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軍
摘 要:受企業管理體制、儲層物性和用工成本等因素影響,采油礦開發成本偏高。根本原因是成本控制手段 “方式單一”和“片面不全”,無法權衡好發展與控制這一關系。本文對如何提高采油礦開發質量和效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企業管理;成本;發展與控制;開發質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TE377 文獻標識碼:A
一、采油礦開發過程中存在問題
純梁采油三礦是采油廠重要生產基地。由于多方面因素,面臨著產量運行難度大、成本控制難度大等方面壓力。一是優質后備資源少。近年來,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主要為低滲和低壓油藏。低滲油藏一般工藝開發產量遞減快,穩產基礎薄弱,開發效益、開發質量低;低壓油藏單井初期產量低,難以建設優質產能開發單元;二是低產井單耗高。由于儲層物性原因,低產低效井占采油礦井數的近1/3;三是特殊生產運行模式成本高。低產低液井和外圍區塊主要是靠車輛外運,增加了運費額外支出;四是生產維護成本高。油井檢泵周期短、作業頻繁、單井維護費用高,由于低產、低液和低效井比較多,同時設備設施新度系數都比較低、肌體老化嚴重,造成日常材料維護和修理費用投入較多。
二、采油礦提質提效的實施建議
打破“只從成本管理入手”的舊思路,將成本劃分為“主體”和“輔助”兩條價值鏈,實行“主輔兩條線”管理。通過對原油生產過程中價值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分選優化,逐步贏得成本優勢,積極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一)以產能價值活動為發力點,全方位提高主體價值鏈的經濟效益
在主體價值鏈中,產能價值活動是企業經濟效益的重心。采用先進技術實施“進攻型”開發,通過做大做強和提高開發質量降低噸油成本。同時對產出和輸出部分價值活動開展降本增效工作,進而推動整個主體價值鏈的價值提升。
1 加強地質勘探,尋找優質后備儲量。一是強化基礎研究,積極應用新理論、新技術,綜合應用成藏理論,以精細油藏描述為基礎,實行區域建產與滾動擴邊相結合,新增儲量和難動用儲量“升級”相結合,確保產量與儲量的同步增長,促進油田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在加大新區勘探同時,堅持重翻老資料、重上老區,重新認識小營油田沙四、沙二段,挖掘老區增儲潛力,積極尋找新的儲量增長點。
2 以提高單井產量為目的,優質高效建設產能。一是實施先期注水,提高建產效益。低壓油藏在新建產前實施超前注水,地層壓力恢復到原始地層壓力的120%時組織投產,新井產量將得到大幅度提高,產量降幅減緩;二是加強隨鉆分析,提高單井產量,提高建產效益;三是實施非常規油藏“階梯式優化提升”管理。2011年5月22日中石化第一口非常規井樊154P1在樊154塊投產,初期產量達76.8噸/天。至目前累計投產非常規井15口,單井穩定產量平均在10噸以上,拉動了采油礦產量有效提升。
(二)精簡優化輔助價值活動,增加企業成本附加值。
輔助價值鏈是為滿足采油礦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需要而產生的價值活動,又分為技術投入、基礎設施投入、人力資源管理和協助企業運轉等四項活動。對這部分價值活動,通過不斷協調各種關系進行精簡優化,努力降低各種費用,減少成本浪費和損失,增加企業成本附加值。利用成本壓縮手段提高輔助價值鏈對采油礦經濟效益的貢獻度,從而促進采油礦整個價值鏈的價值提升。
一是剝離部分輔助生產業務,緩解勞動用工過快增長。對部分技術含量低的工程維修等簡單勞動型輔助業務,依照面向社會,按照市場運作方式,選擇工程隊提供服務,減少直接用工、和管理風險;二是深化內部整合,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將電焊工等特殊工種整合到綜合隊實施專業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強化員工培訓,培養“一專多能”職工。培訓采油隊隊部資料員取得化驗、庫房等資格證書,兼職做好化驗和庫房管理工作,減少直接用工;再次挑選駕駛技術水平高職工做兼職司機,減少直接用工; 三是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調整優化崗位。油井工況數據遠傳計量管理系統在樊143試驗效果較好,達到及時發現不正常井和工況變化目的,提高開井時率,實現熱洗、加藥、控放套管氣和水井調配的數據化和科學化。同時生產動態數據的自動采集、處理和上傳,減少了職工勞動強度,下步可在采油礦廣泛實施。在油區治安方面加大技防力度,通過安裝視屏監控,實施全天候監控,有效制止盜油事件的發生,可實現無人值守。
提質提效工作開展后,可為采油礦提供優質豐富的儲量和技術儲備,為做大做強主體產業提供保障;通過輔助價值鏈的精簡優化,經濟效益將得到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德平.驅采油技術研究與應用現狀[J].科技導報,20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