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要:經過長期的試點,審計署已經探索積累了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工作經驗和方法,但是尚未形成健全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和辦法體系。以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客觀需要和當前國家審計人員隊伍的實際狀況為立足點,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旨在運用層次分析法合理分配經濟責任影響因素的權重,以此構建一套科學可靠有效的省部級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為開展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現全面監督和科學評價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層次分析法;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120-03
一、引言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興審計領域,不同于一般性的常規審計監督工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僅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評價,還包括對被審計單位負責人的任期經濟責任做出評價。隨著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逐步實現制度化,亟待構建一套健全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本文論及的省部級干部一般是指國家各部委局正副部長(主任、局長、關長),各省(市、區)正副書記、省長(市長)、人大主任、副主任,政協主席、副主席等干部。
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具有特殊性的新興領域,歐陽程、程慶在探討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化問題時,認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主要包含兩個層次:合法性責任和績效責任。孔維偉、張海考慮工作業績、日常行政與執法、重大經濟決策和遵紀廉政情況思想內容來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級體系。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政府方面均尚未形成統一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因此,評價體系構建工作對于全面推進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具有積極影響。
二、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一)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化過程
早在2000年,國家審計署就已開始進行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試點工作,經過這些年來的隨機試點、逐步探索,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0年年底聯合下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該項規定的下發標志著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化。2014年2月21日,國家審計署作出2014年審計工作部署,提出受中共中央組織部委托,在財政審計工作中安排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二)建立健全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橫向覆蓋范圍廣、縱向涉及層級多,從鄉鎮至省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涵蓋其中,不同層級、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范圍和評價標準會存在較大差異,這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我國目前尚未形成較為統一細化的評價標準和辦法,這將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結果的規范性和客觀性。
黨和國家賦予省部級領導干部權力,他們掌管著大量的國家資源,領導干部切實有效地履行經濟責任,對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省部級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具有監督保障作用。我們應當以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客觀需要和當前國家審計人員隊伍的實際狀況為立足點,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合理可接受的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和辦法體系。
三、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省部級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一)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理念,首先應當準確分析所決策的目標問題,將其層次化,確定目標系統的層次結構模型。一般而言,層次分析法基本包含三大類層級:
目標層(即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其主要目的是審計評價省部級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是否符合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三項原則,為領導干部的任免獎懲提供重要依據。
準則層(即實現總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必須考慮的準則等),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的關注重點可以歸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情況;遵守有關經濟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制定和執行重大經濟決策的情況;與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管理、決策等活動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遵守有關廉潔從政(從業)規定情況。我們可以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廉政自律建設情況這五方面內容歸結為準則層的因素。
指標層(即用于解決問題的各種措施、方案等),該層次旨在為各個準則層目標設計測量指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情況的考核指標有稅收增長率、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公共事業投資增長率、社會保障投入增長率;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考核指標有財政收支真實合法性、財政預算執行情況、所在單位負債變動情況、財政資金收支平衡情況;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考核指標有重大經濟決策執行情況、重大投資項目管理情況、重大投資項目經濟效益、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與執行情況;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考核指標有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廉政自律建設情況考核指標有資金違規比率、政府津貼發放情況、財經法規遵守情況、個人和單位廉潔自律情況。
(二)構造成對比較矩陣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原理,從層次結構模型的第二層(即準則層)開始,從屬于上一層次的因素對于上一層因素的兩兩影響程度,用成對比較法和塞蒂教授的1—9比較尺度構成對比較陣,直到最底層。結合上述五項準則層指標對于評價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重要性程度,按照塞蒂教授的“1—9比較尺度”給準則層各因素賦值(如第一行第一列1/3,即表示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相比于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略次之),構造成對比較矩陣A為。
A
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為5.243 ,對應權向量為(0.068,0.134,0.503,0.035,0.260)。
同理,根據對應指標層影響因素對其重要程度構造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分別為:
1.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最大特征值為4.118,對應權向量為(0.263,0.558,
0.122,0.057)。
2.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
最大特征值為4.261,對應權向量為(0.436,0.170,
0.103,0.291)。
3.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
最大特征值為4.219 ,對應權向量為(0.477,0.226,
0.189,0.108) 。
4.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
最大特征值為4.261,對應的權向量為(0.441,0.239,
0.092,0.066,0.161)。
5.廉政自律建設情況。
最大特征值為4.216,對應的權向量為(0.248,0.195,
0.137,0.419 )。
