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艷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貿易一體化也顯現出其極大的優勢。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把維護公平貿易作為其基本原則之一,但國際貿易中反侵銷等反不公平貿易行為仍然存在且不斷增加,怎樣看待和促進國際間的公平貿易任重道遠。本文通過理論綜述和實證分析,試圖對公平貿易內涵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并重點對現行國際市場上的不公平行為的特性及其效應作一較為全面的分析,最后通過建立博弈模型,解釋公平貿易規則形成的內在原因,并就公平貿易的發展提出能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公平貿易;現狀;博弈模型;建議
一、公平貿易界定
概念界定。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在貼有公平貿易標簽及其相關產品之中,它提倡一種關于全球勞工、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其產品從手工藝品到農產品不一而足,這個運動特別關注那些自發展中國家銷售到發達國家的外銷。
二、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1.傾銷。“傾銷”,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定論。一是價格;二是成本。由于成本無法準確計量,故現行市場上主要以“價格”作為評判標準,即出口國產品的出口價值低于正常價值。
歷來,實施傾銷的國家在人道主義上備受指責,反傾銷戰爭也此起彼伏。就中國而言,已成為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平均每7起傾銷案中就有1起與中國有關。那么,中國是否真的像指控中那樣“十惡不赦”?
在邊際成本遞增的情況下,企業最大的利潤點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之處,且若平均價格能大于平均成本,則企業能有利潤盈余。故基于打開外國市場且又保證公司總體盈余的基礎上,一些商家則使出口價格低于正常的國內價格。此外,由于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平均工資遠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使其平均成本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在某些情況下,低價不能絕對性地認為是傾銷,恰恰相反,反而是一種正常的競爭行為。
2.補貼。補貼實際上是一種政府行為。對于出口補貼,無論大國還是小國,消費者均受益,生產者均損失,從出口國的整體利益去考量,為受損。其不公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進出口國相同產品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且進口國產品極有可能受到損害;其次,向進口國輸送同一產品的不同國家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得到補貼的國家,因此具有不公平的價格優勢。
圖1 出口補貼的影響
補貼還包括國內補貼,其效果等同于關稅。國內補貼使補貼產品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從而增強其在國內市場對進口同類產品的競爭力。通過政府補貼,人為地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而關稅則提高了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了產品競爭力,達到了保護本國產品同樣的價格。
然而,補貼雖保護了本國產品的競爭力,但大大損害了國際貿易制度,惡化了貿易條件,不利于長遠發展。
3.進口配額。進口配額是對可能進口的商品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如美國對進口的干酪實施進口配額,這種限制通常以向一些個人和公司頒發進口許可證來得到實現。在實際生活中進口配額一方面總是抬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另一方面擁有進口配額許可證的商家能夠從外國購買進口品并在國內以高價出售,賺取差價。信息的不對稱,配額量不合理,配額發放標準不合理或者分配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均有可能再次增加進口配額的不公平性。
此外,關稅減讓以及非關稅壁壘削減而引起的進口激增等都加劇了不公平貿易的產生。
三、實現公平貿易的博弈分析
結合國際貿易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個簡單的推論:任何國家在推動產品出口時都極力推崇貿易自由化,而在大量進口商品沖擊國內市場時則都強調貿易保護。如果正如推論所說,貿易雙方是互相受益還是互相受損呢?為什么總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國際談判來降低關稅從而促進貿易自由化,以上正滿足了經典博弈理論的基本假設及結論。分析假設有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其收益矩陣為:
圖2 收益矩陣模型
由圖可知,此博弈的納什平衡為{貿易保護,貿易保護},即形成了所謂的囚徒困境,故作為理性的日本和美國來說,他們有必要達成一個協議,來改變對方因博弈而導致的“囚徒困境”,從而來維持自由貿易,增加兩國的福利。
在以上的貿易談判博弈模型中,我們得出結論,貿易合作博弈均衡的穩定性強于貿易戰博弈均衡,且貿易條件較好的一方將會以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推動貿易談判和合作,從而分享到更多的合作剩余。
由于經貿合作能產生合作剩余,合作均衡符合“帕累托條件”,合作能給雙方帶來最大的利益,故加強經貿互動也能促進貿易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清亮,海聞.從維護公平貿易到變相貿易保護—世界反傾銷的興起與發展[J].國際經濟評論,2011(03).
[2]聶元貞.論國際貿易的公平制度與中國的基本原則[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5(04).
[3]黃曉鳳.國際貿易非零和博弈的約束因素和實現機制探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01).
