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榮,王花蕾,王蘇娜,黃培冬
摘要: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勞持續或反復發作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低熱、頭痛、身痛、咽喉痛、神經精神癥狀等非特異性癥狀的一組癥候群。隨著生活節奏加快,CFS發病呈上升趨勢。但由于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現代醫學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中醫針灸擅長于整體調節,在臨床治療上有獨特的優勢。本文對近10年來國內針灸治療CFS的臨床觀察及機理研究進行綜合評價,以了解針灸治療CFS的研究現狀。
關鍵詞:慢性疲勞綜合征;針灸;機理;綜述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4-0069-02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勞持續或反復發作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低熱、頭痛、身痛、咽喉痛、神經精神癥狀等非特異性癥狀的一組癥候群。中醫針灸擅長于整體調節,在臨床治療上有獨特的優勢。本文對近10年來針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觀察及機理研究概況作一綜述。
1理論研究
中醫學無慢性疲勞綜合征病名,有學者認為與五臟虛損、陰陽失調、氣血失和、經脈失養及氣機紊亂等有關,因先天稟賦不足,又后天失養,長期勞碌或憂思太過,耗傷陰血,損傷元氣,筋脈無以充養,腦髓無以充填,氣血失調,經脈不暢,故出現極度疲乏、記憶減退、精神萎靡、筋肉疼痛及睡眠障礙等虛損之癥[1]。劉繼芳認為近年來飲食結構的改變,肥甘厚味、貪涼飲冷等一方面損傷脾胃,一方面導致痰濕內生阻礙脾胃運化,加之過度勞累,長期的精神心理壓力及房室不節等造成的肝、心、脾、腎、腦功能失調是本病的關鍵;肝郁氣滯,心主失養,脾腎不足是本病的基本病機[2]。曹繼剛等[3]認為CFS病位在肝、脾和腎三臟,其病機不外虛實兩端,且多虛實并見,虛為臟腑虛損,以脾腎虧虛為主,實證責之于肝,以肝郁氣滯血瘀為要,并提出“補脾益腎瀉肝”為CFS的治療大法。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加快,長期的身心疲勞導致機體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組織器官功能紊亂而發CFS[4]。
2臨床觀察
2.1艾灸治療郭氏等[5]交替選取關元、足三里、三陰交與肝俞、脾俞、腎俞對CFS患者施艾條溫和灸,每穴10min,每日1次,療程1個月,結果表明:艾灸治療能明顯改善CFS患者臨床癥狀,總有效率達87.88%。饒曉明等[6]取印堂、神門、太溪、太沖、三陰交、足三里等運用熱敏灸法,將63例慢性疲勞綜合癥患者隨機分為熱敏灸治療組和中藥調護對照組。結果提示熱敏灸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療效肯定,是目前治療該病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茍春雁等[7]觀察循經灸療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對60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隨機分A組用循經灸療器灸督脈及背腧穴治療,B組用小劑量氫化可的松治療,治療周期為8周。結果顯示循經灸督脈及背腧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有較好臨床療效。
2.2單純針刺黃氏等[8]采用薄氏腹針治療CFS患者40例,結果顯示:“薄氏腹針”可明顯改善CFS患者神疲乏力、納差、失眠、健忘、腹瀉、全身疼痛等癥狀,并同時調理心身兩個方面,對CFS的緩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楊福霞等[9]觀察針灸八會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CFS)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IgA、IgG值的變化,結果總有效率90.0%,治療后癥狀積分顯著低于治療前,治療后IgA、IgG水平均有顯著升高。提示針灸八會穴能顯著改善CFS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臨床愈顯率。
2.3電針治療王氏等[10]采用電針五臟背腧穴治療CFS患者40例,觀察治療前后疲勞評定量表(FAI)及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變化。結果治療后FAI及SCL-90各因子評分均明顯降低,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諸氏等[11]將60例CFS患者隨機分為電針穴位組和電針非穴位組各30例,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電針五臟背俞穴治療CFS,疲勞評定量表、自評量表分數降低,尤以軀體化、人際關系、精神病性、抑郁、焦慮、恐怖等癥狀因子的改善更為突出。王倩[12]電針背腧穴為主治療CFS患者40例,結果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尤其在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和人際關系障礙方面效果顯著。段鮮紅[13]認為應注重背腰部穴位的整體效果,電針五臟背腧穴對CFS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療效顯著,可明顯降低精神癥狀因子的分值,尤其是表現在軀體化、精神病性、焦慮、強迫、抑郁等癥狀因子的改善上,顯著提高了CFS患者的生存質量。姚氏[14]認為五臟背腧穴為五臟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針刺五臟背腧穴可直接針對CFS臟腑氣血功能失調的病機而通調臟腑氣血,臟腑功能條達則氣血運行正常,四肢百骸得到營養濡潤則疲勞不復。
2.4穴位埋線楊才德等[15]采用埋線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81例,對脾氣不足型加中脘;肝氣郁結型加風池、合谷、太沖;心血不足型加神門,兼心陰虛者用陰郄代替神門;腎氣不足型加氣海、太溪;痰濁內阻型加豐隆,兼痰熱者加內庭,兼風熱未清者加曲池、合谷。通過臨床觀察,埋線對脾氣不足型、肝氣郁結型效果較顯著,痰濁內阻型的療效略差。
