟贤ㄓ煽缥幕瘑栴}、溝通及商務三個變量組合而成,而這三個變量之間又相互作用、有機組合,產生整合效應,體現跨文化商務交際的動力特征”(莊恩平)。不論哪種定義,都不難看出商務溝通在特定組織內、外部及商務合作與發展中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跨文化上商務溝通中的障礙與沖突
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正逐步融入一個相互依賴、促進與發展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國際經濟貿易與商務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長,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各國企業為順應這種發展趨勢,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謀求更好的發展,正逐步向海外擴展自己的業務。因而使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跨國合資企業也越來越普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這一現象,許多問題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便非“跨文化商務溝通的障礙”問題莫屬了。跨文化商務溝通作為涉外經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間展開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其語言、知識、信仰、藝術、法律、習俗及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道德規范都會有很大的差異。一方面,在商務溝通的五個過程中:
其中任何一個過程都有可能受到信息發送者或信息接收者的不同的個人文化背景的嚴重影響,而使所傳遞的信息遭到片面理解甚至完全誤解,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產生障礙與沖突。另一方面,當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文化相遇并產生交集時,商務溝通中的障礙與沖突也會逐漸顯現出來。這些障礙與沖突如得不到恰當的處理,將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利潤的回報,甚至錯失商機,導致合作失敗。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三星便已經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但那時主要是以戰略合作為主,依靠中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大量生產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開放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也得到了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在中國投資建廠、創立子公司或開辦合資企業。當然,對此三星公司也予以高度重視,并開始調整其經營方式與市場戰略,提高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力求樹立三星“時尚、高端數碼產品”這一品牌形象。此外,三星還將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過程都轉移到中國進行,實現所謂的“當地完結型”模式。2002年,三星選擇中國北京作為“三星數碼靈感全球巡演”的首站,足以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為了更好地利用中國的高端科技人才,三星在中國設立了研發基地——三星電子中國通信研究所及博士后工作站。此外,為了提高中韓兩國員工的工作效率,三星公司還對管理層人員及員工進行了跨文化培訓。三星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沒有使跨文化合作與溝通中產生的障礙與沖突影響其企業的發展,相反還為三星公司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元素,拓寬了三星的海外(中國)市場,使三星公司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不斷發展并躋身于先進數碼品牌的行列。
三、解決跨文化商務溝通的障礙與沖突的有效途徑
從以上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當兩種不同的文化碰撞并產生障礙與沖突時,首先,應消除種族中心主義,將文化的障礙與沖突轉換為對新文化的適應。每種文化都是經過歷史積淀下來的精華,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們長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形成了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道德標準,但我們不應該用自身文化的標準去衡量其他文化的好與壞。相反,我們應該放棄文化中心主義,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對待文化差異并適應這種差異。在跨文化商務溝通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行為準則都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對某一問題或決策很難有相同的理解甚至持相反觀點,因而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出現矛盾與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不應消極面對,更不應主觀地認為其中某一方是正確的而將其觀點、標準、理念和做法強加于另一方。而是應該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相互理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經常溝通與交流并采取恰當的溝通手段。通過主觀的努力來克服跨文化溝通障礙這一客觀因素,這樣才能消除溝通障礙,解決溝通中的沖突,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與合作成為可能。其次,加強雙方的跨文化培訓,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互相了解對方的文化并適應這種新文化。這里要強調,企業不應只是針對員工進行跨文化培訓,也應加強對管理層的培訓。只有企業內部自上而下都適應這種新文化,才能使企業盡快度過“跨文化障礙”這一磨合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通過文化整合,創造企業新文化?!拔幕稀保櫭剂x,就是基于實現某一共同目標或達到某一共同利益,將兩種不同文化的精華整合到一起,使其相互滲透、妥協、補充和作用,形成一種有利于雙方且有助于實現共同目標的新文化(即第三文化)。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合作雙方中一方過于強大,而另一方在合作中常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結果弱勢的一方就會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被處于主導地位的強勢文化所吸收、同化直至取代。無論哪種形式的文化整合,都可以求同存異,取之精華、融合差異,豐富人類活動。同時還可以建立新的管理理念與制度,促進跨文化商務溝通與合作??傊挥幸怨餐瑑r值觀念為核心的文化整合,才能創造出1+1>2的管理效應。
四、商務溝通的意義與重要性