[4]胡碕.傾銷與反傾銷的經濟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endprint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貿易一體化也顯現出其極大的優勢。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把維護公平貿易作為其基本原則之一,但國際貿易中反侵銷等反不公平貿易行為仍然存在且不斷增加,怎樣看待和促進國際間的公平貿易任重道遠。本文通過理論綜述和實證分析,試圖對公平貿易內涵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并重點對現行國際市場上的不公平行為的特性及其效應作一較為全面的分析,最后通過建立博弈模型,解釋公平貿易規則形成的內在原因,并就公平貿易的發展提出能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公平貿易;現狀;博弈模型;建議
一、公平貿易界定
概念界定。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在貼有公平貿易標簽及其相關產品之中,它提倡一種關于全球勞工、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其產品從手工藝品到農產品不一而足,這個運動特別關注那些自發展中國家銷售到發達國家的外銷。
二、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1.傾銷。“傾銷”,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定論。一是價格;二是成本。由于成本無法準確計量,故現行市場上主要以“價格”作為評判標準,即出口國產品的出口價值低于正常價值。
歷來,實施傾銷的國家在人道主義上備受指責,反傾銷戰爭也此起彼伏。就中國而言,已成為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平均每7起傾銷案中就有1起與中國有關。那么,中國是否真的像指控中那樣“十惡不赦”?
在邊際成本遞增的情況下,企業最大的利潤點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之處,且若平均價格能大于平均成本,則企業能有利潤盈余。故基于打開外國市場且又保證公司總體盈余的基礎上,一些商家則使出口價格低于正常的國內價格。此外,由于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平均工資遠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使其平均成本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在某些情況下,低價不能絕對性地認為是傾銷,恰恰相反,反而是一種正常的競爭行為。
2.補貼。補貼實際上是一種政府行為。對于出口補貼,無論大國還是小國,消費者均受益,生產者均損失,從出口國的整體利益去考量,為受損。其不公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進出口國相同產品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且進口國產品極有可能受到損害;其次,向進口國輸送同一產品的不同國家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得到補貼的國家,因此具有不公平的價格優勢。
圖1 出口補貼的影響
補貼還包括國內補貼,其效果等同于關稅。國內補貼使補貼產品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從而增強其在國內市場對進口同類產品的競爭力。通過政府補貼,人為地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而關稅則提高了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了產品競爭力,達到了保護本國產品同樣的價格。
然而,補貼雖保護了本國產品的競爭力,但大大損害了國際貿易制度,惡化了貿易條件,不利于長遠發展。
3.進口配額。進口配額是對可能進口的商品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如美國對進口的干酪實施進口配額,這種限制通常以向一些個人和公司頒發進口許可證來得到實現。在實際生活中進口配額一方面總是抬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另一方面擁有進口配額許可證的商家能夠從外國購買進口品并在國內以高價出售,賺取差價。信息的不對稱,配額量不合理,配額發放標準不合理或者分配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均有可能再次增加進口配額的不公平性。
此外,關稅減讓以及非關稅壁壘削減而引起的進口激增等都加劇了不公平貿易的產生。
三、實現公平貿易的博弈分析
結合國際貿易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個簡單的推論:任何國家在推動產品出口時都極力推崇貿易自由化,而在大量進口商品沖擊國內市場時則都強調貿易保護。如果正如推論所說,貿易雙方是互相受益還是互相受損呢?為什么總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國際談判來降低關稅從而促進貿易自由化,以上正滿足了經典博弈理論的基本假設及結論。分析假設有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其收益矩陣為:
圖2 收益矩陣模型
由圖可知,此博弈的納什平衡為{貿易保護,貿易保護},即形成了所謂的囚徒困境,故作為理性的日本和美國來說,他們有必要達成一個協議,來改變對方因博弈而導致的“囚徒困境”,從而來維持自由貿易,增加兩國的福利。
在以上的貿易談判博弈模型中,我們得出結論,貿易合作博弈均衡的穩定性強于貿易戰博弈均衡,且貿易條件較好的一方將會以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推動貿易談判和合作,從而分享到更多的合作剩余。
由于經貿合作能產生合作剩余,合作均衡符合“帕累托條件”,合作能給雙方帶來最大的利益,故加強經貿互動也能促進貿易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清亮,海聞.從維護公平貿易到變相貿易保護—世界反傾銷的興起與發展[J].國際經濟評論,2011(03).
[2]聶元貞.論國際貿易的公平制度與中國的基本原則[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5(04).
[3]黃曉鳳.國際貿易非零和博弈的約束因素和實現機制探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01).
