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豪
摘要:區域經濟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而隨著長江經濟帶的提出,中國經濟的區域發展戰略進入新的階段。長江經濟帶是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選擇。作為比肩京津冀一體化的國家級戰略,其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和投資機會不容小覷。通過分析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意義,有助于厘清發展思路,提出更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產業升級;區域協調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97-01
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9個省2個直轄市。長江經濟帶依托黃金水道,貫穿我國沿海和內陸,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連接著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承東啟西,通江達海。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長江流域已成為我國農業、工業、商業、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等方面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其它經濟帶所無可比擬的戰略意義。與沿海和其它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城市密集,市場廣闊,擁有我國最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后幾十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
一、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于我國內陸地區的開放
當今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只有擴大開放、融入全球經濟,才能促進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我國必須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以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取代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促進經濟的變革,使我國經濟結構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只有擴大內陸地區的開放,才能實現經濟的全面開放。長江經濟帶依托長江這一黃金水道,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并且直達海洋,因此建設長江經濟帶能夠使中西部地區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的進行資源交換,同時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推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擴大對外貿易,有利于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二、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要求。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長期以來,我國的外需不斷得到加強,然而內需卻沒有得到同步的發展。經濟結構的失衡加大了我國對國外經濟的依賴性。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高度依賴外需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同時還會加大國際間經濟與政治的摩擦,所以失衡的內外需求結構亟須糾正。建設長江經濟帶一方面能夠加大我國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擴大投資需求,另一方面當中西部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會增加消費需求。因而建設長江經濟帶會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減輕我國經濟結構的內外失衡,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三、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實施了建設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等措施來推動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沿海地區憑借著優越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條件發展了起來。我國東部沿海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另外建設中的還有遼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海峽西岸經濟帶等。然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卻落后了。長江經濟帶貫穿我國東中西部地區,連接著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游經濟區、成渝經濟區。武漢城市圈正在建設“兩型社會”試驗區,成渝經濟區是我國的城鄉統籌發展經濟區,而長三角經濟區是我國規模最大、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東中西部的經濟協調發展,縮小經濟發展的區域差距。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將深刻地改變我國經濟的區域格局。
四、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我國今后較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面臨著產業高度化、從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升級、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型的任務:我國中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密集,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我國亟需協調發展東西部的產業體系。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助于我國東中西部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可以將一些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不僅能夠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能夠推動東部地區的產業升級,進而實現東中西部的經濟協調發展。
五、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利于建設統一的市場體系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總的來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活力;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已基本上通過市場進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在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環節,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要求導致資源低效配置乃至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一直以來,我國的經濟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量較為強大。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助于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種行政壁壘,推動相關各省份的協調合作,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形成統一的市場體系,有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經濟活力。同時,建設長江經濟帶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玉芳,羅余紅.長江經濟帶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0(2).
[2] 俞榮根,羅銳華.建設長江經濟帶 促進西部大開發[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3] 彭佳佳,邱飛.長江經濟帶四大城市群集聚情況考察[J].經濟視角(下),2010(3).
[責任編輯: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