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核電“走出去”的腳步在加速。
7月19日,習近平主席與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進行會談后,一致決定將中阿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同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中阿雙方的聯合聲明中,將“核電合作”事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事實上,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已在國際上多次“營銷”中國核電,助力中國核能技術裝備走向國際市場。而在國內,習近平主席及李克強總理都在不同場合表示,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這些情況都說明,由“福島”事件引發的核電投資下行周期已經結束,新一輪的核電行業投資周期正在來臨。而在這一輪“核電大周期”中,投資者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我們梳理了兩條主線:主線一是把握核電巨頭上市的“資本運作”型機會,這涉及到核電巨頭現有的A股平臺,如中核集團的中核科技(000777)、東方鋯業(002167)等。主線二是核電投資復蘇帶來的核電設備“需求增長”型機會,這涉及從大型鍛鑄件到堆內構件等9個具體領域,包括南風股份(300004)、丹甫股份(002366)、江蘇神通(002438)等20余家上市公司。
核電大周期來臨:從國內到國際
受2011年“福島”事件的影響,全球核電發展都不同程度受阻,國內也是如此。雖然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國內陸陸續續仍有機組投產,但新機組審批以及開工處于停滯狀態。
對于本輪核電大周期的來臨,齊魯證券分析師王瑞的看法是:“一方面,隨著過去中國野蠻式的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本屆政府近期多次強調需要重啟核電建設調整中國的能源結構;另一方面,核電建設屬于政府擅長的基建投資范疇,能作為對沖經濟下滑的阻尼器,因此可以認為核電行業投資周期正在來臨。”
高層對核電的推動成為本輪核電周期開啟的重要因素——2014年6月1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決定: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在3天后的2014年6月16日,國家能源局即開始學習貫徹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精神。
事實上,與以往核電投資周期不同的是,中央領導關于本輪重啟核電建設的思路不僅是在國內推進,更著眼于將中國核電作為高端裝備推向國際市場。
習近平在今年3月的歐洲之行中促成了中國在核能領域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并見證了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在巴黎簽署的合作協議。李克強則是在6月訪英期間,中英雙方就核電等領域簽署《聯合聲明》,英方歡迎中國企業繼續在英投資核電、高鐵等項目。
建設速度會有多快?
核電大周期帶來的核電建設速度以及相關設備需求量增長會有多快?
可資參考的是,2014年5月16日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所確定的中期規劃是:2015年運行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力爭2017年底運行核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800億千瓦時。
海通證券何繼紅的研究認為,全球核電發電平均占比已超10%,國內核電發電2020年占比才5%左右,東部沿海還有40臺以上待建機組空間。目前國內核電運營加在建為4873萬千瓦,后續年均6-8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對應年均800萬千瓦)開工建設值得期待。
齊魯證券的測算則設定到2020年核電累計裝機將達到6945萬千瓦,按照這一累計裝機量為基數,按照目前國產化程度1.2萬元/千瓦的投資成本測算,截止到2020年核電行業投資額將達到8334億元。
“理論上作為投建一個百萬級的核電站,建設期在5年,每年平均投入資金量24億元。隨著中核集團、中核建設、廣核集團陸續IPO募集資金到位后,電站投建速度有望提升。”齊魯證券王瑞如是認為。
投資主線一:“資本運作”型機會
厘清中國核電的上層整體規劃后,投資者可把握的投資主線之一即是“資本運作”型機會。
如前所述,在政策以及領導人在國際上大力“打廣告”推薦的背景下,核電行業的周期性發展契機已經來臨,但如此大規模的建設和快速推進的力度,資金來源是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核電站的建設本身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這一資本支出需要長期的、穩定的現金流支撐。
對于國內核電巨頭而言,搶灘資本市場解決投資資金來源問題,是一個最為“靠譜”的選擇,對于這一點,國內核電巨頭早已了然于胸,并已經將計劃付諸實施。
今年5月5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旗下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IPO預披露,計劃募資162億元。幾乎與此同時,廣核集團在香港的IPO也在加速,有消息顯示,該募資計劃有望于2014年三季度實施,預計募集資金20億美元。
對于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除了參與上述IPO的申購以外,還可以更為現實的把握這些核電巨頭在已有上市公司平臺上的資產整合機會。中核集團旗下擁有包括中核科技、東方鋯業、中核國際等公司,中電投旗下則可以關注吉電股份(000875)、上海電力(600021)、中電遠達(600292)、漳澤電力(000767)等。
投資主線二:“需求增長”型機會
由于“資本運作”型的機會往往并不容易把握,我們更建議投資者關注“需求增長”型機會,在核電大周期的投資浪潮下,位于核電產業鏈核心位置的已上市公司將明顯受益于需求端的快速增長。
值得強調的是,由于核電投資具有長期性,核電的重啟對于長周期以及短周期設備廠商的影響不盡相同。從短期確定性的角度而言,投資者可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訂單較為確定的短周期設備廠商上。
核電設備的專業化程度極高,相關技術對大多數投資者也構成了分析上的門檻,我們梳理了核電設備所涉及的9個領域(參見跨頁圖),這9大領域包括“大型鑄鍛件、汽輪機及發電機組、起重、堆內構件、閥門、儀控、鈾資源、冷空通、材料”,除了鈾資源的投資標的中核國際(02302.HK)為港股外,其余8個領域都有不少可選的優質A股投資標的。
設備:短周期優于長周期
在具體的核電設備標的選擇上,短周期設備優于長周期設備的核心邏輯在于,長周期設備部分已提前招標,重啟后新增訂單很難超過前期高峰。
招商證券的喬敏指出,長周期設備主要是制造周期在24個月以上的設備,多為主設備,包括壓力容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系統、主管道、常規島的三大機等。2014年預計新增項目長周期設備多數在2013年之前招標完畢,重新審批后訂單增量有限。
“從2007年至今核電項目招標進度來看,由于國內長周期設備產能有限,長周期設備提前招標,2009年為招標高峰,年招標項目包括意向超過15個,到2011年停止審批前,近12個前期項目已提前招標,雖然部分未計入生效訂單,但短期之內重新開始審批的新項目很難帶來長周期訂單新增量。”喬敏如是認為。
短周期設備面臨的境況則完全不一樣。
本刊記者了解到,短周期產品一般在開工前后半年左右招標。短周期設備與新增項目開工基本同步,訂單彈性最佳。從這個角度出發,不少券商研究所都在本輪核電大周期重啟之際推薦短周期設備龍頭企業,其中江蘇神通(002438)、中核科技、南風股份(300004)被普遍看好,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