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培養模式規定了人才的具體特征,是學校專門為學生構建的一種結構,通過對學生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的培養,來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學校培養學生的教育思想與觀念。本文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實踐出發,討論了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定位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也逐漸參與到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活動中,對高素質貿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但是由于近幾年的高校擴招導致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那么如何培養高素質貿易人才成為當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務。
一、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關系
大學教育具體可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這兩種,從長遠目標來看,大學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就是促進人的發展,在大學期間學生不僅要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廣泛涉獵課外各個方面的知識,比如人格情操等方面。雖然這些知識在短時間無法發揮利用,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會逐漸的體現出來。那么從短期目標來看,接受大學教育其實就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因此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專業的定位,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
人才培養模式通常被定義為在教育活動中,經過教學理論與方針的精心指導,由于各個教育單位所承擔的教學任務不同,所以采取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來實現培養的目標。大學教育的專業定位應該通過人才培養模式來體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專業定位之間具有抽象與具體的關系,只有充分地理解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建立別具一格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基本素質
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而言,在充分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國際貿易中所應用的政策與法規,并且在進行對外貿易時能夠熟練的使用英語交流與計算機操作。
2.具體要求
(1)讓學生在充分了解國際市場、掌握國內與國外競爭環境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一種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把握住每一個機遇。
(2)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培養,應該在系統化與國際化教育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投資、金融等專業領域的知識。
(3)學生應該將課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總結出相應的貿易規律,讓專業知識技能與實際操作相融合。
(4)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培養,要建立在學習并掌握多門學科的基礎之上,在多角度寬范圍內進行人才的培養。
(5)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不僅要掌握英語、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掌握歷史、地理、政治等其他多門學科的知識。
(6)學生應從外貿業務方面來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將國際貿易實務與國際政策與法規等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進行相應的整合訓練,與此同時,還應該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與文化,將這些與國際貿易相關聯的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知識充分進行發揮。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
1.培養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了應對對外開放的戰略要求,需要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獨特眼光與戰略思維的應用型人才,并且在畢業之后也能夠具有教育意識以及自學能力。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從事對外貿易等相關工作,比如進出口企業、涉外銀行以及涉外事業單位等等。
2.培養思想
人才培養的靈魂主要體現在培養思想方面,同時培養思想又對各項教育活動的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對于人才的培養應該遵循相應的原則,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特別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運用自己的新奇想法創造性地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
(1)為了滿足國際市場對貿易型人才的需求,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對國際貿易發展有用的復合型人才。
(2)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拓寬學生的視野,將龐大的信息注入到學生的頭腦中,使學生養成能夠從大局出發,把握全局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快適應多變的國際環境,成為具有綜合分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3)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現有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對新知識技能的不斷探索,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現代教育應該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讓教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泉。
(4)傳統教育側重的是利用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解釋,往往造成了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在問題的論證中漸漸忽略了開拓,既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又不利于新理論的創新與完善,所以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宣揚探究性教育,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要將推動理論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作為根本宗旨,應該有更多的學者成為涉外工作的實踐者,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開創出更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培養模式。
3.培養規格
國際經濟與貿易作為一門復合應用學科,充分建立在國際經濟學與貿易理論、貿易實踐與外國語言文化等相關學科的基礎之上。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既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國際金融與貿易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又要掌握國際貿易實務與國際結算等相關操作方法;還應充分了解國際貿易慣例及其相關法律;時刻關注各國經濟與文化現狀。與此同時有要求本專業學生具備以下能力以及素質:應當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能夠用英語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較高敬業與創新精神。
4.培養制度
培養制度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通過培養制度才能使人才培養得以按部就班的實施。學校把培養制度具體分為學籍管理制度、學生重修管理制度以及獎勵和懲罰制度等等,就獎勵與懲罰制度而言,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標準,通過鼓勵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運動會等課外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鍛煉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假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從而增強對社會的了解,不斷地在發現不足與完善自己中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為日后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
5.培養過程
培養過程作為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關鍵步驟,主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就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教師在編寫教案之前,通過與其他專家學者的交流,及時的總結經驗教訓,使課程設置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外向型人才,所以要求開設雙語教學課程,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與外國人用英語溝通的能力。
6.教育評價
為了使培養目標得以實現,就要求學校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實施的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結果進行測評,通過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定期聽取年輕教師講課,來不斷優化年輕教師的講課質量,還要建立教學督導小組不斷進行教學質量檢查,使年輕教師在不斷的改進中成長,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1.雙語教學與課外英語活動齊抓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外向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所以學校在學生在校期間要加強對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也就成為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而言,應當增強雙語授課的課時,除此之外,還要增加課外英語活動的數量,讓學生具備較高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校內與校外實習并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作為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其培養目標就是為了培養復合型和實用型人才,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后迅速的走向工作崗位,就要求學校不僅要在校內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學習外貿業務流程,還要建立校外的實習基地,讓學生在企業的實習中快速的成長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由于高校的廣泛擴招,使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為了避免學生在就業時走彎路,就要求學校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引導,使其能夠順利的走向工作崗位。對于步入大四的學生來說,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就業方面的培訓,使學生能夠了解用人單位的一些筆試與面試技巧,在應聘時不會感到手足無措,同時還應該開辟專門的就業咨詢辦公地點,使學生在有就業問題時能夠及時地給予解答。
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也為嚴峻的就業問題貢獻了一份力量,為許多大學生提供了就業機會。那么在機會面前,學校應該著重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熟悉業務流程,還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將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5.學風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結合
教育行業與其他一般地服務行業不同,但是它又屬于服務行業的一種,它要求教育工作者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學生,同時學生也要通過努力的學習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要通過改進教學手段,并且加強對學生的教學監管,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但是對于教育而言,特別是大學生的教育,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努力還要學生的配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對教育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個高等院校應該重點加強學生的學風建設。一方面為學生設立輔導員來抓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還要為學生配備班主任,深入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輔導員與班主任在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之后及時地與院領導反映,始終做到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學校應該將學風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在重點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
五、結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各大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廣大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也逐漸提高,在中國加入WTO新形勢的要求下,需要培養出大批能夠直接參與到國際經濟與貿易活動中的高素質貿易型人才。因此,要求高校加大改革力度,在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探索出一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本文首先探討了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關系;其次,闡述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第三,分析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最后,提出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具體包含雙語教學與課外英語活動齊抓、校內與校外實習并舉、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學風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結合等幾個方面。
參考文獻:
[1]傅純恒,黃海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網文經濟在線轉載,2010,12(07):110-124.
[2]張晨,湯長興.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改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9):110-114.
[3]李岳云,袁靖宇.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特點與外貿人才培養[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4(02):119-124.
作者簡介:李夢琪(1992.3- ),女,遼寧省大石橋市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