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迎雪
摘要:隨著信用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由于賒銷業務而產生的應收賬款問題也日益嚴峻。應構建一套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體系,從應收賬款風險發生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管理進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關鍵詞:應收賬款;風險管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168-01
一、應收賬款形成的原因
應收賬款是企業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造成企業應收賬款難以回籠的原因主要有:首先,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是出于提高市場占有率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賒銷已成為企業提高銷售額度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是很多企業缺乏誠信意識,具有償債能力,卻故意拖欠貨款。其次,從主觀上講,我國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缺乏相關的風險意識和管理手段,我國大部分企業在賒銷之前不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評級,導致應收賬款控制存在很大缺陷,壞賬金額大幅上升。最后,商業競爭也是應收賬款發生的主要原因。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作用迫使企業利用各種途徑擴大產品銷售。除了依靠降低價格、提高售后服務質量、進行廣告宣傳等外,賒銷也成為了擴大銷售的工具。相同條件下,出于擴大銷售的競爭需要,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其他優惠方式招攬顧客,由此引起的應收賬款是一種商業信用的運用結果。
二、應收賬款風險
企業的應收賬款不僅面臨著回收的風險,同時其存在也會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因此企業不僅要充分發揮應收賬款擴大銷售、增加利潤的非凡功能,同時要將其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應收賬款虛增了企業經營成果。如果企業應收賬款項目較多,那么出現壞賬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容易使企業虛增利潤而存在著潛虧或損失風險。若應收賬款占有流動資產數額較大,企業資金的周轉率就會下降。在賒銷商品時,根據權責發生制發出存貨時確認收入但是應收賬款不及時收回,致使企業流動資金被大量占用。而收入產生的增值稅、營業稅或所得稅等稅費的上繳又是當期必要的現金支出,使企業貨幣資金日漸短缺,從而影響企業正常的開支和生產經營;應收賬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損失。此外,資金被應收賬款占用而喪失了投資在其他方面所帶來的收益,引起機會成本的增加。而且由于應收賬款的大量存在,導致被占用在應收賬款上的資金喪失了時間價值。在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等資源,也會增加各項管理費用。另外,應收賬款無法收回也會給企業帶來相當大的財務損失,即應收賬款的壞賬成本。這一成本一般與應收賬款的數量同方向變動,即應收賬款越多,壞賬成本也越多。應收賬款對企業營業周期也會有影響,因為企業營業周期的長短取決于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會增加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從而延長企業的營業周期,導致企業資金循環不良,進而影響材料和人工成本等開支,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三、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對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應該要全面地分析和認識問題,傳統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常把重點放在逾期應收款的控制上,控制的起點是應收賬款發生以后,因而它是一種被動的、事后的控制,科學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應該是全方位的,貫穿于應收賬款風險發生的事前、事中、事后,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體系。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提高對應收賬款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應收賬款雖然能使企業擴大銷售額,提高市場占有率,但是也能使企業資金運轉不靈,使企業陷入癱瘓。現今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中勝出,就必須提高對應收賬款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要設置信用管理部門,設置信用管理部門是建立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一套合理科學的信用管理組織結構是企業的信用管理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基本保證。
(二)事中控制
在賒銷發生時,要嚴格執行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及賒銷審核制度。銷售部門根據合同規定開具提貨單;運輸部門應根據提貨單安排發貨;發貨后財務部門應根據提貨單等憑證開具出銷售貨物發票和相關單據,辦理貨款結算等手續。財務部門收到客戶貨款后應及時入賬。作為信用管理人員還應當密切注意客戶信用的使用情況、客戶信用等級變化以及客戶經營情況的變化。在事中控制中,財務部門還應對本企業的財務狀況、應收賬款等實時或定期進行分析。
(三)事后管理
對于逾期拖欠的應收賬款應進行賬齡分析,并加緊催收。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電話、傳真或郵件的方式提示客戶及時付款,或者采用提供現金折扣的方式鼓勵債務人付款。若客戶的財務確實發生了實質性困難,也可以接受欠款戶按市價以低于債務額的非貨幣性資產予以抵償;改變債務形式為“長期應收款”,確定一個合理利率,同意客戶制定分期償債計劃;修改債務條件,延長付款期,甚至減少本金激勵其還款或者在共同經濟利益驅動下,將債權轉變為對客戶的“長期投資”等。
參考文獻:
[1] 陳衡華.淺析應收賬款的管理與風險防范[J].財會月刊,2011(8).
[2] 趙曉菊,柳永明.企業與消費者信用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9):104-109.
[3] 孟憲鐸.如何評估應收賬款[J].中國資產評估,2010(3):40-42.
[4] 黃驥.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管理研究[J].財會研究,2011(8).
[責任編輯: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