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花
摘 要:本文主要從目前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出發,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成本核算;管理控制;問題研究
引言:一個剛上市的企業會關注市場問題,一個比較成熟的企業會關注產品質量問題,而一個成功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則會越來越關注企業的成本管理問題。成本管理可以使一個企業以較低的投入獲得較高的回報,能夠不斷地發展壯大,在競爭中取勝。因此,成本管理作為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紐帶,需要時刻把關。
一、企業成本管理理論
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以成本核算的方法,設定成本預算額,并按照預算進行各項開支費用,再將實際成本花費和成本預算作比較,從而衡量經營活動的成效。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堅持以下原則:一是經濟適用性原則,要求成本預算能起到控制成本、糾正差額的作用,具有實用性,同時又要求成本控制系統有靈活性,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堅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因事而異。二是分門別類原則,在成本管理控制系統整體把握的基礎上作個別設定,適合特定部門、崗位和特別成本項目的實際情況,不可全部統一起來。三是參與性原則。企業的任何一項活動,都會發生成本,從高層領導、低級管理層到生產線上普通員工所有花費都應在控制在成本預算范圍內。四是榜樣原則。成本控制對于企業所有人來說都不是很樂意的事,所有管理層必須做好帶頭示范,以身作則,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來推動成本控制工作預期目標的實現,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員工,讓全企業形成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圍。
成本管理控制的具體流程分為以下五步:管理層討論分析,采取會議形式,確定成本預算標準;在全公司按照下達的標準嚴格執行;由調查員進行市場調查,記錄實際成本花費,并形成系統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統;由專門財務人員計算出實際成本與成本預算之間的差額;集中討論并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及時消除成本差異。[1]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本企業的成本控制流程。
二、企業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企業成本管理方法過于陳舊。據調查,目前大多數企業財務部門的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方法依然停留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而傳統的方法只能反應粗放型的大規模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情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企業的生產路線已不單單是粗放型的,面對不同的消費者,企業可以有集約型的小型生產路線。因此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適應較靈活的現代產品成本核算的需求。另外許多財務部門人員對成本控制存在誤解,片面追求成本絕對值的降低,往往忽略綜合效益。成本是反映企業生產質量、管理工作水平的綜合指標,這些誤區都可能對企業的決策,產品的質量帶來不利影響。
(二)管理體質有待完善。所有企業大體上都會依照一些成本管理框架去操作,但這畢竟只是套路,針對實際情況需要作出調整。由于企業定位不準確,計較于收益與價值獲得的,又缺乏相應的內部成本控制制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流程,使得企業成本控制活動只是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不能實現企業成本管理的目標,甚至間接造成企業帶潛在的損失。
(三)企業成本管理制度與企業整體發展思路存在出路。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眼光不夠長遠,成本管理變成一味地從絕對值上降低成本,很少與企業的整個發展格局出發,企業可持續發展往往得不到實現。企業必須站在一定的戰略高度上去整合體制,統一思路,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四)成本控制概念混淆。企業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是相同的概念,這是很多管理層犯的一個錯誤。正因為概念的混淆,所以企業只看得到生產制造環節的成本花費,對產品開發設計階段、營銷階段的成本消耗忽略不計,因小失大,完全不能滿足企業經營決策所需要的各方面成本信息,決策信息的失真往往會給企業造成投資、決策方面的嚴重失誤。企業應樹立成本管理的系統性觀念,抓整體性和全局性,并科學規劃的成本核算管理的內容、對象和方法。另外,在企業成本核算管理中,加大考核力度和獎懲力度,做到成本管理控制的真正落實真正落實。
三、解決措施
(一)樹立全新企業成本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前提。只有思想上認同了某種理念,才能表現出與此一致的行動。樹立與企業發展戰略一致的全新成本管理理念能夠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應高度重視成本管理理念建設工作,認真分析企業面臨的主客觀的環境挑戰,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都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分析,從而形成一致的企業成本管理理念。同時要加強員工的思想深度,不斷完善財務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和體系,爭取形成全體員工主動管理成本的氛圍。企業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只有綜合各個學科的運用,才能使企業成本管理理念與企業文化達到完美的契合。
(二)學習和借鑒科學先進的成本管理體制。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快得驚人,只有不斷學習和突破自己才能不被淘汰。當企業成本管理出現瓶頸期時,就要主動學習行業內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大規模改革企業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站在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角度選擇適合企業自身條件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選擇核算方法時,企業不要局限于其中的一種方法,可以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時期選擇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形式,使成本核算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以此來適合企業管理的生存需要。
(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信息社會的到來讓一切活動變得迅捷和方便,把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企業成本管理控制中,能加快生產過程的生產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存儲及使用,使整個生產過程達到自動化,各部門隨時可以得到決策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提高市場反映速度和增強市場靈活性,
進一步鞏固企業核心競爭力,最快占有市場份額[2]。先進的科技和管理手段不僅使生產、管理實現自動化、程序化,更加強了生產、銷售、財務等各個部門的聯系,降低信息及其他成本費用,使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企業文化下的成本管理制度。任何經濟活動都必須為企業的最終目標服務,企業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也應該服從于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建立企業文化下的成本管理制度,能夠全面、詳細、充分地聯系企業成本發生的各個環節,及時控制和調整,并且方便了解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情況和主要競爭對手,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和改變劣勢的不利影響,總之與企業文化銜接的成本管理制度才利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保持方向和目標的一致性,爭取競爭優勢。
(五)端正成本控制理念。針對有些企業陷入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的誤區,而導致企業發展道路偏頗的現象,在此特別強調成本控制與成本降低的區別,將成本管理的概念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及無形資產,使得成本控制不再停留在生產階段,而是占據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研究,將每個流程的每個細節都管理控制到位,從而推動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
結語:總之,不論是從企業經濟效益出發還是社會效益出發,成本管理控制工作都應該是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但是只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操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要想獲得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就要結合全體員工的力量,按照科學、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成本管理,并隨時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做出調整和變革,真正為企業高層決策出一份力,最終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巨國.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探討[J].現代商業,2009(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