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劉東輝+王文秀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國會計信息化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利用信息與網絡技術整合企業全部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成為可能,于是,融合先進管理思想的 ERP(企業資源計劃)軟件也應運而生。但是與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相比,我國會計人員的會計信息化水平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如何在 ERP環境下培養綜合應用型會計人才,是值得認真思考和探索的。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教學體系;復合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128-02
ERP是對企業的所有資源進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其中的財務系統是對會計信息化很好的體現,不僅僅包括簡單的計算機處理,還包括對業務數據的管理和決策分析。在 ERP 整個方案中,財務系統跟其他信息系統間集成交互、信息共享,能夠滿足企業對信息的全面需求。隨著會計信息化在企業的深入開展,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必然發生改變,目前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適合市場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信息化人才。
一、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培養目標
為了提升會計管理水平和監管效能,財政部在 2009 年4 月 12 日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目標:力爭通過 5~10 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法規體系和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全力打造會計信息化人才隊伍,基本實現大型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與經營管理信息化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做到數出一門、資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獲取、分析和利用,進行投資和相關決策;基本實現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對客戶的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進行審計,進一步提升社會審計質量和效率;基本實現政府會計管理和會計監督的信息化,進一步提升會計管理水平和監管效能。通過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使我國的會計信息化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二、ERP環境下會計信息化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實現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目標,加強ERP環境下會計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高校作為會計人才的培養基地,擔負著重要的使命,但是現有的會計教學體系無法打造出優秀的會計信息化人才。
(一)會計教育模式設置不合理
教育部學分制對于本科教學各類課程都有嚴格的要求,一般是公共必修課大約 40 學分、專業必修課程80 學分。這種學分的要求,限制了專業課程的設置,尤其是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的設置。現有的會計教育模式中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的設置少,一般只單獨設置一門或兩門會計信息化課程來講解如何利用財務軟件來完成會計業務的處理,而且實驗教學時數一般偏少,在實驗教學中只能涉及財務軟件的實驗教學,并沒有相應的財務管理及 ERP 軟件等實驗課程的實驗,限制了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二)師資隊伍缺乏實踐經驗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信息化教師是畢業即上崗,從校門到校門,實務操作經歷很少,缺乏在實踐教學中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經驗和能力。而且多數教師是會計學專業出身,計算機知識相對薄弱,無法真正理解ERP 系統的設計流程和計算機的實現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只重視會計信息化核算系統的講解,遇到一些軟、硬件問題往往無法獨立解決。會計信息化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系統的會計和計算機的理論功底外,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要不斷地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需要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這樣不斷的循環學習,才能滿足 ERP 環境下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總之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的成長非常艱難,高校如果沒有一套長效的培訓機制,人才很難成長也很難留住。
(三)培養目標存在錯誤
近年來,我國高校對會計專業學生無論是從培養目標,還是課程設置、教學導向方面都停留在“會計軟件操作”階段。認為現在的財務軟件或者 ERP 系統功能已經很全了,會計專業的學生只要會操作財務軟件就行。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會計信息化人才是能夠依托信息技術和財務、會計、經濟管理等理論知識,利用軟件提供的分析操作功能,將會計業務與其他業務提供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從中得出管理決策信息,從而改善企業的運營,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使會計信息資源創造出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因此,會計人員不僅是使用者,而且還要具備分析能力。
(四)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ERP 環境下,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進行操作演示,學生一步步地跟著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學會操作應用,但僅僅是限于既定場景既定角色的應用,難以達到融會貫通。這種傳統的教學過程無法讓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容易導致教與學的分離,必然會影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被動狀態,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阻礙了其會計信息化的學習步伐及ERP形勢下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對于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增強實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綜合判斷能力起著極其消極的束縛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全新的會計理念,對會計信息化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信息化會計人才。