(三)作一致性檢驗
一般情況下,檢驗成對比較矩陣一致性程度的步驟如下:
首先,計算衡量一個成對比矩陣A不一致程度的指標CI: CI=,其中λ(A)是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
然后,按下面公式計算成對比較陣A的隨機一致性比率 CR: ,其中RI稱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它的取值隨著矩陣階數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認為,當CR <0.1時,則判定成對比較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或其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則就調整成對比較矩陣,直到達到滿意的一致性為止,這樣就可以減少主觀判斷因素的影響。
通過計算,我們分別可以得到準則層矩陣的CI值為0.061,指標層矩陣的CI值分別等于0.039、0.087、0.073、0.048、0.072,查詢可得當N等于5時,RI等于1.12,當N等于4時,RI等于0.90,則CR=CI/RI,準則層成對比較矩陣CR值等于0.054<0.1,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的CR值分別為0.043、0.095、0.079、0.043、0.078,均小于0.1,表明上述準則層和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均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或者可以說上述成對比較矩陣的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其最大特征值對應的權向量均可作為指標權重分配依據,即準則層中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權重為0.068;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權重為0.134;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權重為0.503;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權重為0.035;廉政自律建設情況權重為0.260。進一步可計算得出對應指標層權重分配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18、0.038、0.008、0.004;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58、0.023、0.014、0.039;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240、0.114、0.095、0.054;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15、0.008、0.003、0.002、0.006;廉政自律建設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64、0.051、0.036、0.109。
四、結語
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標是審計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情況,因此利用層次分析法的權重分配方法結合審計目標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初步構建了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各指標分配權重均通過一致性檢驗,表明了該重要性程度配比具有一定可信性和可實踐性。其中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以及領導干部自身廉政自律情況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審計內容,本文旨在構建可靠的經濟責任評價體系為開展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現全面監督和科學評價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在審計黨中央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時,考察確保政令暢通等方面尚未找到恰當的定量指標來具體衡量,這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一項重難點,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國俊,倪慧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本質及發展趨勢[J].經濟學研究,2007(11).
[2] 汪立元,顧曉敏,陳希暉.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11(5).
[3] 孔維偉,張 海.層次分析法在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的應用[J].前沿,2012(4).
[4] 陳琛凝.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探析[J].財會通訊,2011(4).
[5] 歐陽程,程慶.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化的思考[J].經濟問題,2008(10).
[6] 趙雪梅,馬春麗.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創新研究——基于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結合視角[J].財會研究,2013(11).
[責任編輯:方曉]
首先,計算衡量一個成對比矩陣A不一致程度的指標CI: CI=,其中λ(A)是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
然后,按下面公式計算成對比較陣A的隨機一致性比率 CR: ,其中RI稱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它的取值隨著矩陣階數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認為,當CR <0.1時,則判定成對比較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或其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則就調整成對比較矩陣,直到達到滿意的一致性為止,這樣就可以減少主觀判斷因素的影響。
通過計算,我們分別可以得到準則層矩陣的CI值為0.061,指標層矩陣的CI值分別等于0.039、0.087、0.073、0.048、0.072,查詢可得當N等于5時,RI等于1.12,當N等于4時,RI等于0.90,則CR=CI/RI,準則層成對比較矩陣CR值等于0.054<0.1,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的CR值分別為0.043、0.095、0.079、0.043、0.078,均小于0.1,表明上述準則層和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均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或者可以說上述成對比較矩陣的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其最大特征值對應的權向量均可作為指標權重分配依據,即準則層中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權重為0.068;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權重為0.134;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權重為0.503;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權重為0.035;廉政自律建設情況權重為0.260。進一步可計算得出對應指標層權重分配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18、0.038、0.008、0.004;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58、0.023、0.014、0.039;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240、0.114、0.095、0.054;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15、0.008、0.003、0.002、0.006;廉政自律建設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64、0.051、0.036、0.109。
四、結語
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標是審計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情況,因此利用層次分析法的權重分配方法結合審計目標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初步構建了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各指標分配權重均通過一致性檢驗,表明了該重要性程度配比具有一定可信性和可實踐性。其中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以及領導干部自身廉政自律情況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審計內容,本文旨在構建可靠的經濟責任評價體系為開展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現全面監督和科學評價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在審計黨中央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時,考察確保政令暢通等方面尚未找到恰當的定量指標來具體衡量,這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一項重難點,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國俊,倪慧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本質及發展趨勢[J].經濟學研究,2007(11).
