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旭
摘要:內蒙古自治區土地遼闊,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然而,過去長期沿襲的粗放型開發方式,導致資源過采過耗,污染嚴重,成本高,產出低,效益差。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當務之急。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還存在一些問題,相應的解決對策是:完善和落實投融資政策;引進創新型人才;加強宣傳教育。
關鍵詞:循環經濟;內蒙古;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85-02
一、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國內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在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循環經濟倡導在物質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實現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明確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段寧(2008)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任勇(2005)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中的資源流動方式實施“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和無害化”管理調控的、有較高生態效率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范躍進、吳宗杰、李建民(2012)認為,循環經濟涵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追求這三個系統之間達到理想的組合狀態。馬世駿(2006)認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實質是以人為主體的生命與其棲息勞作環境、物質生產環境及社會文化環境間的協調發展。總之,循環經濟就是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本文以神華神東煤炭公司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說明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二)內蒙古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內蒙古地區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內蒙古自治區結合“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圍繞煤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全力打造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已經在內蒙古地區全面展開。到2011年,產業結構趨向合理,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圖1是內蒙古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從圖中可以看出,水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須,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內蒙古人均水資源總量為419億m2,占有量低于全國的水平,可見內蒙是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
二、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認識不足
循環經濟的概念傳入我國時間不久以及人民文化程度尚低,加之長期以政府干預環境保護,對政府的依賴性導致他們總是把環境污染的責任歸為政府。面對礦區水資源短缺,礦區人民生活用水浪費現象大量存在,就連礦區工作人員也不能夠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各方面利益,對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夠傾心盡力。
(二)缺乏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水資源大量消耗
由于缺乏人才,沒有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持,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發水平很低,使得水資源的消耗率大于利用率;同時,由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新技術的研發成本較高,直接影響到資源利用率及廢棄物的資源化程度。
(三)對環保的投資較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過低
內蒙古的工業垃圾排放量的增加速度比治理速度快的多,尤其是工業廢氣和工業工體廢物的排放量更為嚴重。該公司礦區還存在一些小礦,由于他們只注重經濟利益不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對發展循環經濟不予理睬,仍采用過去的開發與發展模式。
三、內蒙古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舉措
(一)完善和落實投融資政策,充分利用水資源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通過直接投資或以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努力創新金融模式,發展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從多角度進行融資,充分發展小額貸款等和民間金融等非正規金融融資的力量,同時也可以積極加強與國外銀行的合作,從國外銀行貸款,探索和建立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基金。另外,對于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是萬萬不能缺少的,政府應該對癥下藥,充分利用資金、合理使用資金,把錢真正用到需要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上去,尤其是對于資源充足但是缺水的地區更應該特殊關注與對待,支持的力度應向其靠攏。神東公司為了實現水的供求平衡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通過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采用礦井水通過采空區過濾與凈化的礦井水資源化的一系列技術。礦井水處理一般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二)引進創新型人才,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持
由于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技術的支持,引進人才發展循環經濟成為關鍵。由于人才是發展經濟的推動器,加之人才缺少且流動性大,所以高薪聘用人才是必要的,但是要想辦法留住人才這才是最終目的所在。除了留下人才之外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利用人才,以他們為核心創造一個團隊,讓他們進行先進并適合技術的培訓,使之也成為一種良好地循環。
(三)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
由于公眾的文化素質水平比較低,對于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都比較差,所以說循環經濟需要全民參與,利用宣傳教育、經濟法律手段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對于水資源的節約意識和環境的保護意識必須提高,從個人做起。提倡食用綠色食品,使用可以循環再利用的物品等等,讓循環經濟的理念漸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意識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趙曉東.神華集團實施循環經濟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1(6).
[2] 張超.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區域經濟,2010(5).
[3] 莎娜.創新型人才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動力[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
[4] 張鹿青.促進內蒙古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6).
[5] 任麗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內蒙古循環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J].財政金融,2010(4).
[6] 康曼.內蒙古循環經濟產業化實踐[J].北方經濟,2010(6).