商務溝通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及國際經貿的合作與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內部通過上行、下行或平行溝通等溝通方式,不但能使員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服務的企業與自身未來的發展前景,促使其更好地為企業做出貢獻。同時還可以使管理層進一步了解企業的發展與運營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以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繁榮。其次,企業可與顧客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并調整研發戰略以滿足其需求。與投資者、銀行家、政府官員等進行溝通,掌握市場發展的動向,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動態,進而不斷調整和改善自身的經營策略以應對這一變化。與媒體人士進行溝通,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提高企業知名度。通過建立這些有效的外部溝通,為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結束語
早在我國戰國時代,蘇秦、張儀就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列國,達成“合縱”、“連橫”之勢,改變了國家的興衰成敗。在經濟全球化與多樣化的今天,跨文化商務溝通不僅能夠促進不同國家、民族及文化之間的有效溝通,提高文化多樣性與種族多元化,同時更能推進文化的繁榮昌盛、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繁榮。使人類文化的精髓得以繼承與發揚并代代不息,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
[1] 戴爾·卡耐基.卡耐基經典勵志全集[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2] 郭亞卿,張麗娟.論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3] 徐憲光.商務溝通[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 黃漫宇.商務溝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 莊恩平.跨文化商務溝通學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6] Dance, F., & Larson, C. (1976). The functio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 theoretical approa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7] (美)伽菲(Guffey,M.E.).商務溝通:過程與結果[M].柳治國,等,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金永紅]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商務溝通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間有效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商務溝通障礙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問題本身并不可怕,關鍵是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沖突碰撞中尋求對話與合作。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為人類交往史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關鍵詞:跨文化商務溝通;障礙與沖突;文化整合
中圖分類號:F7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11-02
收稿日期: 2014-04-28
一、商務溝通的界定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來自他的專業技術,而85%是靠人際溝通和自身的處事能力”。那么何為溝通呢?所謂溝通,是指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借助符號系統(語言、文字、圖像、記號)形體手勢及物質環境傳遞、理解信息和情感的社會行為。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郭亞卿、張麗娟)。而商務溝通作為溝通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定義卻因人而異。徐憲光認為:“商務溝通是一種動態的、多渠道的過程,它包括特定組織內部和外部的溝通”。黃漫宇認為:“商務溝通是指商務組織為了順利地經營并取得經營的成功,為求得長期的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通過組織大量的商務活動,憑借一定的渠道,將有關商務經營的各種信息發送給商務組織內外既定對象,并尋求反饋以求得商務組織內外的理解、支持與合作”。莊恩平著重強調“跨文化”商務溝通,認為:“跨文化商務溝通是不同文化的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交流??缥幕虅諟贤ㄓ煽缥幕瘑栴}、溝通及商務三個變量組合而成,而這三個變量之間又相互作用、有機組合,產生整合效應,體現跨文化商務交際的動力特征”(莊恩平)。不論哪種定義,都不難看出商務溝通在特定組織內、外部及商務合作與發展中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跨文化上商務溝通中的障礙與沖突
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正逐步融入一個相互依賴、促進與發展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國際經濟貿易與商務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長,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各國企業為順應這種發展趨勢,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謀求更好的發展,正逐步向海外擴展自己的業務。因而使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加強,跨國合資企業也越來越普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這一現象,許多問題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便非“跨文化商務溝通的障礙”問題莫屬了。跨文化商務溝通作為涉外經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間展開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其語言、知識、信仰、藝術、法律、習俗及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道德規范都會有很大的差異。一方面,在商務溝通的五個過程中:
其中任何一個過程都有可能受到信息發送者或信息接收者的不同的個人文化背景的嚴重影響,而使所傳遞的信息遭到片面理解甚至完全誤解,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產生障礙與沖突。另一方面,當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文化相遇并產生交集時,商務溝通中的障礙與沖突也會逐漸顯現出來。這些障礙與沖突如得不到恰當的處理,將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利潤的回報,甚至錯失商機,導致合作失敗。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三星便已經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但那時主要是以戰略合作為主,依靠中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大量生產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開放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也得到了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在中國投資建廠、創立子公司或開辦合資企業。當然,對此三星公司也予以高度重視,并開始調整其經營方式與市場戰略,提高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力求樹立三星“時尚、高端數碼產品”這一品牌形象。此外,三星還將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過程都轉移到中國進行,實現所謂的“當地完結型”模式。2002年,三星選擇中國北京作為“三星數碼靈感全球巡演”的首站,足以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為了更好地利用中國的高端科技人才,三星在中國設立了研發基地——三星電子中國通信研究所及博士后工作站。此外,為了提高中韓兩國員工的工作效率,三星公司還對管理層人員及員工進行了跨文化培訓。三星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沒有使跨文化合作與溝通中產生的障礙與沖突影響其企業的發展,相反還為三星公司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元素,拓寬了三星的海外(中國)市場,使三星公司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不斷發展并躋身于先進數碼品牌的行列。
三、解決跨文化商務溝通的障礙與沖突的有效途徑
從以上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當兩種不同的文化碰撞并產生障礙與沖突時,首先,應消除種族中心主義,將文化的障礙與沖突轉換為對新文化的適應。每種文化都是經過歷史積淀下來的精華,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們長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形成了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道德標準,但我們不應該用自身文化的標準去衡量其他文化的好與壞。相反,我們應該放棄文化中心主義,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對待文化差異并適應這種差異。在跨文化商務溝通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行為準則都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對某一問題或決策很難有相同的理解甚至持相反觀點,因而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出現矛盾與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不應消極面對,更不應主觀地認為其中某一方是正確的而將其觀點、標準、理念和做法強加于另一方。而是應該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相互理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經常溝通與交流并采取恰當的溝通手段。通過主觀的努力來克服跨文化溝通障礙這一客觀因素,這樣才能消除溝通障礙,解決溝通中的沖突,從而使跨文化商務溝通與合作成為可能。其次,加強雙方的跨文化培訓,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互相了解對方的文化并適應這種新文化。這里要強調,企業不應只是針對員工進行跨文化培訓,也應加強對管理層的培訓。只有企業內部自上而下都適應這種新文化,才能使企業盡快度過“跨文化障礙”這一磨合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通過文化整合,創造企業新文化。“文化整合”,顧名思義,就是基于實現某一共同目標或達到某一共同利益,將兩種不同文化的精華整合到一起,使其相互滲透、妥協、補充和作用,形成一種有利于雙方且有助于實現共同目標的新文化(即第三文化)。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合作雙方中一方過于強大,而另一方在合作中常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結果弱勢的一方就會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被處于主導地位的強勢文化所吸收、同化直至取代。無論哪種形式的文化整合,都可以求同存異,取之精華、融合差異,豐富人類活動。同時還可以建立新的管理理念與制度,促進跨文化商務溝通與合作。總之,只有以共同價值觀念為核心的文化整合,才能創造出1+1>2的管理效應。
四、商務溝通的意義與重要性
商務溝通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及國際經貿的合作與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內部通過上行、下行或平行溝通等溝通方式,不但能使員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服務的企業與自身未來的發展前景,促使其更好地為企業做出貢獻。同時還可以使管理層進一步了解企業的發展與運營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以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繁榮。其次,企業可與顧客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并調整研發戰略以滿足其需求。與投資者、銀行家、政府官員等進行溝通,掌握市場發展的動向,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動態,進而不斷調整和改善自身的經營策略以應對這一變化。與媒體人士進行溝通,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提高企業知名度。通過建立這些有效的外部溝通,為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結束語
早在我國戰國時代,蘇秦、張儀就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列國,達成“合縱”、“連橫”之勢,改變了國家的興衰成敗。在經濟全球化與多樣化的今天,跨文化商務溝通不僅能夠促進不同國家、民族及文化之間的有效溝通,提高文化多樣性與種族多元化,同時更能推進文化的繁榮昌盛、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繁榮。使人類文化的精髓得以繼承與發揚并代代不息,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
[1] 戴爾·卡耐基.卡耐基經典勵志全集[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
[2] 郭亞卿,張麗娟.論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3] 徐憲光.商務溝通[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 黃漫宇.商務溝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 莊恩平.跨文化商務溝通學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6] Dance, F., & Larson, C. (1976). The functio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 theoretical approa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7] (美)伽菲(Guffey,M.E.).商務溝通:過程與結果[M].柳治國,等,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