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龍
摘要:隨著新疆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不斷優化,廣大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法和ELES模型對1997-2012年期間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盡管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斷改善,但整體上還處在傳統的消費階段。
關鍵詞:消費結構;因子分析;ELES模型
中圖分類號:F316.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44-02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Liu Huilong
(Urumqi Central Sub-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Urumqi, 8300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Xinjiang rural economy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Tak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during 1997-2012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ELE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is gradually improving,but it i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stage as a whole.
Key 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ELES model
近十年來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消費結構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化,但整體上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較低、結構也不夠合理。因此,研究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對于引導農村居民合理消費和自治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通過對新疆1997年-2012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并運用因子分析的原理和ELES模型對新疆農村居民消費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進行研究。
一、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分析
消費結構變動度(K),是指某地區一段時期內消費項目構成變化值的絕對值之和,用來考察消費結構變動程度,K越大說明消費結構的變動程度越大,將K除以觀察期年數得到年均結構變動度(K)。
從表2可以看出,1997~2004年新疆農村居民年均消費結構變動度為7.29%,2005~2012年為5.82%,消費結構變化較大,并呈現下降趨勢。從時間段上來看,1997~2004年消費項目的k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食品、居住、醫療保健、交通、其他、文娛、衣著,其中K值最大的食品貢獻率為30.86%,最小的家庭設備,貢獻率為3.52%;2005~2012年消費項目的k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食品、居住、文娛、醫療、交通、衣著、家庭設備、其他,其中,k值最大的食品,其對年均消費結構變動度的貢獻率為26.80%;小的其他,貢獻率為3.29%。
二、實證分析
(一)消費結構的ELES模型分析
將1997-2012年新疆農村居民按不變價格計算的人均純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ELES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結果(見表3)。
從表3的結果表明了,八個回歸模型均通過了F檢驗,模型整體顯著;調整的擬合有度數值較高,擬合效果非常好;DW值也表明了各個回歸模型不存在序列相關,同時模型參數大多數通過t檢驗。整體上看,新疆農村居民消費傾向為0.369,即收入每增加一元平均0.369用于消費。分項消費中,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訊邊際消費傾向排在前三位,剩余項目邊際消費傾向依次為醫療保健、衣著、家庭設備、文教娛樂和其他服務。
從消費結構看,食品和居住消費邊際消費傾向較大,依然占居民消費較大比重,表明了農村居民還處于傳統消費階段,同時交通通訊邊際消費傾向增強,主要是國家第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農村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用于交通通訊費用增加;在國家惠農政策下,“新農合”得到廣泛推廣,農民就醫得到了一定保障,醫療保健消費傾向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家庭設備、文教娛樂消費很低,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軟環境”的提升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短板,也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
(二)因子分析
按上述分類標準,將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分為8項。它們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百分比分別用xi(i=1,2,...,8)。運用spss20.0軟件對表1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所得結果見表4和表5。
通過因子分析,得到兩個公共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見表4。前兩個公共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6.5%,即兩個公共因子能很好的解釋8個變量。經過旋轉得到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矩陣,見表5。
由表5可得旋轉后的因子得分函數:
F1=-0.245x1+0.007x2+0.232x3-0.221x4-0.078x5+0.189x6
-0.262x7+0.084x8
F2=-0.025x1+0.299x2+0.080x3+0.509x4-0.228x5+0.045x6
-0.226x7+0.204x8
(三)結果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公因子F1在食品、居住、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等四方面有較大的載荷,而F2在衣著和家庭設備兩個方面有較大的載荷。從F1的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矩陣可以看出,居住和交通通訊兩個方面的載荷數和得分均大于0,這表明在居民消費結構中這兩項呈上升趨勢,其中上升較快的是居住,其次交通通訊。而食品和文教娛樂兩個方面的載荷數和得分均小于0,即在居民消費結構中這兩項呈下降趨勢,其中下降較快的是食品,其次文教娛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文教娛樂在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從2005-2012年都是持續下降的,這說明農村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消費有待進一步的拓展。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在不斷改善,但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食品在因子分析中呈下降趨勢,但在消費變動度和邊際消費傾向上均是最大值,這說明新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整體上還處于傳統消費階段;交通通訊方面消費所占比重的不斷增加和邊際消費傾向的不斷增大,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疆的發展成果不斷惠及農村。
為進一步拉動新疆農村消費市場、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政府應該在如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加大對農村居民的信貸支持力度和農村、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引導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大力開拓農村精神文化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 申秋紅.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農村居 民消費結構研究 [J].財貿研究,2007(5):36.
[2] 新疆統計局. 新疆統計年鑒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Ol3.
[3] 劉曉紅.南京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實證分析 [J].江蘇商論 ,2008(4):3-5.
[4] 烏德政,劉鴻淵,曾艷琳.影響農民消費行為的制約因素及化解[J].經濟體制改革,2007(1):109-112.
[5] 李鵬,曾光.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50-54.
[6] 黃毓哲.江西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J].江西行政院學報,2006(7):52-55.