三、ERP環境下改革會計信息化教學體系的措施
為了保證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目標的實現,必須改變高校現有的會計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應用型和創新型會計人才,以適應信息化環境的需要。
(一)加強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奇缺,而這又是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人才建設的必備條件。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高校可以聘用校外經驗豐富的、有高級職稱或職務的專家做兼職教師、建立人才培養實踐基地等;還可以與企業聯手,請有會計信息化實踐經驗的專家做兼職教師,這樣就能夠將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帶到學校,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研究課題和增強實踐能力。同時,高校也可以派教師到企業實習,了解最新的會計信息化知識,掌握豐富的實踐經驗,不斷地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暫時緩解會計信息化師資不足的燃眉之急,同時可以加速促進年輕的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的成長。
(二)改變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在ERP環境下,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會計人才的專業培養,積極推進網絡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不能只局限于軟件操作的層面,要實現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ERP 環境下會計信息化的內容、業務處理流程、會計的職能等與原來的會計電算化相比有很大差別,所以必須更新觀念,要模擬 ERP 環境來組織與開展教學,不能只側重會計軟件核算的功能。在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使學生其具備復合型知識架構和自學習的能力,具備管理能力、設計能力、交流能力、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復合型會計人才首先應具備管理能力,能夠根據企業現狀提出先進的管理思想,在軟件設計過程中將先進的管理思想體現在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之中。在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中,與計算機技術人員的溝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保證各方的需求被理解、被執行,保證信息交流暢通無阻。會計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后,要求財會人員具備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和利用軟件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從中得出管理決策需要的信息。會計人才只有自身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才能夠完成會計信息化的一系列工作。
(三)改革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
1.以分項練習為基礎
ERP 環境下,實驗教學的組織可從細化實驗項目開始,按照所學的全部知識點進行分解,劃分為若干個小項目進行練習,使學生能分階段基本掌握會計軟件的操作過程,從而對實驗的知識點全面掌握。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細化,增進學生對企業實際運營情況的認識,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縮小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差距。為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縮短適應期,盡快勝任會計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2.以角色扮演為核心
通過課程分項練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會計信息化的基本操作,為了加深學生對會計信息化整體流程的理解,認識不同崗位在會計信息化實務中的區別和聯系,還可以模擬企業財務部門實際分工情況,將學生每 4~5人分為一組,分設賬套主管、系統管理員、總賬會計、出納等角色。讓學生扮演某一會計崗位角色,借助局域網絡與其他同學共同完成某一賬套某月所有會計業務。學生進入賬套后,各司其職,執行每個角色的職能,以小組形式完成整個會計實務案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用一種直觀的、與實際工作無縫連接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崗位的分工及信息在各部門的傳遞過程,領悟到 ERP 環境下企業各部門業務與財務連為一體,信息共享的實況,真正理解會計人員職能轉變的重要性。
3.以綜合實訓為重點
在掌握ERP 環境下的每個角色的職能后,選擇一套涵蓋面全、業務精湛的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進行練習,全程模擬企業實務進行會計分工。這需要教師在原有手工會計分崗操作基礎上,采用會計信息化處理流程,使學生系統的掌握企業會計信息化核算的全過程,增強對會計信息化的理解和感性認識,熟悉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從而提高會計綜合實踐能力、決策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分工協作意識和培養良好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以開放實驗教學為輔助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ERP軟件,高校可以設立專用實驗室,提供全天候免費開放的模式,讓學生自主進行軟件操作練習。教師通過與相關軟件公司進行合作,取得有關 ERP 實施的經典案例和相關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作為課后作業安排給學生,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使用ERP軟件進行練習。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更好的了解ERP 軟件在企業實際運行情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崗位責任意識,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也有很好的幫助。
在 ERP 環境下完善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高校要根據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及時更新教學目標,不斷積極探索創新,改進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期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仁昱,齊方正.會計信息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財政監督,2009(6):3-5.
[2] 呂宏.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之友,2010(9):117-119.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