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而財務分析既是財務預測的前提,也是過去經營活動和企業盈利能力的總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將公司財務報表與宏觀經濟一起進行綜合判斷,與公司歷史進行縱向深度比較,與同行業進行橫向寬度比較,得出與決策相關的實質性的信息,以保證投資戰略決策的正確性,從而在項目財務效益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項目國民經濟效益分析。因此,文章主要從戰略和財務角度分析了康芝藥業的盈利能力。
關鍵詞:競爭戰略;整體戰略;盈利能力
一、背景
海南康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以兒童藥為主業的上市企業,主要從事兒童藥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以及制造與經營業務。康芝藥業現擁有海南、北京、河北、沈陽四個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加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康芝”為主品牌推動的兒童藥產品集群,2013年,康芝藥業完成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上升13.18%,成功入選亞洲品牌五百強企業。現有醫藥產品100多種,目前,康芝藥業在兒童用藥領域的研發能力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哈佛分析框架從戰略的高度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存在的機會和威脅,分析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勢和不足,在科學的預測上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三位學者提出的財務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和等,分析框架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結合,能夠有效把握財務分析方向。
二、戰略分析
1.競爭戰略分析
一般性的競爭戰略主要有兩種:一是成本領先戰略,二是差異化戰略。康芝藥業采用的主要是差異化戰略,專業從事兒童藥研發生產和銷售。康芝藥業之所以采取差異化戰略原因及優勢如下:首先,藥品能夠充分實現差異化。其次,差異化產品,即兒童藥品的需求巨大。再次,康芝藥業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最后,康芝藥業有較強的市場營銷和銷售能力。。
總之,康芝藥業通過增加兒童用藥種類、改善兒童藥品的內外包裝以及不斷向研究開發、品牌形象及商譽等進行投資,以取得并保持其競爭優勢。
(1)產品差別競爭
藥業的競爭方式與藥品的分類有很大關系。專利名藥具有市場獨占性, 可以通過高價格和擴大市場銷售來保證收回投入,獲取一定甚至高額利潤;康芝藥業市場構成是以兒童藥為主的市場和渠道,公司主要從事兒童用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涵蓋當前兒童用藥中銷量最大的解熱鎮痛類、感冒類、抗生素類、呼吸系統類、消食定驚類和營養類等六大類的西藥和中成藥,此外還擁有17個成人藥品種。
(2)相對壟斷競爭
專利新藥是藥業競爭的制高點,世界藥業市場表現為新藥的局部性、暫時性壟斷。由于疾病的
復雜性,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藥物治療,即使針對同一疾病的各個藥物的作用范圍也有差異,這使藥品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一個企業可以壟斷某個專利新藥市場,但不可能壟斷整個藥品市場,也不可能壟斷某一類藥品市場。同時,由于專利新藥具有時效性,專利期滿后將面臨仿制品的競爭。康芝藥業目前生產經營5種劑型11個兒童藥品種,涵蓋了我國當前兒童用藥中銷量最大的解熱鎮痛類、感冒類、抗生素類、呼吸系統類、消食定驚類和營養類等六大類的西藥和中成藥。目前很多藥物在全國同類產品與兒童解熱鎮痛類產品中銷量第一。可以看出,康芝藥業制藥的一定領域實現了壟斷。
(3)規模優勢競爭
藥業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融合了各個學科的先進技術和手段。新藥研究開發過程耗資大、耗時長、難度高,并且成功率很低,所以企業需要相當的規模和實力才有能力從事新藥開發,才能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而普藥特別是原料藥,需要靠規模經營才能獲得成本優勢。由此可見,藥業資本表現為一種集中化趨勢。康芝藥業主要從事兒童藥為主的產品生產,從醫藥市場的大格局來講,兒童藥份額僅占整體藥品市場的25%左右,因此,拓展剩下的75%市場份額,擁有完整的藥品市場的產品結構是很有必要的。2011年6月,公司以超募資金約8000萬元并連續追加投資天合制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這是合理市場結構調整的必要,同時逐漸實現規模競爭。
2.企業整體戰略分析
由公司財務年報可見,康芝藥業雖然專業從事兒童藥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其有約四成的收入比例及五分之一的利潤比例來自于成人藥,此外還涉及食品行業。在藥業中屬于多元化經營。
康芝藥業采用多元化經營原因及優勢,一方面,康芝藥業有一些資源,例如品牌、專有技術、稀有分銷渠道等,其在組織內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康芝藥業的專有資源與其經營的業務組合能夠較好地匹配。例如,2011年7月,康芝藥業使用超募資金1.8億元收購并后續增資延風制藥(100%),延風制藥擁有多個兒童用藥,同時延風制藥還擁有小兒硫酸亞鐵糖漿等兒童藥品制劑,在兒童補鐵及兒童咳嗽的治療領域對康芝藥業現有的兒童系列品種進行補充,彌補其在該劑型上的空白。
三、財務分析
1.衡量整體盈利能力
根據康芝藥業發布的2012年報顯示,康芝藥業2012年比上一年的盈利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66億元,同比上升19.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60萬元,同比增加540.23%。
2.盈利能力分解:替代方法
分解凈資產收益率時,對經營要素和融資要素的分解如下(數據采取比率形式):2012年度中,經營凈利潤率為6.17%,凈經營資產周轉率為19.47%,同時,經營資產收益率=經營凈利潤率×凈經營資產周轉率,得出經營資產收益率為1.2%;息差為10.2%,凈財務杠桿為4.59%,財務杠桿利得=息差×凈財務杠桿,得財務杠桿利得為0.47%;而凈資產收益率=經營資產收益率+財務杠桿利得,得出凈資產收益率為1.67%。同時得出2011年度數據,經營凈利潤率為1.15%,凈經營資產周轉率為16.51%,經營資產收益率為0.19%,息差為9.34%,凈財務杠桿為5.69%,財務杠桿利得為0.53%,凈資產收益率為0.72%。
從數據分析來看,康芝藥業2012年與2011年相比經營資產收益率出現了大幅上升,從而整體上凈資產收益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而經營資產收益率上升主要由于銷售收入上升。2011年初,兒童退燒藥尼美舒利可能導致兒童死亡的說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波瀾,不少藥店和醫院撤架停用。直接導致了其在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成以上。2011年收購包括河北康芝在內的三家藥企被認為是康芝藥業彌補“尼美舒利事件”造成影響,挽救主導產品“失勢”的重要舉措。因此,在2012年度經營資產收益率較2011年度有了大幅上升。
從2011年報可以看出,康芝藥業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30674.2萬元,同比減少2.45%,而利潤總額僅有579.4萬元,同比減少96.52%。對于這種營業收入沒有大幅下降,利潤卻直線下降的現象,康芝藥業在年報里的解釋是“主導銷售產品大幅度減少、新產品廣告費的投入大幅增加、員工薪酬福利增加、研發費用增長等原因”。 康芝藥業2012年第一季度延續了這種高營收、低利潤的模式。第一季度康芝藥業實現營業收入9761.6萬元,同比增長52.1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5.7萬元,同比下降77.18%。7月6日公告的2012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也顯示,康芝藥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同比下降75%。
參考文獻:
[1]黃妍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2]李艷艷.基于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企業競爭戰略探析[D].山西財經大學,2012.
[3]楊兆平.基于哈佛框架下中石油財務報表分析[D].吉林大學,2012.
作者簡介:張濤(1989.12-),男 ,漢族,山東省臨沂市人,目前為天津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開放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