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從經濟動力學的角度,分析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兩種基本力量,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框架。在新框架下,未來的研究可以關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影響的機理,財務風險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傳導路徑,構成兩種基本力量的變量的選擇等問題。
關鍵詞:財務危機;影響因素;預警框架
中圖分類號:F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134-01
財務危機指的是在嵌入利益相關者行為的前提下,權衡兩種力量,即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與抵抗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之后所形成的企業支付能力不足的情況。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一般表現為市場持續萎縮、投資失敗、治理混亂、銀行逼債等。財務危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和難題。一次次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發生,促使企業管理者要像對待管理成功一樣重視管理失敗,尤其是財務失敗。
一、影響企業財務危機的因素
大股東是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大股東的支持可以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提高其償債能力。這是正面影響。還有一些大股東在企業上市后,便不擇手段,以劣換優,或長期占用募集資金,或惡意轉移優質資產,或將上市公司變為巨額擔保者,把經營風險和擔保風險統統轉嫁給上市公司,最終令上市公司業績迅速變臉,淪為喪失盈利能力的空殼。
債權人是另一個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不同國家債權人與企業的關系不同,其行為表現亦有差異,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同的財務影響。以銀行為例,美國銀行和企業之間是一種契約關系。當企業財務狀況好時銀行會主動提供貸款;反之,當企業經營業績不好時,銀行則要求企業清償債務,甚至可能要求企業破產還債。在我國,不同性質和規模的企業與銀行的關系不一樣。一般說來,國有大中型企業更易得到銀行的支持,即使在企業遇到暫時困難時也是如此,而民營企業和小企業則受到明顯的信貸歧視。
政府是一個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利益相關者。一方面,作為一般意義上的政府,其制定的政策(尤其是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會顯性地對所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乃至財務狀況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另一方面,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lv,除增減資本、資產處置等行為外,其與國有企業之間的隱性合約以及其對該類企業債務隱性擔保責任的存在,無疑都會對該類企業的償債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二、財務危機預警框架重構
為了克服目前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自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缺陷,必須從根本上突破現有研究框架。吳星澤分析了財務危機發生機理,指出是否發生危機,一般都是在企業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兩種基本力量的對比決定的。其基本過程可以簡化為:企業內外部原因—兩種力量——企業自適應和自學習能力—財務狀況。我們可以依此發展一種新的財務預警分析框架,這個框架以重新定義的財務危機概念為核心,以財務危機的驅動因素,即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和抵抗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為主要分析對象,以敏感性分析為輔助分析工具。新的框架不僅可以涵蓋現有框架中納入的信息,還可以容易地納入利益相關者行為信息和其他非財務信息。
(一)兩種力量決定企業是否會陷入財務危機
為了預測企業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我們要盡可能通過對企業自身及利益相關者等內外部原因的分析,識別并對比兩種力量。這一過程可以表示為以下公式:
W=0 B
1 B>P
s.t. C=F(X)
W)代表企業財務狀態的二值變量,等于1表示發生財務危機,等于0表示財務健康lw
B)代表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
P)代表抵抗財務危機發生的力量
C)代表企業自適應和自學習能力
X)代表影響企業自適應和自學習能力的各種因素,如企業組織特征、管理層特征等。
需要說明的是,公式表示的是一種研究思路,在構建具體模型時, B和P要轉換為具體的變量。
(二)模型構建
在新的框架中并不排斥現有財務危機預警框架下形成的各種計量模型的建模方法。新框架與現有框架在建模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自變量的選擇。這種選擇不再僅依賴數據的相關關系,而是通過對經濟現象的動力學過程進行分析后,選擇與動力學過程相關的變量。由于是從經濟動力過程出發進行分析,同時嵌入了利益相關者行為,所以在新的框架中自變量不再以財務指標為主,而是以代表兩種力量的變量為主,財務指標地位相對下降。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有些代表兩種力量的變量會以財務指標的變化形式表現出來,如訂單減少引起銷售額的變化,政府出口退稅率提高引起出口企業現金流量的增加等等,因此,代表兩種力量的變量與財務指標變量間并不完全互斥。
(三)敏感性分析
由于我們的目的是為企業提供預警,所以要在構建的模型基礎上,對兩種力量在未來的變化進行預期,同時對變化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如,對于一家擁有較多可銷售權益證券的企業,可以假定權益證券的市場價格發生5%的變化,看其對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影響程度,然后再看10%、20%,的變化的影響。通過敏感性分析,可以提高模型的預警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星澤.財務危機預警研究:存在問題與框架重構[J].會計研究,2011(2).
[2] 崔學剛,王立彥,許紅.企業增長與財務危機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7(12).
[3] 盧興杰.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綜合),2006(1).
[4] 王積田,孫婷婷.基于遺傳BF神經網絡的能源消耗企業財務預警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5] Johnson S., et a.l.. Tunnel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2):22~27.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