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兵
摘 要:為了更好的對低產氣井進行開發和利用,引入灰色系統理論。灰色系統理論是一種研究少數據、貧信息以及不確定性問題的新方法,它有著簡便、易學、準確性和可行性高的特點。例如GM(1,1)預測模型,通過實例證明了該方法在石油工程應用中具有預測模型簡單、預測精度高、計算速度快、方便實用等特點,對實際生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蘇里格;灰色系統理論;生產動態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1國內外研究現狀
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 Theory)的創立源于20世紀80年代。鄧聚龍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統學術會議上所作的“含未知數系統的控制問題”的學術報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統”一詞。灰色系統理論經過20年的發展,現已基本建立起一門新興學科的結構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灰色代數系統、灰色方程、灰色矩陣等為基礎的理論體系,以灰色序列生成為基礎的方法體系,以灰色關聯空間為依托的分析體系,以灰色模型(GM)為核心的模型體系,以系統分析、評估、建模、預測、決策、控制、優化為主體的技術體系。
2灰色預測GM(1,1)模型的原理
灰色預測模型建立是以微分方程來描述系統內部動態過程,并通過對原始數據生成處理而減弱其隨機性,即在生成過程中,不是尋求概率統計規律,而是強化對灰色序列間有用信息的利用率,將原序列轉化成易建模的新序列,再用典型曲線擬合建立系統的微分動態模型,最后對依照新序列所建模型作還原生成(遞生)處理,即得到原序列的灰色預測模型。按照已知數列所建的模型,從時間發展來看,具有某種規律性和時間外推性,因此這種模型能用來預測。用數學語言講,就是給定x,…,的條件下,求出+1的條件期望值(即預測值)。
對于一個油田(或氣田),當產量進入遞減階段時,其產量的遞減規律一般比較復雜。有時在歷史數據擬合和未來預測上偏差較大,若采用基于灰色系統理論而建立的GM(1,1)模型常能夠提高歷史擬合精度和動態預測精度。
設油(氣)田的產量數據序列為:
或={|=1,2,…,n} (1)
對應的一次累加生成數據序列應為:
=1,2,…,n (2)
亦即
(3)
相應的GM(1,1)模型形式為:
(4)
油氣田產量遞減的GM(1,1)預測模型的導出記估計量
(5)
便有(6)
其中
B=(7)
(8)
由(6)式可以求解待定系數a,u值,代入(4)式中得GM(1,1)模型(4)式的解:
(9)
其離散后的預測公式模型:
(10)
然后再作一次累減生成數據序列,就獲得相應的產量預測值:
(11)
3灰色預測GM(1,1)模型及應用
以蘇東27-36為例,下面介紹其詳細計算過程。
利用Excel處理數據,可以計算出:
得a=0.03,u=73.16。
將a,u值代入公式
可以得到:
利用該公式就能計算出預測的累積產量,再利用公式
計算出預測的月產量。
對計算出的預測月產量和實際的月產量作出產量擬合圖,如圖1所示。
第2個月與第3個月的預測產量與實際相差較大,原因是前3個月的實際月產量數據是離散的,不滿足遞減規律,而其它實際月產量和預測月產量數據點的擬合度較高,所以忽略前三個月的誤差分析,因此在對蘇東27-36井實際月產量和預測月產量的誤差分析中最大絕對誤差為9.28%,最大相對誤差為0.64%,最小絕對誤差為3%,最小相對誤差為0。
結語
本論文利用灰色系統理論對蘇里格氣田的低產氣井蘇東27-36建立預測模型,利用Excel對所建立的預測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就可以計算出預測參數,再通過預測參數就可以計算出預測月產量,和實際月產量數據作產量擬合圖可以發現兩個數據擬合度高,誤差小。從而就可以對低產氣井進行未來產量的預測,可以提出將其合理利用的方案。其計算模型簡單、所需樣本少、計算量小,計算結果客觀合理,便于實現電算化,有較高的預測效能和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鄧聚龍.灰色系統預測與決策[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