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熙,趙高峰,鐵柏清
(1.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位于長江中游,湘、資、沅、澧四水由南面、西面匯入其中,湖水經由其東北面的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面積約為4 040 km2。湖內物種資源豐富,如經濟魚種(青、草、鰱、鳙等)、貝類(約有40種),還有許多珍稀魚類,如:有著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還有鰣魚、鰻魚等。此外,還是商品糧、棉花、油菜、茶葉、苧麻和湘蓮生產基地。然而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洞庭湖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為其創造經 濟成果時,也對環境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中,五氯酚及其鈉鹽(PCP)由于其能滅殺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20世紀50年代開始作為殺螺劑被廣泛在長江中下游10多個省市(湖南,湖北,江西等)使用,尤其是在洞庭湖區,約1.5萬平方公里的稻田、池塘和灘涂持續使用了幾十年[1],PCP已成為了洞庭湖區的主要有機污染物之一。由于PCP的長殘留特性和毒性,PCP被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列為環境優先監測污染物之一[2]。
張兵等[3]人通過對洞庭湖湖水、底泥以及生長在不同深度的幾種典型的淡水經濟魚類進行采樣分析,對比其五氯酚的含量,發現了魚體和底泥中的五氯酚含量遠大于其在湖水中的含量,得出了魚體和底泥對五氯酚具有富集作用的結論。20世紀90年代鄭星泉等人的調查顯示[4],全國血吸蟲病流行區五氯酚在底泥中的含量的中位數是4.62 ng/g,而洞庭湖底泥中的五氯酚含量比其高出其幾十至上千倍,這說明洞庭湖區底泥中五氯酚的污染水平遠高于國內其他地區。由此可以看出,對PCP環境行為和修復治理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
高羊茅(Testuca arundinacea) 為禾本科地被植物,其優點是耐踐踏,抗逆性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尤其是洞庭湖區分布較廣,在土壤改良等方面也有相關應用[5-7],本研究選取高羊茅作為對象,研究其對殺螺劑中PCP的富集能力,為其是否可用于修復被PCP污染的土壤提供理論依據。
供試藥劑:殺螺劑(某企業提供,主要成分為五氯酚鈉,化學式C6C15ONa,分子量288.30,其純品為白色針狀結晶,但其工業品為淡紅色鱗狀結晶,有特殊氣味,易溶于水,溶于醇和丙酮,不溶于石油和苯);
供試種子為高羊茅(中國農科院),供試土壤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在境內采集,pH 7.6-7.8。
試劑與材料:乙酸乙酯、甲醇、(HPLC級,J.T.Baker,美國)、超純水;2,4,6-三溴苯酚(替代內標,AccuStandard,美國);硅烷化試劑BFSTATMCS(BFSTA:TMCS=99:1,J&K,USA)。
儀器設備:ASE(ase300 accelerated so lvent extractor,dionex公司 );安捷倫6890-5975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Agilent,美國);MILLIQ超純水系統,電阻率為18.1MΩ·cm;10孔固相萃取裝置(Supelco,美國);氮吹儀(Organomation,美國),冷凍干燥機(CHRIST,德國);旋轉蒸發儀(Heidolph laborota 4000-efficient,艾拓思公司);HLB柱(500 mg/6 m L,Waters,美國);圓柱狀塑料盆(d=30 cm,h高=30 cm);植物粉碎機,鏟子,20kg電子稱;以及其他實驗室通用儀器設備等。
1.2.1 盆栽試驗設計 本實驗參照嚴明理等[8]人的方法,設置雙因素:高羊茅、殺螺劑實驗,兩種處理方式:種植、不種植。殺螺劑設5個處理水平:0、5、10、15、20 g/m2,每個處理水平重復3次,采用隨機區組法布置試驗。
采用土培盆栽實驗,將土壤樣品去雜物、風干、碾碎、過篩(20目),然后各稱取12 kg于圓柱狀塑料盆(d=30 cm,h高=30 cm)中,選取飽滿的高羊茅100粒,分別種植于不同的塑料盆內,每2天澆一次水,待出苗15天后,保留約70株生長健壯、長勢一致的植物,對土壤表層進行施藥。準確稱取一定量的殺螺劑,溶解于水中,均勻噴灑(避開植株)在各實驗盆土壤中,使其在土壤單位面積的施藥量分別為0、5、10、15、20 g/m2,施藥濃度根據張鴻滿等[9]人操作的現場噴灑濃度而設定。
