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國有商業銀行實質上是一種根據簽約方交涉實力動態支配所有權的市場公約,所有權安排是銀行治理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探討股東中心制治理體制的不足,分析我國商業銀行所有權的最佳安排方案,同時提出改進現有金融審計制度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所有權;金融審計
一、股東中心制治理體制的不足
作為2ZO理論中的重要線索,資本強權觀稱資本的所有權可以無限制地賦予資本持有者掌控其他要素持有者的權利,同時可以據此享受企業的剩余權。這一觀點認為股東是公司的投資人也就是公司的持有者,對公司具備獨有的剩余控制權以及剩余索取權。商業銀行實質和公司沒有差異,只是它的運營對象是貨幣而已。因此,大部分人的觀點是根據資本強權觀建立股東中心制的銀行治理體制,卻忽略了商業銀行的特點及其公約的繁雜。所以這種體制在運行時存在極大的不足。
1.忽略了有關者的利益
根據利益相關理論,企業的人力資本持有者與非人力資本持有者均享有公司的所有權。股東享有有限責任,也就是說股東的經濟損失不會超過其對公司的投資金額,當公司總價值與股東股票價值相等且為0時,債權人降低對公司索要的價值,成為公司的剩余索取者。事實上,除了債權人之外的公司全部要素也應當持有公司的所有權。例如,存款人是商業銀行的特別供應商,在銀行破產時依然具有極大的背約危機,應當得到相應的酬金。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均是少有的知識淵博的人才,特別是管理者,擁有非常卓越的商洽能力。所以,排除了這些因素的治理體制設計無法滿足銀行整體的利益,將導致商業銀行的運營監管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2.不能處理銀行繁雜的代理關系
商業銀行是一個包含重重交托代辦關系的復雜體系。信息不對稱存在于存款人與銀行、股東與管理者、貸款人與銀行以及監管者與銀行之間。這意味著商業銀行治理的繁雜性,不僅要處理普通的代辦問題,而且需要處理貸款人、存款人、監管者和銀行的各種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減小銀行的風險系數、確保銀行運營的穩定性。
二、商業銀行所有權最佳安排方案
商業銀行運營中,股東小額的資金就能夠震動整體銀行。另外,目前商業銀行均采用有限責任制度,股東擔負的風險值不會超過其投資的數額。然而根據新巴塞爾協議,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最小標準是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的EF,還包含了一定分量的次級債券。因此實質上股東投資金額在銀行總資產中所占分量很低,也就是說股東擔負的風險值很小。這與當前商業銀行股東中心制管理方案相矛盾。因此,商業銀行所有權安排中應同時考慮如下兩種因素。
1.存款人的儲蓄資金
銀行的運營客體是貨幣,而這些貨幣來源于存款者。倘若銀行由于運營治理不佳或者內控工作沒做好而造成信用危機、操作危機等,從而引發巨大的損失。理論上講這些風險能夠經過存款人賠償體制轉移給股東,然而實際上鑒于銀行實施的是有限責任制度,股東抵償給存款人的資金不會高于股東自身的投資數額,因此事實上存款人依然需要擔負絕大部分的耗損。擔負高風險的存款者具備非常高的商洽能力,而且存款人的儲存資金是銀行資產的重要組成成分。具體的存款人個體對銀行影響不大,然而存款人團體對銀行卻是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因此,銀行所有權安排中更應該涵蓋存款人這一因素。
2.銀行管理者的人力資源
銀行管理者具備專業知識以及充足的實際經驗積累。由股東委派他們實行董事會的決策,并擬定工作安排,為達成銀行的運營目的而努力。因此,管理者的學問和經驗決定著商業銀行的穩健運營和平穩發展,是商業銀行一筆雄厚的資產。所以在談判過程中他們理應具備符合其身份的權利。實際上,銀行已不僅僅是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間媒介,它也是一個樂意擔負風險的主體。銀行的關鍵功能已經實現從集資到風險控制的跨越。管理者作為銀行不同運營監管活動的主體,當然也擔負著風險控制的任務。立足于這個角度,銀行管理者同樣可以抵償風險,應當具有更高的發言權利。
三、改進金融審計制度
金融審計是商業銀行監管、評估其業務運營和監管活動的方式。商業銀行在股份制后競爭日益加劇,強化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刻不容緩。商業銀行急切需要進一步探析、評估、嚴格監控所有有關銀行治理水準和運營業績的因素。這一嚴峻的形勢對銀行金融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進金融審計制度對銀行的長久運營至關重要。
1.確保金融審計的獨立性,強化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實現金融審計的獨立性要求銀行領導人員確立審計的目的,建立合理的審計觀。貫徹與落實金融審計機制,并且將制度監管具體到每個環節,創建業務審計、財務審計為主,輔以不同風險審計、經濟效益審計與資源審計等的金融審計內容。
2.優化審計方案
優化風險評價方案,改進審計抽樣的手段,深化金融審計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時使用先進的信息系統,強化信息化程度。并且優化現場審計流程,科學運用數據軟件提取審計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加強審計流程的規范化,同時監控審計開支,提高金融審計的運作效率。
3.加強質量監管
商業銀行應創建獨立的金融審計質量監管體制,將審計質量監管和評估內括于銀行內部管理活動中。同時應該創建對應的監督審查機構,通過權威的機構來真切確保金融審計的規范性。機構可以采用分總的模式,有利于正確掌握各級金融審計的動態情況,從而給予合理評估。另一方面要改進金融審計的責任制度,權責分明,并創建嚴苛的獎罰規則,調動金融審計的主動性、積極性。
優化國有商業銀行所有權安排,同時改進金融審計制度從而提高銀行工作效率,減小風險,在銀行的穩健運營中有著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蔣建華.論金融審計對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質量的監督[J].審計研究,2004(04) .
[2]張效玲.金融審計與金融安全[J].華北金融,2008(0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