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軒
摘 要:研究公共電子閱覽室新的實現形態,為提升公共電子閱覽室在新媒體、新技術環境下的服務能力做出指引。通過將云技術、數字圖書館技術、多媒體技術整合應用于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平臺,通過轉變傳統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理念、服務手段、服務環境,嘗試建設更加貼近群眾生活、便捷和實用的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促進數字閱讀的普及。
關鍵詞:全媒體;云技術;公共電子閱覽室;創新服務;數字閱讀
公共電子閱覽室是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產物,隨著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三大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推進而進一步發展,主要依托圖書館、文化館等公益性事業單位設立,向群眾提供免費的信息瀏覽、查詢等服務。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數字電視、平板電腦等為載體的服務,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培養起群眾利用不同途徑和載體,搜集、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以上趨勢的發展,必然對傳統公共電子閱覽室傳統、單一的服務帶來沖擊,急需服務創新來吸引群眾,以適應群眾的數字文化需求。
1 研究背景及群眾需求
1.1 國內外網絡服務及公共電子閱覽室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起源于英、美發達國家,它們對網絡的使用要遠早于我們,1969年,ARPNET的建成標志著網絡的誕生,而從1994年4月20日中國教育科研網(NCFC)與美國NCFnet直接聯網的那一天起,中國才開始被國際承認有網際網絡。
1.2 新技術應用對于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
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全媒體時代的圖書館發展將是“十二五”期間推動文化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如何將新技術應用到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中,作為推廣數字閱讀的重要手段,是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1.3 重慶主城區公共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工作開展現狀
通過“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設,重慶主城區各級公共圖書館、基層文化站,都完善了機房及電子閱覽室的設備配置,形成了規范的三級服務網絡。
在軟件配置方面,各館目前均配有電子閱覽室管理軟件,能實現基本的讀者上機管理、數據統計等。但各館的電子閱覽室之間相對獨立,缺乏資源共享、推送、信息監控等功能。
可以看出,探索新技術,應用到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中,提升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閱讀服務能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 基于全媒體和數字云技術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創新服務體系研究內容
2.1 研究目的
研究公共電子閱覽室新的實現形態,為提升公共電子閱覽室在新媒體、新技術環境下的服務能力做出指引。通過將云技術、數字圖書館技術、多媒體技術整合應用于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平臺,通過轉變傳統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理念、服務手段、服務環境,嘗試建設更加貼近群眾生活、便捷和實用的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促進數字閱讀的普及。
2.2 意義和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家庭上網、個人移動終端數字閱讀及信息查詢服務等日益普及,私營網吧較為豐富和自由的視聽資源更加吸引大眾,這些都對公共電子閱覽室造成了沖擊,如果不轉變服務理念,不在空間環境、服務手段、資源供給等方面革新,公共電子閱覽室的作用會逐漸被弱化。
2.3 預期貢獻
應用日益發展的新媒體、新技術,以“云”技術、數字圖書館技術為基礎,打造公共電子閱覽室資源推送、上網行為規范的管理服務平臺;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學校等公益性電子閱覽室為依托,整合現有的客戶端硬件設施,加強彼此間的聯系,部署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與資源管理應用軟件,構建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平臺,實現全網公共電子閱覽室的綜合信息管理、資源共享與發布、需求收集與上報、資源利用情況的統計與分析、用戶上網行為導向與規范、數字閱讀推送等能力。
3 基于全媒體和數字云技術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創新服務方式研究方案
3.1 具體思路
以群眾的文化需求為依據,對傳統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進行革新,以適應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文化需求。
3.2 技術路線
在技術實現上,本文中提到的技術均為成熟技術,有在其他領域、行業應用的案例。比如“云”技術對計算機軟、硬件資源的整合和合理使用、數字圖書館跨庫檢索和單點登錄在多商業數據庫中的應用。
在資源供給上,依靠圖書館、文化館、等單位資源的優勢,整合數字資源,提升其易用性,以導航的方式向群眾提供免費使用。
3.3 技術實現要點
如何實現后端“云”服務平臺并將機房現有服務器及存儲設備整合進來;
如何實現后端數字資源,包括商業數據庫、自建數字資源的整合利用,如跨庫檢索、單點登錄、實名認證等;
3.4 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相比的特色和可行性分析
歐美為代表的國家上網普及率高、網絡條件較發達,但對于“云”技術的應用、各級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整合和有效管理方面,還沒有比較突出的案例,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家庭上網和移動終端的普及,網民人數激增,對通過網吧或公共電子閱覽室上網的依賴逐漸減弱,公共電子閱覽室也越來越難以對公眾網絡行為進行規范和導向,大量優勢數字資源難以普及應用。如何轉變思路,革新服務手段,整合軟硬件資源開展規范服務,實現新形態公共電子閱覽室,是國內外均面臨的問題。
本文提到需要應用的技術均為成熟技術,盡可能降低新技術應用失敗的風險,同時,在應用過程中,遵循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原則。在硬件配置方面,盡可能同“文化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等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相結合,采取增補配置的方式,節約硬件投入。
公共電子閱覽室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項目,給群眾使用網絡、查閱資料提供了較大的便利。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私營網吧較為豐富和自由的視聽資源更加吸引大眾,這些都對公共電子閱覽室造成了沖擊。公共電子閱覽室本身落后的服務方式、單一的服務手段也制約了本身豐富數字資源的對外輸出,不利于數字閱讀的普及。隨著家庭和移動終端上網用戶的日益增多,傳統公共電子閱覽室需要從根本上對群眾的需求進行分析、調查研究,根據需求,對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技術實現、資源供給、服務模式、空間環境以及管理機制進行革新和提升,以適應群眾不斷發展變化的數字文化需求,對社會主義公共文化發展起到促進、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云玲 劉景會 談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圖書館研究 Library Research 2013年02期
[2]李東來 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與思考 圖書館建設 Library Development 2012年01期
[3]旗芳 淺談新形勢下數字圖書館發展模式的探討 商場現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 2005年18期
[4]比特海 數字閱讀劍指何方中國計算機用戶 China Computer Users 2007年29期
[5]史承業 閱讀危機與圖書館的責任全國新書目 National New Books Information 2007年22期
[6]趙海燕 陳天倫 圖書館多媒體資源建設和服務工作解析數字與縮微影像 Digital & Micrographic Imaging 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