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艷
摘 要:本文通過對企業稅收籌劃問題的研究分析進行初步的探討,從而明確我國企業如何提高稅收籌劃的實效性。
關鍵詞:企業稅收籌劃;問題研究; 措施分析
一、實施企業稅收籌劃的意義
稅收籌劃指的是納稅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照一定的經濟原則,在遵守社會規范的同時能夠合理運用自身權利,利用稅法中對稅率、稅目、稅收政策、起征點等的規定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投資、理財、消費等手段來減少稅收負擔,從而實現優化稅收結構的作用,尋求企業的最大經濟效益。特別是隨著我國稅收政策以及稅收制度的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稅目成為企業發展的負擔,為尋求經濟的最大化,企業必須盡快實行對稅收的籌劃制度,減少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經濟負擔。因此企業實施稅收籌劃的意義也越來越重大。
另一方面因為稅收對企業的正常運行的各個環節都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稅收籌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利用稅收籌劃的過程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理財管理、決策管理等的水平,從而實現企業各種運營能力的提升以及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利用對企業稅收籌劃的相關措施能夠提高企業“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因為通過企業稅收籌劃能夠保證企業不會發生偷稅漏稅、違法經營的情況的發生,從而減少企業負面新聞的發生,樹立健康的企業形象。
因為稅收無償性的特點,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收籌劃能夠降低企業的運行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的再創造,因此企業實行稅收籌劃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目前我國企業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
(一)對企業稅收籌劃的認識不足。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是民營的小型企業,他們并沒有普遍接受稅收籌劃成為運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當中的管理人員或者財務人員都沒有徹底了解什么是稅收籌劃,以及稅收籌劃的基本定位與手段,簡單地將稅收籌劃與偷稅漏稅進行比較,稍不留神就打了法律的擦邊球。其次還有一些企業的財務人員對稅收籌劃所能夠創造出來的價值認識不到位,沒有意識到稅收籌劃對企業經營成本的優化作用,同時對稅收籌劃的空間活動范圍的認識還比較局限,過多地圍繞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大大縮小了稅收籌劃的使用范圍。
(二)對企業稅收籌劃的預測與重點的把握不當。企業對稅收籌劃的環節與重點的把握不當,并不是任何稅收內容都能夠進行稅收統籌的,如果企業沒有對各種稅目進行區分就會錯失稅收籌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事前做的預測不夠深入、準確,當某項工作開始的時候才想著進行怎樣通過稅收籌劃才能夠減少稅賦支出,而這種事后的稅收籌劃往往無法切實實現減負的真正目的。
(三)稅收籌劃相關的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稅收籌劃需要多部門、多人員的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同時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對稅法、國家政策、企業運行情況、市場需求情況、財務狀況等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準確的把握,這樣就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對我國稅法、制度進行充分地分析,準確把握稅收籌劃能夠進行的有效空間,還有具備較高水平的會計水平和扎實的會計功底,了解一定的會計制度,能夠根據稅法和政策的調整選擇正確的稅收籌劃制度,并能夠將理論用文字表達、言語表達的方式充分地展現出來,從而促進稅收籌劃的順利開展。但是就我國目前企業的稅務籌劃的相關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上看,多數為專門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對稅收籌劃的掌握程度較差,嚴重制約了企業稅收籌劃的有效性,同時影響了我國稅收籌劃事業的整體發展與完善。
(四)我國稅收籌劃相關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首先我國稅務代理制度并不完善,企業稅務籌劃的開展必須要熟悉我國相關法制法規的規定,因此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為支撐才能夠保證稅收籌劃的順利開展,但是很多小型企業缺少專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很多企業只能夠將希望寄托在稅務代理的相關機構,而我國稅務代理機構起步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稅收籌劃的相關內容也并不了解,很多都是利用法律的漏洞幫助企業打法律的擦邊球,沒有形成完善的稅務代理制度。其次我國的稅收制度也不完善,特別是從商品生產到流通過程中的多環節稅收增加了企業經營的成本,同時因為我國稅收對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間接稅種的過分倚重,也造成稅收制度單一、不完善的情況發生,限制了企業稅收籌劃的繼續開展。最后,我國稅法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別是稅務執法過程中對企業偷稅漏稅的現象的懲罰力度較低,低廉的稅務成本使很多企業鋌而走險選擇偷稅漏稅,而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對稅務籌劃的研究與分析。
三、完善我國企業稅收籌劃的相關策略
(一)提高企業對稅收籌劃的認識程度。只有正確認識企業稅收籌劃才能就開展相關的工作,因此包括企業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要不斷提高對企業稅收籌劃的認識程度,正確看待稅收籌劃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意義,明確稅收籌劃并不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偷稅漏稅的行為,而是企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能夠行使的一項權利。將稅收成本的籌劃納入到企業經營戰略當中。
(二)正確把握企業稅收籌劃的重點。在明確企業性質的基礎上,根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規模等計劃選擇合適的稅收籌劃的切入點,根據不同的稅種選擇合適的籌劃重點,在什么情況下能夠享受到稅法的最低標準、怎樣通過籌劃來實現最小稅基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對稅收籌劃重點的把握要正確看待國家在稅收上的優惠政策,不能片面強調已經成文的條款,要根據不同的法律條文或者政策的變化適當調整稅收籌劃的重點,例如對企業所得稅的規定,新企業所得稅法由地區性的優惠變成產業性優惠,削弱了金融業的優惠政策,使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能夠實現更加真實、有效的稅值抵扣,為企業的稅收統籌帶來更大的可操作空間,在對稅收統籌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對日常財務的管理規范實現對企業財產的合理認定。
(三)提高稅收籌劃人才的整體素質。為了實現稅收籌劃,除了要認真研究我國的稅法、稅制、國情等因素,最主要的是要盡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稅收籌劃的專業人才,通過對稅收籌劃人才隊伍的建設實現稅收籌劃在我國的快速發展。首先要不斷完善對稅收籌劃等相關的資格認證的制度,通過“高標準、嚴要求”的高門檻保證進入稅收籌劃隊伍的人員都能夠具備較高的素質,從而實現對稅收籌劃工作堅實力量的培養。其次各個高校要開設專門的稅收籌劃專業或者課程,培養專業的人才,并能夠結合經濟類、法律類、管理類等各類不同的專業知識,為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提供復合型的高水準人才。最后要根據稅收籌劃的不斷發展安排最新的課程培訓,使稅收籌劃的工作人員能夠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建立能夠不斷學習的培訓制度,從而不斷稅收籌劃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整體籌劃水平。
(四)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了促進稅收籌劃的順利開展,一定要有具有強制性與權威性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制度作為規范的標準,從而實現對稅收籌劃的保護與促進。首先可以通過相關的立法機關提升稅法的級別,不斷完善稅法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從而保證稅法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不斷完善稅收法律中言語模糊的地方,防治一些不規范的稅務代理機構的不良利用,影響了稅收籌劃的合法性和規范性。最后要注意加強稅收法律條款的可操作性與利于理解性,避免稅收執法過程中的彈性執法,不斷提高企業偷稅漏稅的違法成本,在根本上保證稅收籌劃的發展空間的普及、透明。
結語:稅收籌劃作為一個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的變現,一方面能夠保證我國稅收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稅收負擔對企業造成的經濟壓力,通過具有戰略性的稅收籌劃與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相結合,選擇能夠使企業獲得最大收益的籌劃方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節稅增值”。
參考文獻:
[1] 程麗. 淺析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 會計師.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