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芳
摘要:鄉鎮級財政管理是我國財政體系的最底層機構,也是最薄弱環節。自從2006年以來,“鄉財縣管”的改革經過試點實施和改革發展,逐漸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管理模式,切實規范了鄉鎮收支,提高了資金使用率,并在大多數鄉縣工作中得到廣泛推廣。本文系統分析了“鄉財縣管”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以緩解基層財政運轉壓力,遏制新債務的增加。
關鍵詞:鄉財縣管;信息網絡平臺;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115-01
所謂“鄉財縣管”是在堅持資金使用權,管理權限和財務審批權限不變的基礎上,實行鄉鎮財務的獨立核算,在有關政策法規的規定范圍內,縣級部門指導安排鄉鎮財政預算,鄉鎮根據縣級部門下達意見起草預算方案并上報批準,取消鄉鎮總預算的部門,直接由縣級財政核算各項財政事務,將鄉鎮各項收入納入縣國庫,統一核算劃撥,鄉鎮行政工作中使用的收費票據統一由縣派駐的財政統管管理。“鄉財縣管”是政府一項重要的財政改革,正面規范了鄉鎮財政存在的行為,有效防止了基層腐敗的產生。
一、“鄉財縣管”實施以來取得的成就
(一)有效規范了鄉鎮財政管理
“鄉財縣管”工作對鄉鎮政府的財務進行了有效的規范,從而大大提高了鄉鎮級財政工作的效率。它直接監督管理著鄉鎮政務財務的收支狀況,通過內部網絡,方便了縣級,鄉級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一方面,縣級管理部門通過內網平臺,直接審核鄉鎮資金申報,及時滿足合理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鄉鎮部門通過內部網絡,可以隨時查詢可用資金,隨時申報資金訴求。整個過程增強了財務工作的透明性和公開性,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門工作效率。
(二)提高資金使用率
2006年以前,上級財政部門向鄉鎮村下撥資金,都是暫時統一下撥到鄉鎮級政府,由鄉鎮政府具體分配資金,這就給腐敗行為造成了可乘之機,使得很大一部分資金被截留,揮霍,無法切實發揮作用。“鄉財縣管”實施后,鄉鎮財政的專款專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切實的防止了鄉鎮級政府有效地提高了財政專款的專用度,防止了鄉鎮一級政府對資金的扣留和揮霍,由縣級部門對鄉鎮財政有明確需求的資金申報進行統籌劃撥,有效地約束了鄉鎮政府的行為,大大提高了資金的有效配置。
(三)有效解決鄉鎮債務問題
“鄉財縣管”措施通過縣級部門的有效監督管理,全盤接受鄉鎮財務的收入預算和管理工作,嚴格控制其財務支出,堅決駁回不正常開支的申報,并將注意力集中在鄉鎮財政的債務問題,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核算管理,幫助鄉鎮企業有計劃有步驟的償還債務,規避不合理負債,帶動鄉鎮財政健康活力的發展。
二、“鄉財縣管”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程度急需提高
“鄉財縣管”是建立在一個方便快捷平穩的內部互聯網絡的基礎上的,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現狀的制約,還不能保證縣級鄉級政府部門的信息化程度,無法完成內部網絡的構建。而目前的狀況是,由專門的人員來往與縣級鄉級政府之間,負責財務收入和財務支出的報賬,以人力代替網絡信息的傳遞功能,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的工作負擔,降低了資金的有效配置。
(二)縣鄉矛盾
“鄉財縣管”將鄉鎮的財務功能賦予了縣級部門,削弱了鄉鎮政府對財務的調度控制能力和決策能力,使得很多鄉鎮政府難以接受,部分領導干部產生抵觸心理,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激化縣鄉之間的矛盾,為財務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阻力。另外,由于鄉鎮級會計機構的取消,相關財務工作劃歸縣級相應部門,那么鄉鎮政府在收支預算和執行中本應當承擔的風險和責任都轉嫁到了縣級部門。由于“鄉財縣管”舉措精簡了鄉鎮財務的財務核算工作,難免使得鄉鎮財務部門逐漸產生工作惰性,和對縣級財政的依賴性,大大降低了鄉鎮政府的經濟發展工作和公共事務的管理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加了縣級財務部門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難度。
(三)縣級財政壓力增大
縣級部門在接受鄉鎮資金的核算工作后,一方面需要安排人員專門開展工作,核算資金和管理,分析研究鄉鎮財務提出的資金需求,調查研究,提出資金的分配方式,這大大增加了縣級財務部門的工作量。而某些負債過重的鄉鎮政府,由于對縣級部門逐漸產生的依賴性,可能會產生轉嫁債務給相應縣級部門的不良念頭,增加了縣級財政部門的風險和壓力。
(四)缺乏對縣級財務的相應管理
將鄉鎮財務工作劃歸縣級相應部門的模式,增加了縣級部門的工作量,使之而不得不增加人員的配置和管理。但是,目前還沒有成熟的配套機制來監督管理縣級財務機構,使得縣財政對鄉鎮的管理流于隨意,缺乏嚴格而統一的規范標準。一方面給腐敗貪污造成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不利于財務工作的公平性和公開性,激化了縣鄉矛盾。
三、“鄉財縣管”實施現狀的解決對策
(一)加快信忽網路建設
