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摘要:選取各個地區及各個省市根據他們的企業相對生長及幾率的不同得出不同地區的企業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結論,從而揭示當前企業聚集在和諧經濟中的內在機理。
關鍵詞:企業聚集;多重分行;和諧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098-01
一、問題疑義
我國的東部、中部、西部地區關于企業聚集有明顯的差距。相關信息顯示,在我國西部地區1995年至2005年間制造業聚集指數平均為0.5805,增長了1.1%;2007年的平均指數為0.5869,增長為21%;在中部地區相同年間則為0.8790.7414和0.6518,卻分別下降了15.7%和12.1%;而東部地區的指數為1.3971.9968和1.6504,在前期增長了42.9%,但是在后期卻下降了17.3%。所以在以上數據中顯示,企業單位的數量和企業聚集度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并且直接影響到了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由此可見,一個企業聚集需要的背景是什么、如何演變成企業聚集和企業聚集究竟能給區域化經濟帶來什么樣的作用,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如何應對,因為這些問題會直接關系到我們如何面向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未來發展的前景是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
二、東、中、西部地區的企業多重分行
相關資料顯示,在1996年、2006年、2008年根據國家的《中國統計年鑒》從東部到西部抽取了相關省市作為參考點,比如:浙江、山東、安徽、河南、河北 以及西部地區的甘肅、青海,按照多重分行維數的方法可以得出:1995年、2005年和2007年企業的多重分行譜,一些相關的企業的分行維數和關鍵點。從相關的實踐證明我國的東部、中部及西部的地區企業的分行維數來看均為非線性變化及驗證了企業演進具有多重分行性質。
三、企業多重分行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一)在分行維數中Dq和q之間的關系
q是指縮放指數反映的是分行圖像中縮小縮大的倍數;而D則是反映具有分行特征的區域企業發展軌跡的復雜程度和不規律,屬于測量參數,而這個測量參數的值如果有所增大或是增小,則體現了企業在演進發展軌跡中的強弱程度和規律程度。有相關實踐證明在我國的東部、中部和西部無論在1995年、2005年還是2007年間,企業的分行維數Dq和q之間的關系都是呈反比例關系,這一現象表明企業在演義的軌跡中越來越相似,變化越來越有規律、強弱變化也逐漸降低。這表明各個區域之間的企業關聯度有在提升。
(二)分行維數中的f (α)和α之間的關系
α是指在非均衡標度的指數,而在這個指數在多重分行譜f (α)的形狀是指反映其概率分布的特征,又是企業在演進軌跡中的幾乎高度的概念分布。這個指數在多重分行譜中的變化程度這反映企業演進軌跡的曲折、起伏程度。這個“程度”是指(多重分行譜的寬度定量)。一般情況下,企業演進軌跡的曲折、起伏程度越低,那么企業的生長幾率就相對較小。實踐證明,1995-2005年,我國東部企業的平均分布率和聚集程度,變化不大,而中部地區與其他區域相比就較低,西部地區的平均分布率和聚集程度則有所增加;在2005-2007年間東部地區的聚集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區域平均分布率則有明顯的上漲,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則沒什么變化。
(三)分行維數中的Xq (L)和q 之間的關系
在企業的生長幾率差別的值,如果生長幾率差別較大時縮放指數則顯示為q≥1,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分行的軌跡就會放大,另一方面就表明微觀經濟領域或是細節部分則成了社會著重關注的一點,所以在企業生長幾率差別較大是Xq(L)起到了主導作用,眾所周知,近幾年來我國東部地區的企業聚集效應一直帶動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但是這種帶動經濟的方法是不長久的,同時也導致了東西經濟的差距較大并不能全面使各個區域的經濟得到統一發展。若q ≥1,這種情況下企業分行的軌跡就會縮小,而宏觀經濟領域或是整體部分這是社會著重關注的一點。這時,區域企業發展軌跡的復雜程度與不規則和企業的生長幾率是反映企業相對生長幾率較低的區域性質,而“兼顧公平”則是社會說追求的限實現共同富裕的想法。如果在區域相對企業生長幾率相差不大時,各個區域的企業的生長幾率大致相同時,那無論q值怎么變化,它體現的就是經濟發展的均衡狀態。
四、企業聚集促進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
(一)聚集效應
指在聚集區內由于投入共享和交易的成本降低等優勢從中獲取技術和收益的效應,從而誘使更多的生產要素來聚集,促進自身的區域經濟領域和規模經濟效應。但是在某些程度上聚集效應也會受到資源、市場、環境等條件的限制。
(二)擴散效應
把資源競爭優勢的區域和市場環境進行轉移,而這個企業的資源競爭優勢和市場環境進行轉移并不是企業演進的總結,而是把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和市場環境進行擴散,形成新的企業聚集點,這有利于帶動經濟的和諧發展。
五、結束語
結合本文內容,我國若想加快東部企業的產業聚集有所提升和提高中部及西部地區的企業聚集,促進對經濟的和諧發展就需結合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來進行企業演進的規劃。一方面,由于我國目前的地理位置、勞動力成本、工業基礎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更要在各個區域企業聚集點吸引外資、技術來促進全方面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軍,徐康寧.產業聚集在工業化進程及空間演化中的作用[J].中國工業經濟,2008(3).
[2] 胡瓏瑛,蔣樟生.產業集聚的分形研究[J].管理世界, 2007(5).
[3] 孫霞.分形原理及其應用[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