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萌
摘要:隨著藝術的普及,群眾性舞蹈獲得民眾的喜愛。該舞蹈呈現出一種群眾文化的形式,在不斷的變化中朝著良好的方向逐漸形成獨特的特點,這也要求編舞者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怎樣成為高水準的群文舞蹈編導,是一個編導者面臨的最大問題。參照某高校大專業余群文舞蹈編舞課堂,剖析實際舞臺表演和課堂教學的不同,以此推動群文舞蹈水平的進步。
關鍵詞:舞臺表演 課堂教學 藝術表現
在藝術表演界,精髓部分就是舞臺表演,該形式既能構建藝術形象,也能將現實生活中的內容展現出來。所謂的舞臺表演是一種舞臺藝術,指將某些想要表現的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創造某種意境和人物來傳達現實生活和情感。在舞臺上,合格的表演者是否成功,關鍵因素不僅要求表演者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和技能,還要求表演者在舞臺上能夠將表演藝術所要展現的意境和情感都展現出來,不僅如此,還要對作品具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表演中要學會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眼睛、表情等給觀眾傳達正確的、完美的意境。
一、舞臺表演實踐與課堂教學的不同
學生在舞臺上表演成功與否關系到他的學習能力和情況。對于舞臺表演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情感生活以及學生日常學習的積累都與表演者在舞臺上表演的各種形式緊密相連。因為舞臺表演就是將真實生活體驗加工后,在舞臺上表演出來。表演者的表演要恰到好處,并借助舞臺場景和音樂實現完美的融合,創造出舞臺表演應有的意境。而課堂在編舞者的眼中,它就是學習伴舞的地方和學習一些專業技能的地方,在這里學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編導能力,因此可以這么說:成功的舞臺表演實踐與正規的課堂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而舞臺表演實踐是對所學的理論和技能進行彌補,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所以兩個是相互補充的。
二、群文編舞課堂教學與舞臺表演的特點與比較
群文舞蹈其創作的目的就是為民眾服務。因該舞蹈是以群眾為基礎,主要目的就是將舞蹈文化傳播給群眾,根據民眾的需求和適用性來增加群眾對舞蹈文化的了解,實現民眾在舞蹈文化生活中的要求,這也就是群文舞蹈擁有的群眾性。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并使用業余的時間參與自娛自樂等文化活動,所以說,創作群文舞蹈的源泉就來自實際生活,繼而舞蹈中包含濃厚的生活氣息,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同時,由于其應該具有群眾性,因此相比于專業的舞蹈,其取材和表現手法應該更加通俗易懂,同時又必須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群眾所能接受的和喜愛的是這樣,因此這樣是唯一的出路,對不同欣賞程度群眾,都等得到滿足,大家也能從中獲得快樂,從而完成群文舞蹈的使命。而這種生活氣息和藝術表現力的相結合就需要群舞編舞者既具有課堂學習的專業知識又熟悉舞臺表演的實踐操作,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進行群舞的編舞。
在課堂中,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舞蹈藝術技巧都是通過群文舞蹈教學來鍛煉的,該過程是一個具有階梯性的完整的教學過程。學習借助舞蹈創作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夠在特定的感性認知上,學會一些舞蹈創作知識。學習的內容包含幾個部分:舞蹈形式、特征、表現技巧,在舞蹈中怎樣將動作進行整合,并使用什么樣的手勢或行為來展現音樂包含的情感和內容。結合舞蹈欣賞與具體節目分別講述舞蹈構思、主題動作的確立、舞蹈中高潮的處理、開頭結尾的構思與安排等,從而使群舞編舞的學生們能夠對編舞的構思和程序有一個較完整的理解。學生借助自己的編導基礎,并根據自己的藝術審美來進行舞蹈創作,這就是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僅是不全面的和隨意性的基礎水平和藝術能力,所以說真正重要的還是實踐。
不管是哪種文藝創作,要想確保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不僅僅與作品中想要展現的客觀事物有關,還密切聯系著作者的主觀意識和其具有的藝術造詣。如果藝術作品的創作者能夠具有發現生活的思想敏銳性和概括生活的藝術表現能力,就能更好地實現作品的藝術性。然而,群文舞蹈不僅包含廣大的社會適應性,還包含足夠的群眾基礎,并堅持以群眾為中心,滿足群眾對舞蹈表演的審美需求,因此進行群文舞蹈創作中不僅僅滿足自己的需求,而要綜合進行考慮,掌握作品具有的特性,并實時對自己的創作思路進行調整,使創作出的作品不僅包含藝術性、思想性,還應包含大眾化和適應性。總的來說,要想創作出成功的群文舞蹈,重點要深入了解真實的生活,吸取生活中的精華,并融合群眾的審美藝術來展現真實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編導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三、結語
成為成功群文舞蹈編導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伴隨著群文舞蹈的發展,創作人員要始終堅持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且要充分了解群文舞蹈的自身特點,以及為民眾服務的群眾性特點等,并以自己群文意識為前提,時刻關注所創作的環境、使用器具、操作對象。通過這些來真心實意地進行藝術探索,將自己的優勢完全展現出來,逐漸形成一個與群文舞蹈發展相符合的創作歷程。
綜上所述,群文舞蹈編導成功的關鍵就是以自我為主,加強對舞蹈編導有關專業知識的和技能的學習,并結合實際表演來積累經驗,不僅能滿足現代觀眾對群文舞蹈的審美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藝術視野,因此要在編導的歷程中勇敢創新、解放思想。在不斷發展的時代步伐下,只有堅持自己的創作之路,知道群文舞蹈創作的價值,并以面向民眾為前提,創作出符合民眾需求的舞臺表演,推動群文舞蹈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袁朝暉.改造課堂教學[J].高等教育研究,1985,(01).
[2]王秀彥.對實習生課堂教學常見問題的思考[J].邢臺師范高專學報,1998,(04).
[3]胡靈敏.課堂教學: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9,(05).
[4]牟永紅.提高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效果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1,(03).
[5]李介,梁旭東.略論課堂教學的空間格局[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2,(02).
[6]黃愛東,何峰.正確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參與[J].西北醫學教育,2002,(02).
[7]周桂瑾.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創新教育[J].經濟師,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