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蕾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高職院校辦學特點和高職院校圖書館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圖書館進行改革創新的三個方向,為充分發揮圖書館在高職院校的作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高職院校圖書館;改革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普通高校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而高職院校則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和發展,高職院校辦學目標和辦學模式逐漸成型,形成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色。[1]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重要單位和師生進行繼續教育的重要平臺,承擔著圍繞教學目標和社會需求開展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圖書館需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才能探索建立一套有效服務于高職教育并能實現功能互補的服務模式。
一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這點在國內外已形成共識,這是由國家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決定的,也是多年來高職院校基于畢業生就業去向不斷進行教學方向調整的結果。[2]根據國際通用的人才分類,主要分為四類: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前兩類人才主要通過運用智力創造社會價值,以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培養為主;后兩類人才則以所掌握技能和技術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創造社會價值,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培養為主。技能型人才和技術性人才主要通過把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的理念、決策、研究成果和規劃設計轉化為物質形態來創造社會價值。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高職院校辦學具有鮮明的應用性。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決定了其知識能力特征為技術性,其人才培養的核心是“技術”,定位面向特定職業群的,以相應的基礎知識、理論儲備和專業技能為支撐的,通過技術推廣、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創造社會價值的高層次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更加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和鍛煉,辦學過程中帶著鮮明的技術性導向。
二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和通信技術的日益強大,高職院校師生的教學、科研、學習和生活方式正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普及發生著改變,讀者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好多人拋卻傳統的圖書信息獲取方式,越來越依賴于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網絡來獲取知識和文獻資料。高職院校圖書館面臨著從實體圖書館到不受時空限制的數字化文獻資源中心,從機械提供服務到根據教學協同靈活提供服務以及從以管理文獻資源為主的服務模式到以滿足讀者需求為主的服務模式的轉變。
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普及,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也發生了變革,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引入了“半工半讀”、“工學交替”、“訂單式培養”等教學模式。“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實踐實訓內容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除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掌握實戰必須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除了原有文獻資料以外,還要根據“工學結合”的教學安排,準確把握師生閱讀導向,不斷豐富和充實文獻資料,滿足高職院校師生的課余閱讀需求,適應“工學結合”模式下讀者信息需求的變化,提高學生繼續教育的水平和成效。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成為大勢所趨,人才需求結構也發生改變,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與此同時,對從業者專業素質和技能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一方面是企業對優秀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滿足,技術應用性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卻是高職院校學生能力素質與企業的要求不匹配,大量學生就業困難或者就業不理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當前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仍然不夠密切;二是學生自主獲取企業咨詢和需求的渠道較少;三是就業信息不匹配。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中心,有必要肩負起分析社會需求走向,對接企業用人需求和學生擇業需求,收集就業信息,開展就業指導的任務。
三
強化網絡服務功能是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必然選擇,也是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強化高職院校圖書館網絡服務功能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建設自動化網絡圖書館。首先要實行館藏圖書資源自動檢索,讀者只要通過電腦進行主題、摘要、關鍵詞等詞條搜索就能查找到圖書基本信息和詳細位置,提高檢索效率。其次要實現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遠程數字資源檢索和利用平臺,只要在互聯網的環境下,足不出戶就能簡易、快捷地獲取館藏資源。二是要提供網絡增值服務。除了提供圖書借閱、服務咨詢、文印打印等傳統服務外,還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讀者提供網上查閱,點對點咨詢,多媒體檢索,圖書預約、續借等延伸服務,形成以讀者為中心的便捷式、多樣化、個性化、主動式的綜合服務。三是要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根據學科設置、課程安排的教學動態,編制各種目錄、索引、匯編、文摘和數據庫等,同時根據社會需求,收集、整理、匯編行業發展動態和需求,師生提供延伸閱讀服務。
基于高職倡導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高職院校圖書館有必要開展和提高就業指導能力。開展就業指導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即以信息收集為基礎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面向行業開展信息資源建設。“工學結合”下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對接的是不同行業系統的需求,因此,在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時,在服務本校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業信息資源建設很有必要。比如實行按行業歸類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分行業開展導讀服務,圖書館網站接通行業網站等,既能增強學生的行業意識,又能幫助學生獲得大量快捷、準確的行業信息。二是收集發布就業信息。圖書館是高職院校的信息資源中心,也是高職院校信息發布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就業信息方面可以做三件事情:①通過篩選媒體、網站等渠道就業信息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與本校專業相匹配的就業信息;②通過承辦展覽、宣講、招聘會等形式提供企業需求信息;③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或公司對接,提供穩定的、可信的、定向的就業信息。三是開展就業技能指導。圖書館可利用大廳、報告廳等硬件資源來進行就業政策信息宣傳,就業觀、就業方法和就業禮儀等技能指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成功率。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高低主要取決于由圖書館員的素質,目前圖書館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人員結構不甚合理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一大“通病”,要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隊伍建設。隨著信息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加強圖書館管理隊伍建設是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用的必然選擇。一是實行以職稱為主要依據的績效管理制度,提高準入門檻,促使現有人員在職稱的激勵下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素質。二是加強在職教育,通過業務培訓、業務測試和業務水平競賽等形式,加強文獻收集、篩選與歸類,網絡系統管理與維護,電子信息資源開發,行業信息捕捉與甄選的能力。三是推行創新先導的管理理念,鼓勵管理人員以合理的方式開展服務創新,不斷強化高職院校圖書館創新能力和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 畢明生.對地方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建設的再認識[J]. 當代職業教育,2012(1):11-13.
[2] 唐曉應. 基于高職教育特色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研究[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