[7] 龐曉.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循環經濟[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
[責任編輯:蘭欣卉]
摘要:內蒙古自治區土地遼闊,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然而,過去長期沿襲的粗放型開發方式,導致資源過采過耗,污染嚴重,成本高,產出低,效益差。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當務之急。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還存在一些問題,相應的解決對策是:完善和落實投融資政策;引進創新型人才;加強宣傳教育。
關鍵詞:循環經濟;內蒙古;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85-02
一、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國內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在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循環經濟倡導在物質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實現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明確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段寧(2008)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任勇(2005)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中的資源流動方式實施“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和無害化”管理調控的、有較高生態效率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范躍進、吳宗杰、李建民(2012)認為,循環經濟涵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追求這三個系統之間達到理想的組合狀態。馬世駿(2006)認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實質是以人為主體的生命與其棲息勞作環境、物質生產環境及社會文化環境間的協調發展。總之,循環經濟就是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本文以神華神東煤炭公司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說明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二)內蒙古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內蒙古地區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內蒙古自治區結合“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圍繞煤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全力打造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已經在內蒙古地區全面展開。到2011年,產業結構趨向合理,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圖1是內蒙古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從圖中可以看出,水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須,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內蒙古人均水資源總量為419億m2,占有量低于全國的水平,可見內蒙是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
二、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認識不足
循環經濟的概念傳入我國時間不久以及人民文化程度尚低,加之長期以政府干預環境保護,對政府的依賴性導致他們總是把環境污染的責任歸為政府。面對礦區水資源短缺,礦區人民生活用水浪費現象大量存在,就連礦區工作人員也不能夠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各方面利益,對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夠傾心盡力。
(二)缺乏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水資源大量消耗
由于缺乏人才,沒有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持,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發水平很低,使得水資源的消耗率大于利用率;同時,由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新技術的研發成本較高,直接影響到資源利用率及廢棄物的資源化程度。
(三)對環保的投資較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過低
內蒙古的工業垃圾排放量的增加速度比治理速度快的多,尤其是工業廢氣和工業工體廢物的排放量更為嚴重。該公司礦區還存在一些小礦,由于他們只注重經濟利益不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對發展循環經濟不予理睬,仍采用過去的開發與發展模式。
三、內蒙古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舉措
(一)完善和落實投融資政策,充分利用水資源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通過直接投資或以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努力創新金融模式,發展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從多角度進行融資,充分發展小額貸款等和民間金融等非正規金融融資的力量,同時也可以積極加強與國外銀行的合作,從國外銀行貸款,探索和建立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基金。另外,對于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是萬萬不能缺少的,政府應該對癥下藥,充分利用資金、合理使用資金,把錢真正用到需要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上去,尤其是對于資源充足但是缺水的地區更應該特殊關注與對待,支持的力度應向其靠攏。神東公司為了實現水的供求平衡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通過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采用礦井水通過采空區過濾與凈化的礦井水資源化的一系列技術。礦井水處理一般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二)引進創新型人才,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持
由于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技術的支持,引進人才發展循環經濟成為關鍵。由于人才是發展經濟的推動器,加之人才缺少且流動性大,所以高薪聘用人才是必要的,但是要想辦法留住人才這才是最終目的所在。除了留下人才之外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利用人才,以他們為核心創造一個團隊,讓他們進行先進并適合技術的培訓,使之也成為一種良好地循環。
(三)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
由于公眾的文化素質水平比較低,對于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都比較差,所以說循環經濟需要全民參與,利用宣傳教育、經濟法律手段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對于水資源的節約意識和環境的保護意識必須提高,從個人做起。提倡食用綠色食品,使用可以循環再利用的物品等等,讓循環經濟的理念漸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意識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趙曉東.神華集團實施循環經濟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1(6).
[2] 張超.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區域經濟,2010(5).
[3] 莎娜.創新型人才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動力[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
[4] 張鹿青.促進內蒙古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6).
[5] 任麗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內蒙古循環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J].財政金融,2010(4).
[6] 康曼.內蒙古循環經濟產業化實踐[J].北方經濟,2010(6).