加強網絡信息建設,開發相應軟件并普及軟件應用勢在必行。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信息網絡已經開始向鄉村蔓延,在這一有利時機下,縣級部門可以在上級財政的支持下,大力建設內部網絡平臺,覆蓋整個縣級到鄉鎮,乃至鄉村的信息工作面,通過該平臺方便,快捷,迅速的完成縣鄉之間財務工作的交流和溝通,快速審核原始憑證,有效編制預算報表,及時劃撥財政資金,提高合作效率,節省人力資源,降低工作成本,方便縣鄉兩端財務管理在同一網絡平臺上進行收入核算和財務管理,集中收集相關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適宜的處理方法,加大了財務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縣鄉互相監督,從而極大的提高縣鄉財務管理的水平。另外,開發相應的財務工作軟件也是加強“鄉財縣管”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在專用軟件的基礎上,可以便捷有效地將財務工作體現在簡單明了的表格上,通過終端打印出具單子,減少了單據傳遞的費用和減輕了工作量。
(二)加強理解,化解矛盾
在發展“鄉財縣管”工作的同時,要消除鄉鎮部門的抵觸情緒,就必須要加強理論的推廣,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將“鄉財縣管”的精神理念滲透到基層中去,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從而加強鄉鎮對該舉措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自覺地支持縣級部門工作,化解矛盾,保證工作健康有序的進行。另外,縣級財政部門也需要加強重視和管理,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強調一線人員的工作態度,從而最大的減少工作阻力和工作障礙。
(三)各級部門的密切配合
第一,要增強縣級部門對鄉鎮財政的控制能力,除了要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統籌規劃之外,還要有專業人員實際落實執行,這就需要打造一個業務過硬,專業知識水平較高,吃苦耐勞,職業道德良好的隊伍,加強綜合培訓,從而高效、有序的完成工作。第二,合理分配縣級政府和鄉鎮政府責任的劃分,杜絕責任轉嫁和責任與負責部門不對應的狀況出現,嚴格相關規定,對責任推脫等現象進行嚴肅處理。第三,“鄉財縣管”的運行,還需要上級政府的大力援助,給予較為充實的財力,更大力度的補助,取消鄉鎮政府的項目配套相關政策,由上級政府合理分擔政策增支和公益性建設。
(四)加大監管力度
由于“鄉財縣管”的實施,就需要大量的會計人才引入。這就需要在《會計法》和《預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制定適合縣級部門和鄉鎮部門共同合作的制度規范和會計準則,規范會計人員的財務行為,加強會計人才的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
而縣級財政部門需要根據政府相關規定,規范內部控制,建立一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證對鄉鎮財務和資金的有利控制和有效管理,要求整個財政部門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能夠自動自發地遵守內部管理制度,自覺執行并互相監督。在此基礎上,要需要建立政府部門外的獨立監管機構,強化監督和檢查的力度,增強財務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保證工作順利開展,保護鄉級資金安全合理的配置。
隨著“鄉財縣管”措施的推廣和實施,規范了縣鄉之間的財政分配,優化了縣鄉財務關系,使得財政管理體制得到了實質性的發展。該措施緩解了縣鄉財務工作上存在的困難,緩解了縣鄉矛盾,對鄉鎮的財務支持進行了有效的規范,調動了鄉鎮在增加收入,適度開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整體財政水平的增長速度。在此基礎上,要求相關部門盡快確立有針對性的和實效性的法律法規,切實規范“鄉財縣管”措施在開展中的行為,在各級部門共同協作下,加大監管力度和宣傳力度,化解縣鄉矛盾,構建完善的互聯網工作平臺,為該措施的開展構建一個良好的基礎,從而推動鄉鎮財務工作健康有序的運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俊雪,郭慶旺,高立.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激勵效應與地區間財政支出競爭[J].財貿經濟,2010(11).
[2] 蔡芳宏.鄉鎮政府的制度博弈及其財政效用改善[J]. 改革,2009(9).
[3] 湯學兵.論中國區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和保障機制[J].財貿經濟,2009(7).
[4] 匡小平,趙松濤.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中的制度創新[J].貴州社會科學,2009(6).
[5] 谷成.基于財政均等化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設計[J]. 財貿經濟,2010(6).
[6] 王喬,汪柱旺.政府非稅收入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9(12).
[責任編輯: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