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知識經濟的崛起和教育產業化的實施促使高校邁向管理創新的步伐,一方面,各種新的管理理念正日益滲透到高等教育領域,并在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社會的創新之間尋找契合點;另一方面,新形勢下,高校資源的整合及優化配置也急需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尋找新的路徑和方法。新世紀之初,理論界就開始不斷探討高校管理創新的問題,如陳俊生和湯榮光(2001)專門論述了高校管理創新的背景、實質以及趨勢;馬永斌、吳劍平和屠中華等(2002)認為,信息化時代對高校管理創新的要求是革命性的,他們專門研究了信息化對高校管理創新的有益影響以及高校管理創新的內涵,并提出一些管理創新的建議;林健和楊緯隆(2003)探討了知識背景下,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管理模式及實施;鄒海(2004)則剖析了影響高校管理創新的系統因素;還有學者運用復雜科學理論,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研究高校的管理創新,如侯光明、李鴻雁和汪本聰(2002),程勉中(2005)、張建輝和王濤(2006)等。高校管理創新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融資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方面。近年來,伴隨著高校管理創新的發展,面對高校融資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日益顯現出財務管理創新的必要性。依據對廣東高校融資現狀的分析和研究,雖然從總體上講,由于財政支持力度較大目前廣東高校融資問題并不十分突出,但其對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不可小視。針對高校融資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研究的范圍和著重點也是無所不及,但卻極少涉及管理創新的實質。因此,在目前的形勢下,探索研究高校融資管理創新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作為集知識、技術、人才于一身的高校,具有復雜系統的特征,其本身也是一個特殊的復雜巨系統。融資問題作為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有其復雜性。應用誕生于80年代并被理論界相當重視的復雜科學理論對高校融資管理進行研究,將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復雜科學是主要研究復雜性和復雜系統的科學,因其“是更有力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框架和更切近真實世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被認為是“21世紀的科學”,自一提出便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高度重視。錢學森是國內這一研究的開拓者,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和“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方法”的概念,從而為我國從事復雜性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后來在成思危教授的大力倡導下,復雜科學研究在我國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復雜系統最本質的特征是其組分具有某種程度的智能,即具有了解其所處的環境、預測其變化,并按預定目標采取行動的能力。這也是生物進化、技術革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內在原因。研究復雜系統的基本方法是在唯物辯證法指導下的系統科學方法,包括定性判斷與定量計算相結合,微觀分析與宏觀綜合相結合,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結合,以及科學推理與哲學思辨相結合。
復雜系統對傳統的管理科學提出了挑戰,它不再將企業僅僅看成是由人、財、物、設備、技術等要素組成的,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而將企業看成一個復雜的系統,其中包括所有者、經營者、專業人員、工人等智能組元,他們之間存在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其相互影響會產生一種自組織作用,形成企業的層次結構和功能結構,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因素,而企業的外部環境又對其形成種種的激勵和制約。
目前,復雜科學在經濟和管理的諸多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如群體決策、管理創新、企業組織、經濟發展、海峽兩岸、農業現代化、金融危機等,取得了一些頗有新意的觀點。教育領域也在吸收、應用復雜科學理論以取得管理決策的支持,如周志平(2005)在剖析了復雜科學對傳統科學研究思維范式后,闡述了復雜科學對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論意義;侯光明、李鴻雁和汪本聰(2002)提出,高校是特殊的復雜巨系統,基于復雜性研究的啟示,高校管理系統的核心應是決策管理系統與行政和學術管理系統的集成。基于復雜科學理論的管理,將是復雜系統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西蒙教授曾言,管理就是決策。因此,融資管理也即融資決策,它主要解決以下三個重要問題:從何種渠道以何種方式融資,融資數量,如何合理安排融資結構等。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有其內在的邏輯性、關聯性和延伸性。圖1是一般融資決策的高度概括。不管是企業還是高校,融資管理都是圍繞著圖中所描述的層次結構和關鍵點進行的。(1)融資必須遵循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必須要有戰略指導,而戰略規劃的制定又基于融資主體對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2)融資是為投資服務的,融資數量的多少,必須要有相應的投資計劃作為支撐;(3)融資管理的核心在于風險與報酬之間的權衡;(4)融資結構決定著融資風險,不同的資本(金)構成,所帶來的杠桿效應各不相同,最終會影響融資的所得即報酬。
從復雜科學的角度來看,融資決策實際上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尤其高校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這一系統伴隨著高等教育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與發展,在復雜動態的環境變遷中,其融資管理也絕不是靜態的。高校的融資管理也有其復雜性和自適應的特征,表現在:

圖1 融資決策內容
(一)功能與模式的復雜性。
1.在高等院校發展戰略與規劃的研究和實踐中,為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高校融資除了解決資金不足這一基本問題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融資,使高校的財力、人力、物力等資源得以有效協調和匹配,以充分發揮高校特有的科技、知識等資源的效用,促進高校事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2.目前,眾多高校在主體辦學模式外,都存在著幾種新型辦學模式,如現代遠程教育學院、自主辦學的EMBA和管理研修班等。多模式辦學所需的資本資源的投入及所取得的成果、收益如何匹配高校長遠發展的融資規劃,讓利益相關者都滿意,往往比較復雜。
3.新時期高校的投資主體已由國家單一財政撥款,轉變為國家、社會、集體、個人等共同分擔。同時,伴隨著教育市場的不斷完善,教育與市場的經濟關系日益緊密,國立高校、地方高校、私立高校,以及國際聯合辦學等多元投資模式必然帶來管理和收益分配的復雜性。高校投融資運行中存在著多種矛盾和復雜的關系。
(二)組織聯系的復雜性。高校融資管理不僅僅是高校財務部門的工作。融資多少,如何分配使用,在高校內部,不僅需要最高領導的批示,也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需統籌預算及規劃,并在明確高校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制定融資戰略,從整體把握,自上向下,逐步分解。此外,上級主管部門的指示要求和政策導向也直接影響著高校的融資決策。可以說,高校融資決策涉及的部門組織是多樣的,且這些組織之間相互聯系并相互作用著,構成了高校管理的復雜網絡系統,融資決策就是要在這個復雜的體系中扮好角色,兼顧到各方的訴求和利益,保證高校內部系統的平衡。
(三)與社會聯系的復雜性。高校的融資是開放性的。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要逐步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收取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費用、校辦產業收入、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的要求,高校融資將越來越社會化,尤其是新形勢下高校融資必須謀求自我創新之路,這使得高校與社會聯系更加復雜;另一方面,高校要解決好融資問題,還必須認清面臨的融資環境,這是基礎性工作。因此,高校系統無時不在與其環境發生著物質、能力和信息的交換,融資最終的目的便是平衡風險和實現價值。
(四)自適應性。從整體上看,高校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便是自適應性的最好表現。計劃經濟時期,高校的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撥款,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全球化浪潮下,高校的辦學模式、投融資模式都在變化,這是對環境的適應,也是高校直接面對社會需求所做出的供給反應。從個體層面看,為了取得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高校融資決策會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內部系統的運行狀況而反饋的信息不斷優化、調整其資產(本)結構,這也是自適應的表現。
(五)相關主體的復雜性。在高校融資決策過程中,所牽涉的主體不只是高校自身,還有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及學生家庭。這些主體都“有某種程度的智能,即具有了解其所處的環境,預測其變化,并按預定目標采取行動的能力”,正是這些主體的相互作用,才使得融資的目標得以實現,融資系統得以發展和進化。也正是這些相關主體的存在,使得高校的融資主體具有復雜性。
(一)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模式不僅是廣東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也是社會發展對廣東高校融資的必然要求。適當、科學的多元化融資,直接的效用是解決廣東高校過分依賴財政撥款的問題,分散財務風險,間接的效用則是盤活廣東高校的資源,促進廣東高校與社會更廣泛的聯系,以實現學校融資的能動性、可持續性。
(二)融資管理需從學校最高發展戰略出發。廣東高校的融資管理需從學校最高發展戰略出發,制定融資規劃,并依據戰略規劃自上而下逐級分解,其關鍵在于風險與報酬的權衡,最終目標是促進廣東高校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使用,平衡資產、資本、資金結構,實現廣東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先進、科學、切實可行的融資管理系統。伴隨著高等教育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教育產業化趨勢使得廣東高校的融資日益復雜性、多樣化和彈性化。從復雜科學的角度來考察廣東高校的融資問題,廣東高校的融資管理系統可由融資戰略決策系統、融資執行管理系統及融資風險管理系統組成。其運行結構簡示如圖2所示。
1.動態的融資戰略決策管理。融資管理要在高校整體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融資規劃,并在戰略指導下進行;必須與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保持同步,確保融資的目標及路徑選擇能實現學校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人力、物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符合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這一系統中,需做好環境分析的基礎性工作,并結合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要求和高校自身的條件,做好投資預算,擬定合理的融資規模,選好融資渠道及方式,安排好融資結構。
2.構建良好的融資執行管理系統。這需要做好融資的機制設計與制度建設工作。即在高校融資的整個過程中,建立相應的如決策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及約束機制等機制來保障,并保證切實得到貫徹執行。
3.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融資必然伴隨著風險,而預測風險、控制風險,防范風險又恰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問題。通過管理融資風險,提升融資價值。

圖2 廣東高校融資管理系統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