[4]胡碕.傾銷與反傾銷的經濟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endprint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貿易一體化也顯現出其極大的優勢。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把維護公平貿易作為其基本原則之一,但國際貿易中反侵銷等反不公平貿易行為仍然存在且不斷增加,怎樣看待和促進國際間的公平貿易任重道遠。本文通過理論綜述和實證分析,試圖對公平貿易內涵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并重點對現行國際市場上的不公平行為的特性及其效應作一較為全面的分析,最后通過建立博弈模型,解釋公平貿易規則形成的內在原因,并就公平貿易的發展提出能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公平貿易;現狀;博弈模型;建議
一、公平貿易界定
概念界定。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在貼有公平貿易標簽及其相關產品之中,它提倡一種關于全球勞工、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其產品從手工藝品到農產品不一而足,這個運動特別關注那些自發展中國家銷售到發達國家的外銷。
二、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1.傾銷。“傾銷”,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定論。一是價格;二是成本。由于成本無法準確計量,故現行市場上主要以“價格”作為評判標準,即出口國產品的出口價值低于正常價值。
歷來,實施傾銷的國家在人道主義上備受指責,反傾銷戰爭也此起彼伏。就中國而言,已成為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平均每7起傾銷案中就有1起與中國有關。那么,中國是否真的像指控中那樣“十惡不赦”?
在邊際成本遞增的情況下,企業最大的利潤點在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之處,且若平均價格能大于平均成本,則企業能有利潤盈余。故基于打開外國市場且又保證公司總體盈余的基礎上,一些商家則使出口價格低于正常的國內價格。此外,由于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平均工資遠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使其平均成本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在某些情況下,低價不能絕對性地認為是傾銷,恰恰相反,反而是一種正常的競爭行為。
2.補貼。補貼實際上是一種政府行為。對于出口補貼,無論大國還是小國,消費者均受益,生產者均損失,從出口國的整體利益去考量,為受損。其不公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進出口國相同產品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且進口國產品極有可能受到損害;其次,向進口國輸送同一產品的不同國家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得到補貼的國家,因此具有不公平的價格優勢。
圖1 出口補貼的影響
補貼還包括國內補貼,其效果等同于關稅。國內補貼使補貼產品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從而增強其在國內市場對進口同類產品的競爭力。通過政府補貼,人為地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而關稅則提高了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了產品競爭力,達到了保護本國產品同樣的價格。
然而,補貼雖保護了本國產品的競爭力,但大大損害了國際貿易制度,惡化了貿易條件,不利于長遠發展。
3.進口配額。進口配額是對可能進口的商品實行直接的進口數量限制。如美國對進口的干酪實施進口配額,這種限制通常以向一些個人和公司頒發進口許可證來得到實現。在實際生活中進口配額一方面總是抬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另一方面擁有進口配額許可證的商家能夠從外國購買進口品并在國內以高價出售,賺取差價。信息的不對稱,配額量不合理,配額發放標準不合理或者分配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均有可能再次增加進口配額的不公平性。
此外,關稅減讓以及非關稅壁壘削減而引起的進口激增等都加劇了不公平貿易的產生。
三、實現公平貿易的博弈分析
結合國際貿易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個簡單的推論:任何國家在推動產品出口時都極力推崇貿易自由化,而在大量進口商品沖擊國內市場時則都強調貿易保護。如果正如推論所說,貿易雙方是互相受益還是互相受損呢?為什么總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國際談判來降低關稅從而促進貿易自由化,以上正滿足了經典博弈理論的基本假設及結論。分析假設有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其收益矩陣為:
圖2 收益矩陣模型
由圖可知,此博弈的納什平衡為{貿易保護,貿易保護},即形成了所謂的囚徒困境,故作為理性的日本和美國來說,他們有必要達成一個協議,來改變對方因博弈而導致的“囚徒困境”,從而來維持自由貿易,增加兩國的福利。
在以上的貿易談判博弈模型中,我們得出結論,貿易合作博弈均衡的穩定性強于貿易戰博弈均衡,且貿易條件較好的一方將會以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推動貿易談判和合作,從而分享到更多的合作剩余。
由于經貿合作能產生合作剩余,合作均衡符合“帕累托條件”,合作能給雙方帶來最大的利益,故加強經貿互動也能促進貿易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清亮,海聞.從維護公平貿易到變相貿易保護—世界反傾銷的興起與發展[J].國際經濟評論,2011(03).
[2]聶元貞.論國際貿易的公平制度與中國的基本原則[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5(04).
[3]黃曉鳳.國際貿易非零和博弈的約束因素和實現機制探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01).
[4]胡碕.傾銷與反傾銷的經濟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