[7] 龐曉.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循環經濟[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
[責任編輯:蘭欣卉]
摘要:內蒙古自治區土地遼闊,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然而,過去長期沿襲的粗放型開發方式,導致資源過采過耗,污染嚴重,成本高,產出低,效益差。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當務之急。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還存在一些問題,相應的解決對策是:完善和落實投融資政策;引進創新型人才;加強宣傳教育。
關鍵詞:循環經濟;內蒙古;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85-02
一、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國內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在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循環經濟倡導在物質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實現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明確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段寧(2008)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任勇(2005)認為,循環經濟是對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中的資源流動方式實施“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和無害化”管理調控的、有較高生態效率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范躍進、吳宗杰、李建民(2012)認為,循環經濟涵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追求這三個系統之間達到理想的組合狀態。馬世駿(2006)認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實質是以人為主體的生命與其棲息勞作環境、物質生產環境及社會文化環境間的協調發展。總之,循環經濟就是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本文以神華神東煤炭公司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說明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二)內蒙古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內蒙古地區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內蒙古自治區結合“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圍繞煤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全力打造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目前,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已經在內蒙古地區全面展開。到2011年,產業結構趨向合理,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圖1是內蒙古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從圖中可以看出,水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須,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內蒙古人均水資源總量為419億m2,占有量低于全國的水平,可見內蒙是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
二、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認識不足
循環經濟的概念傳入我國時間不久以及人民文化程度尚低,加之長期以政府干預環境保護,對政府的依賴性導致他們總是把環境污染的責任歸為政府。面對礦區水資源短缺,礦區人民生活用水浪費現象大量存在,就連礦區工作人員也不能夠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各方面利益,對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夠傾心盡力。
(二)缺乏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水資源大量消耗
由于缺乏人才,沒有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持,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發水平很低,使得水資源的消耗率大于利用率;同時,由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新技術的研發成本較高,直接影響到資源利用率及廢棄物的資源化程度。
(三)對環保的投資較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過低
內蒙古的工業垃圾排放量的增加速度比治理速度快的多,尤其是工業廢氣和工業工體廢物的排放量更為嚴重。該公司礦區還存在一些小礦,由于他們只注重經濟利益不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對發展循環經濟不予理睬,仍采用過去的開發與發展模式。
三、內蒙古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舉措
(一)完善和落實投融資政策,充分利用水資源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通過直接投資或以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努力創新金融模式,發展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從多角度進行融資,充分發展小額貸款等和民間金融等非正規金融融資的力量,同時也可以積極加強與國外銀行的合作,從國外銀行貸款,探索和建立自治區循環經濟發展基金。另外,對于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是萬萬不能缺少的,政府應該對癥下藥,充分利用資金、合理使用資金,把錢真正用到需要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上去,尤其是對于資源充足但是缺水的地區更應該特殊關注與對待,支持的力度應向其靠攏。神東公司為了實現水的供求平衡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通過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采用礦井水通過采空區過濾與凈化的礦井水資源化的一系列技術。礦井水處理一般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二)引進創新型人才,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持
由于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技術的支持,引進人才發展循環經濟成為關鍵。由于人才是發展經濟的推動器,加之人才缺少且流動性大,所以高薪聘用人才是必要的,但是要想辦法留住人才這才是最終目的所在。除了留下人才之外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利用人才,以他們為核心創造一個團隊,讓他們進行先進并適合技術的培訓,使之也成為一種良好地循環。
(三)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
由于公眾的文化素質水平比較低,對于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都比較差,所以說循環經濟需要全民參與,利用宣傳教育、經濟法律手段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對于水資源的節約意識和環境的保護意識必須提高,從個人做起。提倡食用綠色食品,使用可以循環再利用的物品等等,讓循環經濟的理念漸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意識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趙曉東.神華集團實施循環經濟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1(6).
[2] 張超.內蒙古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區域經濟,2010(5).
[3] 莎娜.創新型人才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動力[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
[4] 張鹿青.促進內蒙古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6).
[5] 任麗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內蒙古循環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J].財政金融,2010(4).
[6] 康曼.內蒙古循環經濟產業化實踐[J].北方經濟,2010(6).
[7] 龐曉.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循環經濟[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
[責任編輯:蘭欣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