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崔寅+孫雪飛
摘要: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是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大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個途徑,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勵。大學生創業有利有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客觀分析自己的條件,看是否合適創業。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利與弊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7-0265-01
一、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義
(一)是當代在校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當代大學生渴望通過創立自己的事業來成就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用一個大學生的話講就是:“希望有一番自己的事業,而不是一輩子給別人打工。”應該說這代表了一部分大學生的真實想法。
(二)是在校大學生積累經驗的捷徑,為以后工作做準備
大學生創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們認為選擇創業是為以后步入社會積累經驗,“不過于注重創業的結果是好是壞,只為在創業的過程中鍛煉自我,積累經驗”,有點交學費上社會實踐課的意味。
(三)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減輕了就業壓力,為賺錢和生存做鋪墊
如果為自己的發展而選擇創業是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的話,那么由于就業壓力而選擇創業的心理多少帶有點無奈的味道。大學生承認選擇創業是為了避開目前嚴峻的就業壓力。隨著擴招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接下去每一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都創歷史新高,而待業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目前在校的這批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將遭遇更加嚴峻的就業困難。同時,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或者靈活就業為處于困惑中的大學生點亮了一盞燈,指明了新的人生發展方向。
(四)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受傳媒、英雄崇拜的影響
現在的社會到處宣傳創業英雄、成功企業人士、杰出人物等,整個社會上上下下被一種濃重的崇拜成功者、模仿成功者的氛圍所籠罩。而這其中媒體的作用是最明顯的。大學生由于受傳媒影響而產生崇拜英雄的心理也很普遍。23.7%的人表示創業是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像比爾·蓋次、張朝陽那樣的創業英雄。
二、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益處
(一)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對自身來說的意義
1.在校學習過程中能夠注意技能的培訓,更能適應激烈的社會。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一門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學習和思考很重要,你準備創業的話,要學很多東西,商業計劃書寫作、公司管理、財務、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從近幾年人才市場和就業形勢反饋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單位選人重才更重德,把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質較高,具有事業心、責任感和吃苦奉獻精神的畢業生成了首選目標。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貯備。
2.大學生自主創業具有的自身優勢。大學生具備自覺性、堅毅性、果斷性、自制力、勇敢等品質。即有風險意識,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具備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和遭受挫折時的自我激勵能力,以解決創業時內部和外界大量未知風險帶來的各種突發問題,并承擔巨大的壓力,經受失敗的考驗。大學生有務實精神,踏實做事,誠懇待人。只有積極努力、腳踏實地地奮斗,才有可能取得創業效益。有獻身精神,有達到目標的自信心、勇氣和執著。創業的道路充滿坎坷,無論是面對成功還是失敗,創業者都必須有執著和堅韌不拔的品質,有戰勝挫折的勇氣。有自我實現欲和創新精神。
3.大學生自主創業可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創業有助于大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消化吸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檢驗認識。我們要把白紙上的黑字變成自己的,不只要讀讀背背,還要把讀過的背過的放到社會中去實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他們,而我們具體的實踐也將成為理論知識新鮮血液來源。創業將賦予大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的機會。
(二)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當今社會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為了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不少地方都在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用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既可以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壓力,又可以讓他們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人生價值。另外,創業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一個好方法。大學生創業一定程度減少了求職市場上的擁擠情況,大學生創業需要一定專業人才,有助降低社會的失業率。
(三)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對家庭的意義
大學生創業能加強其主動性,使其在校期間,學會獨立,脫離對家庭的依賴、對學校的依賴,培養責任感,使其形成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觀念。同時也減少家人為自己日后就業問題的擔憂。
三、在校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弊端
(一)資金不足是大學生創業的“絆腳石”
資金是大學生創業必須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大學生自主創業,首先要的是啟動資金,對于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尋求“第一桶金”是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題。資金是創業的最大困難,除非家庭條件特別優越的同學,一般大學生創業都需要貸款,這讓許多大學生望而卻步。創業資金的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大學生創業的瓶頸問題。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經驗不足可能會造成經營失敗
大學生創業意愿很強烈,但對創業存在某些錯誤理解,因而導致信心不足和創業動能不足。大學生創業能力差,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缺乏創業技能的培訓。而且大學生沒有太多創業的經驗,缺少對市場的實際分析能力,商場如戰場,大學生往往缺乏實戰經驗,再加上資金缺乏,對創業項目不敢大展拳腳,導致經營失敗。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的知識不完整
目前,各大校園都舉行各種創業比賽,但只強調創業的項目,并沒有發展學生的創業能力,目前的創業教育還缺乏針對性。關于大學生的創業平臺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大學生只是處于自己摸索的階段,并沒有真正得到實踐指導。大學生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否能成功創業, 我認為沒有系統的教學與經驗的傳授,創業的成功率會大打折扣。
參考文獻:
[1] 雷森,等.大學生創業指南[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1.
[2]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 孫強.大學生生創業能力的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5(3).
[4] 肖紅偉,等.對我國大學生政策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5(12)上半月刊.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