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管理經濟學院會計系 云南昆明650000)
西方經濟學家對公司財務治理理論的研究可追溯到公司財務理論和治理理論的融合研究,這是最早的企業財務治理理論研究的雛形。但西方經濟學家并沒有沿著這種研究思路繼續研究下去,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治理理論及其實證方面的研究中,學者對于公司治理理論方面的研究重點從傳統的結構層面研究到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可以說,西方經濟學家更加注重公司治理與財務、資本、社會等的交叉學科研究,這為我國學者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思路。
我國學者對財務治理理論的研究,可大致分為兩個方面:財務治理結構論和財務治理效率論。
伍中信等(2007)將財權分為基于企業公平的、合同中明確規定的“通用財權”和基于企業效率、由企業合同疏漏形成的“剩余財權”。由于財權的二元性,導致了財務治理領域的細分:傳統財務治理結構論和財務治理效率論。
現代財務治理結構理論是研究財權配置的理論,是構建于新制度經濟學基礎之上的一個理論體系。事實上,整個現代財務治理結構理論體系的研究正是圍繞著財權這一核心概念而逐步展開的。李心合(1996)開創性地提出了財務治理結構的概念,隨后湯谷良(1997)、宋獻中(2000)、伍中信(2001)、楊淑娥(2002)、張敦力(2002)、黃菊波(2003)、李連華(2003)、衣龍新(2005)等均從不同的角度去界定財務治理結構的范疇。盡管理論界對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的論述不盡相同,然而,建立在財權理論基礎上以實現財權合理配置為目的的財務治理結構理論已成為目前財務理論界的共識。
林鐘高(2004)研究發現,財務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統一。伍中信(2007)認為,財務治理是以財權為基本紐帶,通過財權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財務激勵與約束機制。 伍中信(1999,2010)、衣龍新(2005)和白俊(2009)等的專著均不同程度地涉及財務治理效率問題,這是財務治理效率理論發展的重要標志。
雖然,國內理論界對財務治理領域相關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大部分對財務治理的研究都集中在完善理論體系以及構建合理的財務治理結構上,對財務治理評價的文獻很少。高明華(2011)首次發布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報告,通過4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評價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狀況,這是我國財務治理評價體系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為今后學者提供了研究方向。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互聯網絡飛速發展,計算機、通信廣播日趨融合,電腦在社會和家庭得到迅速普及。目前我國正處于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高技術含量方向的轉型期,整體業績不穩定,波動較大,使得計算機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隨之而來的困難使得其發展受到阻礙。我國計算機行業屬于信息技術類,包括計算機應用服務業和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業,但由于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業制造業屬性較強,因此本文立足于計算機應用服務業分析。
計算機業的發展需要大量高學歷的人才,因為知識密集度高是計算機業最為顯著的特點,其次由于該行業本身的高風險、高投入性,使得計算機業在融資方面遇到阻礙,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其發展,成為很多計算機業公司倒閉的原因。
計算機行業的產品或者服務銷量越大,出現資金不足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公司管理人員往往忽視了這個問題,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前期準備中,而后續運營常常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
計算機企業的研發和創新技術不但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而且也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在計算機創業企業內部,企業領導和員工的薪酬、職位的升降、福利待遇不確定,致使企業內部員工缺乏研發和創新熱情。
計算機企業研發和創新技術決策機制不合理,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程序和組織機構,在研發和創新技術項目選擇和管理上,缺乏持續性戰略核心。企業是否重視研發和創新技術,主要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素質和個人偏好,也常以管理者個人經驗為主,缺乏對市場、產品、政策、技術的系統分析研究,以及方案比較論證。沒有對研發和創新技術進行管理的一整套工作規范,決策的隨機性大,導致創新失敗的幾率較大。
按照中國證監會發布的 《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新的行業劃分方法,本文選取信息計算機應用服務公司2008-2012年作為分析期,以該段時間的年度財務數據作為基礎數據。本文在剔除掉部分企業財務數據有缺失或不完整的以及被ST的部分公司,最后確定符合要求的97家企業2008-2012年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
1.因變量。本文選取企業價值作為評價財務治理效率的因變量。企業價值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賬面價值、市場價值等。本文將價值界定為:市場價值。即:托賓Q=(股權的市場價值+負債的賬面價值)/總資產的賬面價值。
2.自變量。為了能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財務治理狀況,通過對相關理論文獻的研究,結合本次研究樣本的實際情況,本文擬采用表1所示指標。
我國計算機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效果、財務狀況以及發展趨勢,可以綜合反映到各項財務指標中。通過借鑒國內外公司財務治理的相關假設,結合我國計算機業上市公司的行業特質及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假設:
H1:我國計算機業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與財務治理效率正相關。
H2: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Z值與公司財務治理效率呈正相關。
H3:信息技術公司的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財務治理效率產生呈正相關。
運用SPSS軟件,計算出Person(Spearman)相關系數矩陣分析。
由表2、表3、表4得知,企業價值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與凈資產收益率正相關、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正相關,這說明企業價值與企業的償債能力負相關,與企業的盈利能力正相關、與企業的營運能力正相關,但與營運能力相關性小。企業價值的提升,可通過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盡量將償債能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由此得出,假設一不成立。
由表5可知,企業價值與股權結構負相關。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企業價值越小。由此得出假設二不成立。
由表6可知,企業價值與獨立董事比例正相關,這表明獨立董事人數越多,企業價值就越大。由此得出假設三成立。
計算機企業財務治理效率的提高,需要合理處理好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的關系。在保證企業有較好的盈利能力前提下,將償債能力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優化企業股權結構,提高獨立董事的比例,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財務治理效率,使得企業健康的發展。

表1 變量表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