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功 徐魯寧 李強
【摘要】 在由傳統教學模式向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教師在改變著角色。推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有了軟件和硬件基礎,還需要教師對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模式實施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筆者從幾個方面層層推進,逐步深入到教學設計水平是核心的分析,最后對如何提高教學設計水平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師
我國的教育模式正在從應試型向素質型,學科型向能力型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改變現有教師灌輸的課堂,改變以學科為內容的知識結構。
在全面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經驗加以借鑒,需要探索,而教學設計水平直接影響著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推進,是諸多因素中的核心問題。
一、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學習知識的方式來自于自主探究,教師不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監督者。教師需要準備足夠的信息化資源,包括圖片、文本、動畫、網站、課件等資源,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組織、策劃,保證學習過程的實現。學習過程完成后,教師對過程中學生體現的各種能力進行評價,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提高。這種評價方式完全不同于傳統教學的試卷加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試卷考核方式是面向學科的應試型,而能力考核是面向崗位的素質型。
二、信息化教學的實現
傳統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只需要黑板、粉筆、教案,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硬件和軟件要求遠高于傳統教學模式。在信息化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學硬件要求配備有投影、電腦、學生機,以及必要的實驗設備,更高要求的還應有模擬操作臺、虛擬實驗室等等。教學軟件要求學生機中配備有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操作軟件,包括基礎辦公軟件、仿真操作軟件等。為布置學習任務、過程中計算機輔助學習以及能力考評提供支撐,教學軟件在制作過程中還應有視頻制作軟件、動畫制作軟件等作為支撐。在信息化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具有使用教學、學習軟件和硬件設備的能力,以及學習過程的組織策劃能力,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實施。
三、教學設計的概念
教學設計是指在信息化教學中,對學習內容如何導入、內容預習、學習活動過程、完成評價等環節進行組織。除此之外,還包括對學習環境、學習場所進行設計,使用什么樣的設備,投影位置如何放置,學習人員人數等所有與完成學習過程相關的,為學習提供支撐的基礎設施進行設計。在設計學習內容之前,還要考察學習內容應用領域的用人崗位需求、能力需求,如何把企業用人與學校學習相結合,面向崗位組織學習內容。教學設計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教學設計師應具有教育心理學基礎、教育技術學基礎等相關知識,熟悉學科領域需求,具有一線教學經驗,能夠較好的駕馭知識,并具有良好的組織策劃能力,才能完成一個學科領域的教學設計。
四、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是核心
高等院校目前的現狀,有精品課程、有共享資源課、有視頻、有微課程。但是這些很少有一線教師使用,學生看的也很少,關鍵問題在于沒有教師把這些資源設計進課堂。高校教師一部分來自學校畢業生,一部分來自企業,大都沒有接觸過教學設計理論,不知道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發達的美國,高校教師的十分之一是教學設計師,有證書和資質。教學設計師負責對學習內容進行組織、策劃及改進學習,內容更新較快,接近崗位需求,與企業銜接緊密。我國高等教育,以學科學習方式為主,教師課堂灌輸,教材更新遠遠趕不上企業技術更新,知識陳舊,與社會脫節。學生不知道學的東西有什么用,被動接受,根本談不上興趣。選用教材參差不齊,較好的面向項目的教材,在使用中與實驗設備有差距,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諸多矛盾,可以改進教學中的諸多環節,由灌輸變成探究,注重學習者特征分析,直接與社會和企業接軌,知識更新快。在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教學設計能力,就無法把信息化的資源引入課堂,無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推廣信息化教學模式,需要信息化資源,這些可以由軟件公司完成,需要硬件設施,這些可以用資金來實現。最終這種模式的實施要由教師來完成,要教師組織學習內容,應用硬件設施,應用軟件資源。整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無法替代,直接影響到學習者最終學習效果的好壞。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加以實現。在我們具備教學硬件和軟件條件之后,需要在教師中培養一部分教學設計師,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保障。
五、如何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國際培訓、績效和教學標準委員會(IBSTPI)將教學設計能力標準和資格認證定義為:“有效地完成教學設計職位工作中的活動或職責,并達到該職位所期望的標準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或態度”。初級教學設計師需要學習教育技術學、教育心理學、統計基礎、教學設計基礎、績效技術、教育產品與課件開發、視頻制作、教學開發、多媒體設計開發等課程。高級教學設計師還需要學習教育研究方法、教室中網絡的應用設計與開發、需求評估與分析、高級教學設計、交互技術、項目管理、知識管理、學習環境設計、信息設計和呈現等課程。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假期時間開設相關培訓課程,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自學相關課程,使一部分教師逐步達到教學設計師水平,以適應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教學設計師的需求。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教育也會發生變革。在傳統教學模式向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無法替代,推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
參 考 文 獻
[1] 李文超等. 教學設計師:如何在高校中培養-從美國高校的培養方案談起[J]. 中國電化教育,2004(12)
[2] 郭雨,桑新民. 教學設計師的崗位職責及其資格認證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08(12)
[3] 汪基德等. 教學設計師的工作范疇與素質結構探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09(9)
[4] 閆守軒,李曦美. 歐美教學設計師的發展及啟示[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