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統
“改組雖一定會有很多阻礙,當設法推動,以取得速效。”
1947年5月,朱德、劉少奇率領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從延安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毛澤東帶領中央機關一個精干的小部隊,在陜北堅持斗爭,與胡宗南周旋。臨別時,毛澤東交給朱德一個任務:解決華北部隊的作戰問題。
當時,解放戰爭已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軍隊兵力不足,被迫將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而解放軍已度過了戰爭初期最困難的階段,東北、華東等戰區開始組織大規模戰役,整軍整師地殲滅國民黨軍,只有華北戰場打不開局面,沒打一個像樣的殲滅戰。
因此,毛澤東委托朱德去華北部隊視察,看看原因何在。朱德到華北部隊后,聽取干部匯報,并實地調查研究,發現了嚴重問題。1947年6月他給毛澤東寫報告說:華北部隊后方太大,出征人員少。野戰軍號稱12萬人,實際能用于作戰的不到7萬人。其余的都在后方搞生產,各自為政。團以上機關都有自己的財產,紀律也比較混亂。如果不割去這個大尾巴,華北部隊的狀況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變。
為什么華北部隊有這樣的現象呢?這是抗戰時期遺留的問題??箲鹌陂g,太行山根據地的部隊都是自謀生路。延安不發經費,要部隊自行解決生計問題??箲饡r期是國共合作,八路軍不能像紅軍時期那樣打土豪、分浮財解決軍餉,就只有靠生產經商。到1941年,晉察冀政府和部隊的生產經營已初具規模,有了多種設備簡單的小礦,以及熬鹽、制堿、硫磺、酒精等化學工業和榨油、制造紙張、面粉、文具等多種輕工業。
邊區軍民的生活日用品因此大部分能夠自給,不但解決了生存問題,還經常接濟陜甘寧根據地。但是到了解放戰爭,部隊要打仗了,原來的經營體制就成了大拖累。這種前后方不分、建制混亂的現象不解決,不但打不了仗,而且極易滋生貪污腐敗,渙散部隊戰斗力。
朱德與劉少奇商量,決定采取堅決手段割掉后方的大尾巴,讓部隊輕裝作戰。他指示華北部隊:停止經營生產,商店一律歸公。建立統一的后勤機構專門管理。這要涉及很多干部的切身利益。朱德向中央表示:“改組雖一定會有很多阻礙,當設法推動,以取得速效?!?947年6月3日,毛澤東致電同意朱德的報告,指示華北部隊認真整頓。在劉少奇的配合下,華北部隊清理了經商機構,后方人員由新建的軍區后勤部統一管理。經過兩個月的整頓,華北軍區的混亂現象明顯改變。機關后方精簡了,野戰部隊擺脫后方的沉重負擔,部隊機動靈活了。特別是制止軍隊經商,鏟除了腐敗滋生的根源,干部們都能集中精力作戰了。當年10月,華北部隊在保定以北的清風店全殲國民黨第3軍,俘虜軍長羅歷戎,打了第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朱德非常高興,還賦詩一首表示祝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