分別在施藥前(0 d),施藥后1、15、30、45 d采集植株和土壤樣品(根系周圍,離土壤表面4~5 cm處土壤),采用梅花形布點法[10],將整株植物連帶其根部周圍的土團一起取出,土團不宜太大,根的位置約在土壤表面4~5 cm處,采用抖根法[11]采集根際土壤,采集完土壤后,用自來水洗凈2次,再用超純水清洗2次,分別置于冷凍干燥機中干燥,用植物粉碎機粉碎,備用。土壤樣品置于冷凍干燥機中干燥,然后碾碎,過篩(200目),備用。
1.2.2 樣品提取與衍生化 稱取制備好的植株樣品0.6 g(或土樣0.1g)于ASE萃取池內,加入4 g硅藻土,混勻后置于ASE上進行萃取,將萃取液放于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至2~4 m L,待層析柱凈化(用正己烷濕法裝柱,層析柱從下至上依次填有二氧化硅墊片,2 g無水硫酸鈉,6 g 44%酸化硅膠,2 g無水硫酸鈉,用氮氣吹壓,使柱子緊實),將濃縮后的溶液轉入層析柱中,用100 m L(正己烷/二氯甲烷:v/v=9/1)進行淋洗2次,收集淋洗液于旋轉蒸發儀上濃縮至2~4 m L后,進行氮吹至近干,再用乙酸乙酯定容至500 μL,從中取50 μL與50 μL的硅烷化試劑進行衍生化反應,立即測定。
1.2.3 GC-MS檢測條件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6890/5975c,配備30 m HP-5-MS (5% pheny l /95% methyl silicone,30 m,0.25 mm i.d.,0.25 μm film,Agilent,USA);不分流,載氣:He,載氣流量:1 m L/min,進樣量:1 μL,進樣口溫度:260 ℃,程序升溫:70℃保持1 min,以5 ℃/min升至160℃保持2 min,然后以15℃/min升至280℃保持3 min。離子源和傳輸桿的溫度分別為230℃和280℃,采用電子轟擊(EI)選擇離子掃描(SIM)模式。
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在施藥前,五氯酚在植物體內的含量未檢出,施藥后,五氯酚在植物體內的含量隨時間增加而增大,到30 d時,各濃度處理組均達最大,30 d后,其含量開始下降,在30 d時,施藥量為20 g/m2處理組的植物體內,五氯酚的含量達到188.12 mg/g,約為10 g/m2和15 g/m2處理組的2.5倍,5 g/m2的6倍,其差異性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在相同天數下,在施藥量為20 g/m2的處理組中植物體內五氯酚的含量均明顯高于其它濃度處理組。

圖1 五氯酚在高羊茅中的含量隨時間變化圖Fig.1 The change in the PCP concent of Festuca arundinacea with the time over time
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在施藥前,五氯酚在土壤內的含量未檢出,在施藥后1 d時,各濃度處理組五氯酚在土壤中的含量達到最大值,之后均呈下降趨勢。在1 d時,施藥量為20 g/m2處理組的土壤中,五氯酚的含量達到77.44 mg/g,其差異性在1,15,30 d均達極顯著水平(P<0.01),45 d達到顯著水平(P<0.05),且在相同天數下,在施藥量為20 g/m2的處理組中土壤中五氯酚的含量也明顯高于其它各處理組。

圖2 五氯酚在種植高羊茅的土壤中的變化趨勢圖Fig.2 The change in the PCP concent in the soil of Festuca arundinacea growth
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在施藥前,五氯酚在土壤內的含量未檢出,在施藥后15 d時,各濃度處理組五氯酚在土壤中的含量達到最大值,之后均呈下降趨勢。在15 d時,施藥量為20 g/m2處理組的土壤中,五氯酚的含量達到93.79 mg/g,約為其它3個處理組的3~4倍,其差異性在1 d達顯著水平(P<0.05),15,30,45 d均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且在相同天數下,在施藥量為20 g/m2的處理組中土壤中五氯酚的含量高于其它各處理組。

圖3 五氯酚在未種植高羊茅的土壤中的變化趨勢柱形圖Fig.3 The change in the PCP concent in the CK soil