[責任編輯:蘭欣卉]
摘要:隨著新疆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不斷優化,廣大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法和ELES模型對1997-2012年期間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盡管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斷改善,但整體上還處在傳統的消費階段。
關鍵詞:消費結構;因子分析;ELES模型
中圖分類號:F316.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44-02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Liu Huilong
(Urumqi Central Sub-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Urumqi, 8300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Xinjiang rural economy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Tak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during 1997-2012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ELE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is gradually improving,but it i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stage as a whole.
Key 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ELES model
近十年來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消費結構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化,但整體上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較低、結構也不夠合理。因此,研究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對于引導農村居民合理消費和自治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通過對新疆1997年-2012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并運用因子分析的原理和ELES模型對新疆農村居民消費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進行研究。
一、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分析
消費結構變動度(K),是指某地區一段時期內消費項目構成變化值的絕對值之和,用來考察消費結構變動程度,K越大說明消費結構的變動程度越大,將K除以觀察期年數得到年均結構變動度(K)。
從表2可以看出,1997~2004年新疆農村居民年均消費結構變動度為7.29%,2005~2012年為5.82%,消費結構變化較大,并呈現下降趨勢。從時間段上來看,1997~2004年消費項目的k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食品、居住、醫療保健、交通、其他、文娛、衣著,其中K值最大的食品貢獻率為30.86%,最小的家庭設備,貢獻率為3.52%;2005~2012年消費項目的k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食品、居住、文娛、醫療、交通、衣著、家庭設備、其他,其中,k值最大的食品,其對年均消費結構變動度的貢獻率為26.80%;小的其他,貢獻率為3.29%。
二、實證分析
(一)消費結構的ELES模型分析
將1997-2012年新疆農村居民按不變價格計算的人均純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ELES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結果(見表3)。
從表3的結果表明了,八個回歸模型均通過了F檢驗,模型整體顯著;調整的擬合有度數值較高,擬合效果非常好;DW值也表明了各個回歸模型不存在序列相關,同時模型參數大多數通過t檢驗。整體上看,新疆農村居民消費傾向為0.369,即收入每增加一元平均0.369用于消費。分項消費中,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訊邊際消費傾向排在前三位,剩余項目邊際消費傾向依次為醫療保健、衣著、家庭設備、文教娛樂和其他服務。
從消費結構看,食品和居住消費邊際消費傾向較大,依然占居民消費較大比重,表明了農村居民還處于傳統消費階段,同時交通通訊邊際消費傾向增強,主要是國家第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農村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用于交通通訊費用增加;在國家惠農政策下,“新農合”得到廣泛推廣,農民就醫得到了一定保障,醫療保健消費傾向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家庭設備、文教娛樂消費很低,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軟環境”的提升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短板,也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
(二)因子分析
按上述分類標準,將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分為8項。它們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百分比分別用xi(i=1,2,...,8)。運用spss20.0軟件對表1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所得結果見表4和表5。
通過因子分析,得到兩個公共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見表4。前兩個公共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6.5%,即兩個公共因子能很好的解釋8個變量。經過旋轉得到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矩陣,見表5。
由表5可得旋轉后的因子得分函數:
F1=-0.245x1+0.007x2+0.232x3-0.221x4-0.078x5+0.189x6
-0.262x7+0.084x8
F2=-0.025x1+0.299x2+0.080x3+0.509x4-0.228x5+0.045x6
-0.226x7+0.204x8
(三)結果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公因子F1在食品、居住、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等四方面有較大的載荷,而F2在衣著和家庭設備兩個方面有較大的載荷。從F1的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矩陣可以看出,居住和交通通訊兩個方面的載荷數和得分均大于0,這表明在居民消費結構中這兩項呈上升趨勢,其中上升較快的是居住,其次交通通訊。而食品和文教娛樂兩個方面的載荷數和得分均小于0,即在居民消費結構中這兩項呈下降趨勢,其中下降較快的是食品,其次文教娛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文教娛樂在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從2005-2012年都是持續下降的,這說明農村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消費有待進一步的拓展。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在不斷改善,但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食品在因子分析中呈下降趨勢,但在消費變動度和邊際消費傾向上均是最大值,這說明新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整體上還處于傳統消費階段;交通通訊方面消費所占比重的不斷增加和邊際消費傾向的不斷增大,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疆的發展成果不斷惠及農村。
為進一步拉動新疆農村消費市場、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政府應該在如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加大對農村居民的信貸支持力度和農村、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引導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大力開拓農村精神文化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 申秋紅.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農村居 民消費結構研究 [J].財貿研究,2007(5):36.
[2] 新疆統計局. 新疆統計年鑒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Ol3.
[3] 劉曉紅.南京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實證分析 [J].江蘇商論 ,2008(4):3-5.
[4] 烏德政,劉鴻淵,曾艷琳.影響農民消費行為的制約因素及化解[J].經濟體制改革,2007(1):109-112.
[5] 李鵬,曾光.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50-54.
[6] 黃毓哲.江西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J].江西行政院學報,2006(7):52-55.
