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博拉疫情又起
近日,一個似曾相識卻又陌生的名稱——埃博拉(Ebola),突然成為令世人心驚肉跳的名詞,這種迄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傳染病倏忽間已逼近我們。
這種源于非洲的惡性瘟疫,早在1976年便被發現、命名,迄今已經歷過至少3次大規模流行和十多次中小型流行,造成非洲數以千計病人死亡。感染這種惡性傳染病的患者,會發高燒、肌肉疼痛、全身無力、上吐下瀉,隨即出現內外出血不止、器官衰竭甚至溶解等可怕癥狀,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可怕癥狀觸目驚心,并且曾被多部商業電影(《埃博拉病毒》等)大肆渲染,照理說,人們對它并不陌生。
今年8月6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西非埃博拉病毒爆發所導致的死亡病例已攀升至923人,是之前最糟糕疫情發生時死亡人數的2倍多。最新數據似乎表明疫情正在失控,從7月28日至7月30日的3天內,就有超過50人因感染這種病毒而死亡,病毒的蔓延速度超過了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遏制疫情的速度。
世界衛生組織稱:“新增死亡病例的飆升……要求所有國家協同努力,解決已發現問題,包括衛生設施傳播和有效接觸追蹤?!弊钚滤劳鋈藬倒贾?,3個西非國家宣布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包括出動軍隊在村莊實施隔離。3個國家在一份聲明中稱,新的措施將關注于“超過70%病例所在的跨境地區”。并補充稱:“政策和軍隊將隔離這些邊境地區?!?/p>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則警告稱:“如果形勢繼續惡化,就死亡人數而言,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而且還會對社會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并很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國家,因為疫情發展速度超過了我們控制它的速度。”
此次疫情是自近40年前首次發現該病毒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上一次最嚴重疫情發生于2000年的烏干達,當時死亡425人。在1976年首次爆發疫情時,在位于目前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個偏遠村莊死亡280人。
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埃博拉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于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目前已發現4個亞種)的通用術語,可導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癥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死、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通常借由體液、黏膜、皮膚等接觸造成感染。盡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埃博拉病毒目前無法治愈,也沒有疫苗,埃博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同時也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為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不過實驗室純化技術也可能是造成這些形狀產生的因素之一。例如,離心機的高速運轉可能使病毒粒子變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徑約80nm,但長度可達1400nm,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長度則接近1000nm。病毒粒子中心結構的核殼蛋白由螺旋狀纏繞之基因體RNA與核殼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病毒蛋白VP35、VP30、L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從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nm長;另外10nm則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這層套膜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在套膜與核殼蛋白之間的區域,稱為基質空間,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組成。
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癥狀因人而異。最初的癥狀包括:發高燒(最少38.8℃)、嚴重頭痛、肌肉、關節或腹部疼痛、嚴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嚨痛、作嘔和頭暈。這種疫癥爆發前,早期癥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傷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因為這些病都較常見。
埃博拉病毒能引致腹瀉、深色或帶血的糞便、咖啡樣吐血、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斑丘疹、紫斑和內出血。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包括鼻、口、肛門、生殖器官或留在身上的針孔等。
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其他癥狀包括低血壓(低于90mmHg)、低血容量、心悸、體內器官嚴重受損(尤其是腎、脾和肝) 并引致彌散性全身壞死,以及出現蛋白尿。由病發開始到死亡(通常因為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臟器衰竭) 通常為7~14天。染病后第二個星期,病人一是退燒,一是出現多個器官衰竭。
典型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21天。
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傳播方式為體液傳染。埃博拉病毒不能通過空氣傳播,只有在接觸了感染人群的體液(包括血液、汗液、嘔吐物、尿液、唾液或精液)才可能感染上埃博拉病毒。專家稱,病人在患病之前沒有傳染性,即便開始出現一些癥狀,也不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情非常嚴重且不太可能四處走動的人最具傳染性。
盡管埃博拉病毒來勢洶洶,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來。他們須經常接受檢查,以確保其體液里不含有病毒。據悉,男患者痊愈40天后還能通過性行為把病毒傳播給他人。因此,醫護工作者和患者家屬最容易被感染。
面對當前的埃博拉疫情,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加伍德表示,盡管西非地區埃博拉疫情仍然嚴峻,但中國民眾無須對此恐慌。
加伍德表示,當前各國都必須加強對埃博拉疫情的監測與感染控制,如果游客從西非疫區返回3周之內出現高燒、虛弱、嘔吐、肌肉疼痛等癥狀,應高度警惕,立即向醫療部門尋求幫助并報告他們的旅行細節。
編輯/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