高羊茅對PCP的BCF(生物富集因子)如圖4所示,在施藥1 d后,各濃度處理組的BCF接近0,而后BCF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藥30 d后,各處理組的BCF達到最大值,其中,以10 g/m2的處理組最大,達到26.89,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組(P<0.01),在30 d后各濃度處理組的BCF開始呈下降趨勢,從總趨勢來看,各濃度處理組趨勢一致。

圖4 五氯酚在高羊茅中的富集系數隨時間變化圖Fig.4 The change in the BCF of the PCP Festuca arundinacea over time
本實驗中高羊茅植物在施藥前,五氯酚含量未檢出,當施藥完成后,殺螺劑中的五氯酚開始向植物根部遷移,五氯酚富集速率大于五氯酚降解速率,植物體內五氯酚開始呈上升趨勢,當施藥30 d后,五氯酚在植物體內的含量達到最大,隨著土壤中五氯酚的含量減少,富集速率小于降解速率,五氯酚的含量開始呈現下降趨勢;種植高羊茅的土壤在施藥完成后,殺螺劑中的五氯酚開始向表層土以下4~5 cm處遷移,在表層土以下4~5 cm處的富集量迅速增大,在1 d達到最大,而未種植高羊茅的土壤則在15 d達到最大,可能是由于植物吸收水分速率較快,將土壤表層的五氯酚帶入根系周圍,或植物的根有助于疏松土壤,增加了土壤水分下滲通道,使五氯酚向下遷移速率加快,五氯酚在1d時就能遷移至植物根部周圍,而未種植植物的土壤,沒有植物的上述作用,可能導致五氯酚向下遷移至表層土以下4~5 cm處較慢,五氯酚才在15 d達到最大,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實驗研究了高羊茅對殺螺劑中五氯酚富集能力,從總體來看,五氯酚在高羊茅植物體和土壤中的含量都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五氯酚在高羊茅植物體內30 d達到最大,而在種植高羊茅的土壤1 d達到最大;從富集系數來看,高羊茅在30 d富集系數達到最大,也就是說此時,五氯酚在高羊茅植物體內和在其土壤內含量相差最大。
[1]Hong H C, Zhou H Y, Luan T G, et al.Residue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fresh water sediments and human breast milk collected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 31( 5 ): 643-649.
[2]Chen Y X, Chen H L, Xu Y T, et al.Irreversib le sorp tion o f pentach loropheno l to sedim ents:experim ental observation[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4, 30: 31-37.
[3]張 兵, 鄭明輝.五氯酚在洞庭湖環境介質中的分布[J].中國環境科學.2001, 21(2): 165-167.
[4]鄭星泉, 馮亞萍.血吸蟲病流行地區五氯酚的環境污染, 人體接觸量及健康影響的研究[J].衛生研究.1997, 26(001): 24-29.
[5]孫吉雄, 草坪學[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 1–17.
[6]徐 勝, 李建龍, 趙德華.高羊茅的生理生態及其生化特性研究進展[J].草業學報, 2004, 13(1): 58–64.
[7]黃錦文, 駱 娟, 陳冬梅,等.低溫脅迫下高羊茅抑制消減文庫的構建與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9, 17(6): 1162–1167.
[8]嚴明理, 劉麗莉, 王海華,等.3種植物對紅壤中鎘的富集特性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 28(1): 72-77.
[9]張鴻滿, 譚裕光, 黎學銘,等.改良型五氯酚鈉殺滅廣西山區釘螺效果的實驗觀察[J].中國熱帶醫學, 2006, 6(6): 966-967.
[10]周 弛, 張秦銘, 李和義,等.重金屬企業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樣品采集方法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3, 19(22): 79.
[11]徐衛紅, 王宏信, 劉 懷,等.Zn、Cd單一及復合污染對黑麥草根分泌物及根際Zn、Cd形態的影響[J].2007, 28(9): 2089-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