[責任編輯:蘭欣卉]
摘要:隨著新疆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不斷優化,廣大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法和ELES模型對1997-2012年期間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盡管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斷改善,但整體上還處在傳統的消費階段。
關鍵詞:消費結構;因子分析;ELES模型
中圖分類號:F316.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44-02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Liu Huilong
(Urumqi Central Sub-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Urumqi, 8300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Xinjiang rural economy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Tak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during 1997-2012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ELE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Xinjiang is gradually improving,but it i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stage as a whole.
Key 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ELES model
近十年來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消費結構也得到了一定的優化,但整體上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較低、結構也不夠合理。因此,研究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對于引導農村居民合理消費和自治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通過對新疆1997年-2012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并運用因子分析的原理和ELES模型對新疆農村居民消費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進行研究。
一、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分析
消費結構變動度(K),是指某地區一段時期內消費項目構成變化值的絕對值之和,用來考察消費結構變動程度,K越大說明消費結構的變動程度越大,將K除以觀察期年數得到年均結構變動度(K)。
從表2可以看出,1997~2004年新疆農村居民年均消費結構變動度為7.29%,2005~2012年為5.82%,消費結構變化較大,并呈現下降趨勢。從時間段上來看,1997~2004年消費項目的k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食品、居住、醫療保健、交通、其他、文娛、衣著,其中K值最大的食品貢獻率為30.86%,最小的家庭設備,貢獻率為3.52%;2005~2012年消費項目的k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食品、居住、文娛、醫療、交通、衣著、家庭設備、其他,其中,k值最大的食品,其對年均消費結構變動度的貢獻率為26.80%;小的其他,貢獻率為3.29%。
二、實證分析
(一)消費結構的ELES模型分析
將1997-2012年新疆農村居民按不變價格計算的人均純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ELES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結果(見表3)。
從表3的結果表明了,八個回歸模型均通過了F檢驗,模型整體顯著;調整的擬合有度數值較高,擬合效果非常好;DW值也表明了各個回歸模型不存在序列相關,同時模型參數大多數通過t檢驗。整體上看,新疆農村居民消費傾向為0.369,即收入每增加一元平均0.369用于消費。分項消費中,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訊邊際消費傾向排在前三位,剩余項目邊際消費傾向依次為醫療保健、衣著、家庭設備、文教娛樂和其他服務。
從消費結構看,食品和居住消費邊際消費傾向較大,依然占居民消費較大比重,表明了農村居民還處于傳統消費階段,同時交通通訊邊際消費傾向增強,主要是國家第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農村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用于交通通訊費用增加;在國家惠農政策下,“新農合”得到廣泛推廣,農民就醫得到了一定保障,醫療保健消費傾向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家庭設備、文教娛樂消費很低,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軟環境”的提升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短板,也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
(二)因子分析
按上述分類標準,將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分為8項。它們占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的百分比分別用xi(i=1,2,...,8)。運用spss20.0軟件對表1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所得結果見表4和表5。
通過因子分析,得到兩個公共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見表4。前兩個公共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6.5%,即兩個公共因子能很好的解釋8個變量。經過旋轉得到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矩陣,見表5。
由表5可得旋轉后的因子得分函數:
F1=-0.245x1+0.007x2+0.232x3-0.221x4-0.078x5+0.189x6
-0.262x7+0.084x8
F2=-0.025x1+0.299x2+0.080x3+0.509x4-0.228x5+0.045x6
-0.226x7+0.204x8
(三)結果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公因子F1在食品、居住、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等四方面有較大的載荷,而F2在衣著和家庭設備兩個方面有較大的載荷。從F1的因子載荷矩陣和因子得分矩陣可以看出,居住和交通通訊兩個方面的載荷數和得分均大于0,這表明在居民消費結構中這兩項呈上升趨勢,其中上升較快的是居住,其次交通通訊。而食品和文教娛樂兩個方面的載荷數和得分均小于0,即在居民消費結構中這兩項呈下降趨勢,其中下降較快的是食品,其次文教娛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文教娛樂在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從2005-2012年都是持續下降的,這說明農村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消費有待進一步的拓展。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在不斷改善,但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食品在因子分析中呈下降趨勢,但在消費變動度和邊際消費傾向上均是最大值,這說明新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整體上還處于傳統消費階段;交通通訊方面消費所占比重的不斷增加和邊際消費傾向的不斷增大,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疆的發展成果不斷惠及農村。
為進一步拉動新疆農村消費市場、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政府應該在如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加大對農村居民的信貸支持力度和農村、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引導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大力開拓農村精神文化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 申秋紅.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農村居 民消費結構研究 [J].財貿研究,2007(5):36.
[2] 新疆統計局. 新疆統計年鑒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Ol3.
[3] 劉曉紅.南京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實證分析 [J].江蘇商論 ,2008(4):3-5.
[4] 烏德政,劉鴻淵,曾艷琳.影響農民消費行為的制約因素及化解[J].經濟體制改革,2007(1):109-112.
[5] 李鵬,曾光.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50-54.
[6] 黃毓哲.江西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J].江西行政院學報,2006(7):52-55.
[責任編輯:蘭欣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