2.5穴位注射蘇清倫等[16]觀察肝俞、脾俞和腎俞穴位注射黃芪、丹參注射液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將180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92例應用雙側肝俞、脾俞和腎俞穴位注射黃芪、丹參注射液2mL治療,對照組88例應用雙側足三里、手三里和豐隆穴位注射黃芪、丹參注射液2mL治療,黃芪、丹參注射液5∶1配伍,隔日(或2d)1次,10次為1個療程。結果顯示肝俞、脾俞和腎俞穴位注射黃芪、丹參注射液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安全、有效、經濟和方便。
3實驗研究
田氏等[17]以靜脈血自然殺傷細胞(NK)、白細胞介素-2(IL-2)為檢測指標,觀察了艾灸氣海、關元、足三里、腎俞、命門等強壯穴對其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治療前CFS患者NK細胞活性、IL-2含量偏低,存在免疫功能下降;治療后NK細胞活性、IL-2含量較治療前明顯升高,提示艾灸強壯穴可提高CFS患者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治療作用。楊氏等[18]觀察了針灸八會穴治療前后CFS患者IgA、IgG值的變化,探討其作用機制。結果治療后IgA、IgG均較治療前數值升高,尤以IgA升高更加顯著,提示針刺八會穴可能是通過提高CFS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而發揮作用的。成氏等[19]采用時間生物學的動態測試方法觀察電針對CFS患者的效應機制。結果提示電針腎俞、足三里通過調整P3a、P3b潛伏期的晝夜節律而提高患者日間認知敏捷程度。諸氏等[20]采用電針腎俞、足三里方法治療CFS,檢測治療前后患者唾液皮質醇(CS)、褪黑素(MT)水平,并與健康受試者對照,分析其晝夜節律特征及電針調整效應。結果顯示電針對CFS患者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基礎功能有良好調節作用,這種調節作用可能是針灸治療CFS有效的神經內分泌機制。endprint
4結論
中醫針灸擅長于整體調節,在臨床治療上有獨特的優勢。但從臨床文獻來看,針灸治療CFS的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臨床療效的觀察,整體研究質量偏低,缺乏嚴謹的隨機對照研究,缺乏明確的診斷標準,缺乏隨訪觀察,未對針灸不良反應及安全性進行評介。CFS不具有特異性的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的異常改變,從而缺乏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需進一步進行多項相關研究,尋找有助于臨床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玲.針灸八會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4,24(8):534-536.
[2]劉繼芳.慢性疲勞綜合征病因病機分析[J].JTCM,2000,41(2):124.
[3]曹繼剛,周安方,舒勁松,等.論脾虛腎虧肝實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基本病機[J].中醫藥學報,2007,35(2):37-39.
[4]季紹良,陳易新,王天芳,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中醫理論研究[J].中國醫藥學報,1999,14(1):8-11.
[5]郭愛松,顧一煌,金宏柱,等.艾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療效對照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4):29-30.
[6]饒曉明,羅昭娜,王秀玲,等.熱敏灸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33例[J].江西中醫藥,2011,42(5):66-67.
[7]茍春雁,田豐偉,李寧,等.循經灸療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04,22(3):87-88.
[8]黃泳,廖曉明,李小溪,等.薄氏腹針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40例臨床小結[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12):1788-1789.
[9]楊福霞,王玲,王暉,等.針灸八會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療效及其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9):1904-1905.
[10]王倩,熊家軒.電針背腧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9):834-836.
[11]諸毅暉,梁繁榮,成詞松,等.電針腎俞、足三里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隨機對照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10):48-50.
[12]王倩.電針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5,25(10):691.
[13]段鮮紅.淺談背腰部穴位的不同應用[J].河南中醫,2003,23(12):53.
[14]姚韌敏.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針灸臨床研究思路與方法[J].中醫雜志,2006,47(4):303-304.
[15]楊才德,宋建成,包金蓮,等.埋線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81例[J].中國針灸,2007,27(11):43-844.
[16]蘇清倫,汪洪燕,葉榮,等.穴位注射黃芪、丹參注射液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09,31(1):89-90.
[17]田華張,陳俊玲.艾灸強壯穴對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6(4):226-227.
[18]楊福霞,王玲,王暉,等.針灸八會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療效及其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9):1904-1905.
[19]成詞松,諸毅暉,梁繁榮,等.電針腎俞、足三里對慢性疲勞綜合征事件相關電位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0,30(4):309-312.
[20]諸毅暉,梁繁榮,吳曦,等.電針對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唾液CS、MT晝夜節律的調整機制[J].山東醫藥,2007,47(28):18-20.
(收稿日期:2014-0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