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定價的“善行”
□蔣驍飛
哲理的故事:
美國經濟學家丹·艾瑞里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請人幫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車。他隨機向路過的行人求助,發現半數以上的人都樂于出手相助,后來他改變了求助策略——他告訴行人,如果有誰幫忙推車,他將給予對方10美元作為報酬,但這次竟然只有幾個人愿意幫助他。他甚至還遭到了一些人的白眼:“我沒有時間,你用10美元去雇傭別人吧!”第三次,丹·艾瑞里改變了答謝策略——車被推出土坑后,他贈與每個施助者價值1美元的小禮物,這次他發現,施助者不但愉快接受了他的小禮物,還反過來對他表示感謝。
而經過調研,丹·艾瑞里發現,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市場里:一個是社會市場,一個是貨幣市場。市場不同,規則和回報也完全不同。當某種行為處于道德考量時,人們通常不會考慮其市場價值,即使沒有任何報酬,人們也樂于幫忙,因為人們覺得這種行為有道德和精神意義上的價值。如果此時,盲目引入貨幣市場的規則進行“定價”時,反而會受到人們的厭惡和抵觸。當然,對于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應該感謝,但不是給錢,小禮物會讓施助者更加開心,因為禮物的意義不是對他們的善行進行“定價”,而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感激和褒揚。
故事的哲理:
決策往往并不完全依據外在的事實,而來自潛伏在我們內心的邏輯。但值得決策者警惕的是,我們萬不可以為自己行之有效的邏輯,就等于大家都必然會遵循的唯一邏輯。
大自然的魔術
□吳宗民
哲理的故事:
在一次巡回演出中,魔術師道格·漢寧來到加拿大北部一個冰天雪地的小鎮,給愛斯基摩人表演魔術。他表演了幾個節目后,穿著皮毛大衣的愛斯基摩人坐在那兒,不笑,不出聲,直到表演結束都沒有掌聲。
道格·漢寧奇怪地問:“你們喜歡這些節目嗎?”他們說:“喜歡。”道格·漢寧又問:“那么你們喜歡魔術嗎?”其中一人回答:“干嘛要魔術?這個世界已經是如此神奇了。” 道格·漢寧說:“但是,我可以憑空變出兔子和鴿子來呀。”“你為什么要做那種事情呢?”愛斯基摩人說,“到了春天,北極到處都會出現海豹,也不知它們從哪里來的,真是神奇,這不就是魔術嗎?”道格·漢寧拿出一個銀色的道具球說:“看啊,我可以讓這個球飛來飛去,神奇吧!”不料,愛斯基摩人說:“每天,都會有一顆大火球浮在空中,不斷給我們溫暖,這是多么好的魔術啊!何必要去表演呢?”
接著,愛斯基摩人湊在一起,交頭接耳了一會兒。然后,其中的一個人走上前說道:“我們明白你為什么要做那些表演了,看你表演的人,可能早就忘記了真正的魔術是什么,你喚醒了他們對魔術的回憶,做得不錯。”聽到這兒,魔術師恍然大悟,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魔術。
故事的哲理:
誰最了解你的產品,誰最明白你的弱點,誰掌握你企業真正的決定權,其實不是管理者,而是顧客。顧客會引導你發現什么才是最好的創新,什么才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你自己一味地賣弄。
古瓶累壞將軍
□屈青慧
哲理的故事:
北宋大將軍周侗,癡迷于收藏古董,特別是在他解甲歸田之后,更是視古董為生命。
一次,一群朋友來欣賞他的藏品,他如數家珍般一一介紹。就在他介紹最心愛的一只古瓶時,一不小心,古瓶從他的手中滑落,他趕緊彎腰抱住,幸而古瓶沒有落地,但他卻嚇得面如土色,渾身都在冒汗。這件事情,讓他感到迷惑不已:自己戎馬生涯大半輩子,不知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為什么一只古瓶就把自己嚇成這樣?之后,他還時常做噩夢,或夢見古瓶摔得粉碎,或夢見房子倒塌砸碎了古瓶……
這樣一段時間后,周侗竟然變得有點神經恍惚。夫人見到他這樣,隨口說道:“那古瓶還不如摔碎了,那你就不會這樣牽掛了。”周侗聽后,恍然大悟:因為過于迷戀,自己才會患得患失,這是自己給自己制造的心魔。于是,他咬咬牙,自己砸碎了古瓶。當天晚上,他終于睡上了一個安穩覺。
故事的哲理:
曾經的成功,過往的輝煌,往往都會成為日后的負擔,怕自己不能做到更完美。這個時候要善于歸零和放棄,給自己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
20年前的一顆紐扣
□周柳鶯
哲理的故事:
在法國厄爾省的一個小城,有一個叫塞戈萊納的老營銷員到了退休的年齡。他找到經理說:“我要退休了,根據每個客戶的性格和喜好,我整理了一份詳細的客戶資料。等我退休之后,你就把它交給接替我的同事,他們很快就會勝任我的工作,不會影響公司的業績。”
半個月后,經理在下班之前宣布:今天晚上,公司在索里納酒店召開酒會,屆時,董事長將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到了晚上,大家都齊聚在酒店大廳里,從巴黎總部趕來的董事長站在酒會的演講臺上,鄭重地開始了自己的致辭:“我很感謝大家多年來的盡心工作。今天,和我一起見證公司成長的老員工塞戈萊納退休之際,我要專們為他頒發一枚優秀員工的獎章。”頒發獎章之后,董事長轉了一下身,從助理的手上拿過之前那份厚厚的客戶資料,對在場的人說:“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客戶資料,而是一份責任和信任。只要他想把這份資料賣給任何一個同行,都會讓公司損失至少八位數的銷售業績。在此,我要向他致以我的敬意,感謝他的敬業精神。”
而之后,董事長又從自己的西服口袋里掏出一粒紐扣,對塞戈萊納說:“你還記得這個嗎? 20年前咱們公司剛剛創業,當你還是小伙子的時候,一次給公司搬運辦公用品時刮落的,我一直保存下來。我記得你當時穿的是灰色工作服,那是你的第四顆紐扣。”當董事長說到這里時,在場的人都安靜下來。一份客戶資料,一枚獎章和一顆紐扣,三個看上去似乎并無關聯的事務,就被奇妙的聯系起來。
故事的哲理:
最好的福利和最佳的管理制度,就是能夠讓員工真切地了解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愛心。這樣,領導者和下屬才能心心相惜。而做到這一點,領導者必須從起點就相信,進而做到:心,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摘自《中外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