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近年來,貴陽市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在創新老干部工作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中,不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工作中突出把黨的旗幟舉起來,讓黨的聲音響起來,使黨的形象樹起來,各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使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更有色彩,實現了在職黨員和離退休黨員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促進了老干部隊伍的和諧穩定。
日前,貴陽市白云區87歲退休老黨員冉紹先繳納1萬元特殊黨費一事,在白云區被廣為傳頌。他本人則坦言,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培育了他,是區委離退局多年來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他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才能得以安享晚年。這只是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創新工作、切實解決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讓老同志們充分享受組織關懷并積極回報組織的一個典型實例。
以強班子轉觀念破題,搭好聯系黨委政府的橋梁
只有5個人員編制的白云區委離退局,如何搭好聯系黨委政府的橋梁、服務好這支老干部隊伍呢?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書記蔣蘭說,“以服務老同志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狠抓班子建設,不斷強化對老同志的服務意識、奉獻意識,使干部職工的理論政策水平、管理服務能力、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都得到極大提高,讓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服務老干部、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和體現”。
讓老同志們始終做到理想常新、信念永存,緊跟時代步伐,樹立健康向上的老年生活觀,是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長期堅持、行之有效的法寶之一。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在強化班子建設、轉變工作觀念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協調和溝通,搭建好聯系區委、區政府和老干部之間的橋梁,不僅落實了老干部的相關待遇,也讓老同志在遂心順氣、安享晚年的同時,更好地發揮余熱、服務社會、促進和諧。“離退局每年都為我們這些老干部訂閱《當代貴州》、《貴州日報》、《貴陽日報》、《晚晴》、《老干部參考》等報刊,還積極組織我們收看、收聽電視、電臺新聞,使我們這些老人也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位老干部告訴記者。
以當親人優服務解題,解決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把老同志當親人,為老干部提供周到細致和全方位的服務,真正解決好聯系和服務老干部“最后一公里”問題,是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真情服務老同志并得到老干部廣泛贊譽的舉措。
2008年初,為了把黨委政府的溫暖送給老同志,白云區委離退局的同志冒著凝凍前往花溪、烏當、貴陽等地進行慰問。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還深入最偏遠的牛場鄉慰問老干部。然而,山路結冰,車輛不能通行,大家便肩扛手提大米、食用油等物資,步行近5公里山路,將溫暖送到老同志張光華、劉萬云家中。看到大家的雙手被凍得通紅,張光華、劉萬云眼含熱淚,感動萬分:“太感謝你們了,有你們這樣的服務,我們非常滿足,也非常放心。”
已故離休干部朱廣文,因長期身體較好,在一次體檢中查出患有癌癥后,精神一下跨了,拒絕進食,一心求死,白云區委離退局的同志在其住院期間,每天抽空到醫院看望,與之談心,使他重新振作起來,多活了一年多。同時,白云區委離退局與去世老干部原單位積極協調共同處理老人后事,安排單位職工駐守殯儀館為家屬提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以善引導聚能量答題,實現老有所為促社會和諧
近年來,隨著白云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好,白云區委對老干部工作重視力度加大,老干部對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的支持熱情不斷提升,都積極主動發揮余熱,奉獻力量。
白云區委離退局黨總支充分利用關工委這一平臺,積極引導,通過老干部“銀發關愛團”,將熱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組織起來,先后開展了扶困助學、“六一”慰問、愛心捐款、關愛幫教、為農村貧困住校生送棉被、為智障兒童送棉服等愛心活動。
在“一創四辦”、“平安建設”、教育實踐活動等區委、區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原白云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趙興民,盡管身患重病,在平安白云建設中,作為白云區“保平安、促和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團團長,不分白天晚上,率監督團成員經常深入鄉鎮、街道、社區,就提高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工作進行走訪調研和督查,并深入居民家中征求群眾對開展該項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為白云區公眾安全感滿意度的大幅提升獻出了自己的光和熱。
就下一步老干部工作,蔣蘭表示:“將進一步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全面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落實好老干部各項待遇,并為老干部提供更加細致周到的服務,解決聯系和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使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更有色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