[2] 汪立元,顧曉敏,陳希暉.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11(5).
[3] 孔維偉,張 海.層次分析法在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的應用[J].前沿,2012(4).
[4] 陳琛凝.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探析[J].財會通訊,2011(4).
[5] 歐陽程,程慶.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化的思考[J].經濟問題,2008(10).
[6] 趙雪梅,馬春麗.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創新研究——基于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結合視角[J].財會研究,2013(11).
[責任編輯:方曉]
首先,計算衡量一個成對比矩陣A不一致程度的指標CI: CI=,其中λ(A)是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
然后,按下面公式計算成對比較陣A的隨機一致性比率 CR: ,其中RI稱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它的取值隨著矩陣階數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認為,當CR <0.1時,則判定成對比較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或其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則就調整成對比較矩陣,直到達到滿意的一致性為止,這樣就可以減少主觀判斷因素的影響。
通過計算,我們分別可以得到準則層矩陣的CI值為0.061,指標層矩陣的CI值分別等于0.039、0.087、0.073、0.048、0.072,查詢可得當N等于5時,RI等于1.12,當N等于4時,RI等于0.90,則CR=CI/RI,準則層成對比較矩陣CR值等于0.054<0.1,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的CR值分別為0.043、0.095、0.079、0.043、0.078,均小于0.1,表明上述準則層和指標層成對比較矩陣均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或者可以說上述成對比較矩陣的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其最大特征值對應的權向量均可作為指標權重分配依據,即準則層中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權重為0.068;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權重為0.134;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權重為0.503;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權重為0.035;廉政自律建設情況權重為0.260。進一步可計算得出對應指標層權重分配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18、0.038、0.008、0.004;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性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58、0.023、0.014、0.039;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240、0.114、0.095、0.054;內部控制建設和執行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15、0.008、0.003、0.002、0.006;廉政自律建設情況各子指標權重分別為0.064、0.051、0.036、0.109。
四、結語
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標是審計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情況,因此利用層次分析法的權重分配方法結合審計目標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初步構建了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各指標分配權重均通過一致性檢驗,表明了該重要性程度配比具有一定可信性和可實踐性。其中經濟決策和經濟管理執行情況以及領導干部自身廉政自律情況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審計內容,本文旨在構建可靠的經濟責任評價體系為開展省部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現全面監督和科學評價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在審計黨中央重要宏觀經濟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時,考察確保政令暢通等方面尚未找到恰當的定量指標來具體衡量,這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一項重難點,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國俊,倪慧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本質及發展趨勢[J].經濟學研究,2007(11).
[2] 汪立元,顧曉敏,陳希暉.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11(5).
[3] 孔維偉,張 海.層次分析法在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的應用[J].前沿,2012(4).
[4] 陳琛凝.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探析[J].財會通訊,2011(4).
[5] 歐陽程,程慶.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化的思考[J].經濟問題,2008(10).
[6] 趙雪梅,馬春麗.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創新研究——基于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結合視角[J].財會研究,2013(11).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