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江蘇泰州 225300)
旅游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游業的發展推動酒店餐飲業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酒店餐飲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在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同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我國發展旅游業、限制“三公消費”等相關政策的出臺,旅游酒店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已成為利益相關者普遍關注的焦點。
目前學者對我國旅游酒店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關研究較豐富,劉立秋、趙黎明等(2007)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32家旅游上市公司進行了評價分析,為我國旅游上市公司資產整合,改進治理結構,增加企業價值提供了參考。于莉(2009)通過財務分析指標對景點類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進行了較為客觀的評價。趙娜、謝守虹(2010)采用動態因子分析法對我國23家旅游上市公司業績進行綜合評價,對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翁鋼民、魯超(2010)依據突變級數法建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選取23家旅游上市公司2007年財務數據為樣本,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綜合評價。尹美群(201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中青旅為例對其與旅游業其他20個上市公司進行了橫向績效比較,結果表明:中青旅績效具有行業代表性。王艷、毛端謙(2012)以2009年經營數據為基礎,運用AHP/DEA模型,對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了評價,對各類型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了差異化分析。張思文、楊勇(2013)運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旅游酒店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不同類別旅游上市公司在經營業績上存在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多是從整體層面上對其進行評價,對各類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研究涉及較少。本文以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因子分析法,通過構建科學的經營績效評價模型對我國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并對旅游類、酒店餐飲類和綜合類等三種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企業管理者、債權人、投資者和政府部門等利益相關者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參考。
截至2014年8月,我國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共33家,由于本文以2013年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因此剔除2014年1月上市的 “眾信旅游”,另外,“騰邦國際”的年度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并無存貨,故也將該公司剔除,最終保留了余下的31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根據樣本公司產品的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本文將樣本公司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以經營酒店餐飲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酒店餐飲類上市公司,共9家;第二類是以提供旅游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旅游類上市公司,共15家;第三類是經營多種業務其收入構成較多元化的綜合類公司,共7家。本文所需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國泰安數據庫、東方財富網,數據處理使用SPSS 18.0和Excel 2003軟件。
本文選取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的14個指標構建旅游酒店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下頁表1所示。
為了消除各項指標由于量綱單位不同所帶來的不可比性,本文首先對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在此基礎上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方法驗證因子分析的適度性。最終得出KMO的統計值為0.712,表明其滿足因子分析的條件。Bartlett球形檢驗顯示的卡方統計值為377.652,顯著性概率為0.000,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以上兩種方法都表明本文選取的變量數據符合檢驗要求,適合做因子分析。
1.提取公因子。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的數目,得到解釋方差總和表,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前5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2.315%,因此用它們來代替原有的14個指標進行績效評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綜合性,因此本文用 F1、F2、F3、F4、F5 來表示所提取的5個因子。本文使用正交旋轉法中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轉換,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表1 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表2 解釋的總方差

表3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從表3可以看出,在因子F1中,凈資產收益率的因子載荷量大于90%,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也都具有較高載荷量,這三個指標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故將F1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在因子F2中,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的因子載荷量都大于90%,資產負債率的因子載荷量也遠大于其他指標,這四個指標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故將F2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在因子F3中,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的因子載荷量遠大于其他指標的因子載荷量,這兩個指標均反映了上市公司長期資產營運能力,故將F3命名為長期資產營運能力因子;在因子F4中,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的因子載荷量遠大于其他指標的因子載荷量,這兩個指標均反映了上市公司短期資產營運能力,故將F4命名為短期資產營運能力因子;在因子F5中,固定資產增長率的因子載荷量為96.6%,總資產增長率的因子載荷量也大于其他指標,這兩個指標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故將F5命名為發展能力因子。
2.因子得分計算及排名。下頁表4是運用回歸法(Regression)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根據各因子每個指標的得分系數和經標準化處理之后的指標數據計算樣本公司的各因子得分,即求出各樣本公司的 F1、F2、F3、F4、F5的數值,在此基礎上利用表2中列示的各因子方差貢獻率求出各樣本公司的綜合得分,計算公式為:
F 綜合=(26.555×F1+24.336×F2+13.163×F3+10.664×F4+7.597×F5)/82.315
3.對因子分析結果的評價。樣本公司綜合得分、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況如下頁表5所示。綜合得分與各因子得分以0為界限,得分越高,表明公司經營績效越好,且得分為正值的公司經營績效較好,而得分為負值的公司經營績效較差。從表5可以看出,旅游酒店板塊共有15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綜合得分為正值,僅占樣本公司總數的48.39%,說明半數以上旅游酒店上市公司經營績效不佳。
從類型分布看,在15家旅游類上市公司中經營績效綜合得分為正值的公司有9家,占比為60%,而在9家酒店餐飲類上市公司中經營績效綜合得分為正值的公司僅有3家;在7家綜合類上市公司中經營績效綜合得分為正值的公司也僅有3家,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旅游酒店上市公司在經營績效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旅游類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績效要好于酒店餐飲類和綜合類上市公司。

表4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從排名情況看,綜合排名前10位的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中,有8家為旅游類上市公司,酒店餐飲類和綜合類上市公司各1家。綜合排名前5位的中國國旅、宋城旅游、峨眉山A、張家界和麗江旅游均為旅游類上市公司,其中綜合排名第1位的中國國旅綜合得分為1.13284,該公司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長期資產營運能力方面都處于行業的龍頭地位,但短期資產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因子得分卻為負值,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酒店餐飲類上市公司排名第1位的公司為錦江股份,但該公司償債能力因子卻排名第28位,公司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應注意財務風險;綜合類上市公司排名第1位的公司為號百股份,該公司盈利能力因子為負值,盈利能力并不樂觀。
綜合排名后10位的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中,酒店餐飲類有4家、綜合類和旅游類各3家,其中*ST新都、華天酒店、大東海A和湘鄂情這4家酒店餐飲類上市公司除華天酒店外,其他3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均為負值且排名靠后。值得關注的是,綜合排名倒數第1位和倒數第2位的大東海A和湘鄂情這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排名也都處在倒數第1和第2位。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在中央控制“三公消費”的政策下,酒店餐飲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受到一定影響,號稱“餐飲第一股”的湘鄂情,主業經營受到重創,以公務消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湘鄂情,2013年虧損高達5.6億元。

表5 因子得分及綜合排名
本文選取2013年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運用因子分析法通過構建經營績效評價模型,對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以因子得分及排名的方式作出了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并對旅游類、酒店餐飲類和綜合類三種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了比較分析,揭示了不同類型上市公司在經營績效方面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研究結果顯示:旅游酒店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績效并不理想,且不同類型的旅游酒店上市公司在經營績效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旅游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好于酒店餐飲類和綜合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酒店餐飲類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現最差。
在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控制“三公消費”等多重壓力下,我國旅游酒店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該行業面臨的新課題。例如,全聚德菜品上做了新的調整,開發了中低檔菜。湘鄂情開始進軍環保領域,以尋求新的盈利點。總之,為應對市場環境的新變化,如何開創多元化經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成為旅游酒店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