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 中國創業投資研究中心 北京100037)
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廣泛的認同,近年來中央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強。在會計領域,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將公司的環境信息傳遞給公眾和市場,借助于市場和公眾的反映有效地限制和約束污染源。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環境會計的相關研究尚屬起步階段,相關法律法規并未完善,公眾監督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重污染代表性行業電力行業為研究對象,對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優化建議。
1.樣本選擇理由。(1)電力行業屬于重污染行業。目前我國仍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國家,電力作為一種基礎性能源,在其生產和供給過程中對環境產生高污染。(2)電力行業是國家壟斷行業。電力行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其環境責任更為突出。(3)電力行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信息披露走在前列。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2)》,數據顯示,電力行業(53.5分)平均水平超過 40分,在14個行業中居于領先地位。其中尤其以華電集團、華能集團表現優異。
2.樣本情況。首先依照證監會的行業分類,找到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所有共67家上市公司,從中選取62家滬深A股,剔除已退市股和ST股,確定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的51家上市公司為樣本,查閱公司2010-2012連續三年的年度報告、招股說明書和公司網站等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對樣本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進行分析。
1.電力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與形式。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財務信息與環境績效信息。環境財務信息主要內容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四個方面的內容。環境資產反映企業環保投資和環境技術開發情況,環境負債是指企業在破壞環境之后針對破壞行為所設置的專門補償,環境成本是電力行業的公司因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所發生的成本,環境收益是指電力行業因環保而獲得的收益。環境績效信息是對企業在環保方面取得成果和業績的反映。主要包括環保方針政策、環保活動及目標、環保方面的獎懲、能源消耗及節能情況、污染物處置情況這幾方面的內容。目前,電力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有定量、定性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三種。
2.電力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與位置。環境會計披露方式主要有獨立報告和補充報告兩種。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未能披露獨立報告,只采取補充報告的方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主要披露在如下位置:①年度財務報告;②單獨的社會責任報告;③公司網站;④招股說明書。
1.披露內容與形式。在我國電力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中,非貨幣形式占絕大部分,包括環保方針或目標、環保設施建設與運行、節能減排效果、環保法規執行和環保風險。以貨幣形式披露的主要內容包括環保撥款與補助、環保投資排污費和政府環保獎勵,貨幣化的環境信息來源于財務報表附注中的營業外收入和管理費用,此外在長期待攤費用中也有企業披露了資源補償費。
2.披露方式與位置。51家企業均未用獨立環境報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企業均采取了補充報告的披露方式,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只是作為財務信息的輔助說明。

圖1 樣本企業披露方式與位置
圖1為樣本公司2010-2012年3個年度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體位置統計,發現以下問題:(1)年報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最多的是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其次是董事會報告,只有個別企業當期發生的重大環境事項才會在重大事項中披露,例如當期發生的環保訴訟等。(2)三個年度中會計報表中均未涉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說明環境會計信息沒有在會計報表中單設科目,只是融于相應會計科目的明細項目中。
在51家樣本公司中,華能國際和深圳能源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較多、信息披露質量較高,環境會計信息可獲性強。筆者就這兩家企業環境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披露形式、披露位置從不同的指標進行對比,以便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揭示存在的問題,比較結果如下表所示。
然而通過兩家企業的對比,也可以更清楚地發現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第一,不同企業披露相同的環境信息披露的位置不一致。如華能國際將排污費放在“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排污費”中列示;而深圳能源在年報中并未提及,反而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第二,不同企業披露相同的環境信息所采用的形式不同。如華能國際將能耗與減排情況以定量的形式進行披露;而深圳能源將能耗與減排情況以貨幣與非貨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披露。
通過對上市公司及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五個方面問題。
仍有少數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不做任何披露,在披露的企業中,很多企業披露的信息量相當少;同時,由于環境會計信息與一些會計科目的明細科目一致,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并沒有把該信息有意識地當成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而是作為應當披露的普通會計信息列示,比如排污費列示在管理費用的明細中,政府的環保補貼列示在營業外收入的明細中等等,這種無意識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企業披露主動性不強的另一種表現。
樣本中電力企業均為國有企業,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分為普通國企和央企,兩者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華能國際與深圳能源比較表
經統計得出,央企2010-2012年的披露比例均大于普通國企,同時出具社會責任報告的比例是普通國企的近兩倍,這無疑說明了我國電力行業中央企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數量和質量均大大領先于普通國企。同時,14家央企中有8家上市公司不曾獨立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他們的社會責任報告由其所屬的集團進行披露。由此看出我國央企集團的上市公司對所屬集團的依賴性很大,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利于利益相關者更明確地了解一個上市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具體披露情況。
主要表現在環境會計信息定性披露多于定量披露,環保負面影響信息披露不足。此外,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多為歷史信息,對影響未來發展的信息披露不足。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對于環境會計方面披露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環保投資、排污費、環保撥款與補貼上,而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影響的信息,例如環境設備的支出預算與經營成本估計、或有事項、環境風險準備金等信息并未披露。
企業披露各項環境會計指標的位置不固定,不同報告期披露的位置也不固定。前文中的案例分析得出的結論也說明了行業內可比性的缺乏。企業可以采用貨幣、非貨幣和貨幣與非貨幣相結合的方式披露有關信息,這導致相同的信息在同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不可比。以上這些不規范都會導致環境會計信息在同行業內缺乏可比性,可比性的缺乏會給信息的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
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許多環境信息并未在財務報告中以規范的會計科目列示,也未以完整的環境報告書的形式進行披露,而是零散地分布在財務報告的相關方面,因此盡管企業財務報告經過了審計,但是相關環境會計信息并未進行獨立審計,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也就沒有涉及環境會計信息,使得企業自愿披露的環境信息不同程度地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
根據對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分析,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可以從政府、企業自身以及公眾三方面入手,這三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政府、企業、公眾關系
圖2清楚地表示出了在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時政府、企業和公眾應該扮演何種角色。政府是最重要的引導者,不僅要從法律法規方面強制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更要培養公眾的參與意識,支持公眾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監督。企業是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執行者,一方面要根據政府的要求披露法定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對公眾負責,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公眾是力量巨大的監督者,在響應政府號召的同時也對政府的立法、執法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面對企業時則要促使企業披露高質量的環境會計信息,并及時將反饋作用到市場上,對企業形成強大約束力。具體對策如下: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未能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成體系化的法律約束。因此,建議由政府有關部門聯合發布有關上市公司環境信息公開事項,詳細規定各類披露主體必要的披露指標,統一規定各項指標的披露位置、形式等。
完善企業管理需要從完善相關制度和提升企業人員素質兩方面考慮。企業應深入了解各項涉及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業務,從而明確企業當前環保責任及目標,制定未來計劃及資金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在完善環境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上市公司應努力建立環境會計制度,進行環境會計核算,形成披露體系。
在完善制度的同時,對于財會人員,一方面要通過必要的培訓提高其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要促進財會人員與基層人員的交流,使會計人員了解涉及環境會計披露的各項業務流程。此外可以建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評價機制與獎勵機制,以期能夠獲得全面的環境會計信息。
政府有必要通過各類新聞媒體,使公眾了解環保關乎自身利益。在此基礎上,政府應引導公眾關注政府的立法行為和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具體情況。政府可以定期對公眾進行調查,組織公眾參與對本地企業的環保評價,建立有效的投訴平臺支持公眾對企業環保方面違法行為進行投訴,同時積極支持民間環保組織的各項活動,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必要時政府應出面協調公眾及民間環保組織針對企業環境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