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田 聿 杭 仁美國多家媒體6日報道稱,美國海軍將部署機器人武裝巡邏艇,在包括馬六甲海峽或霍爾木茲海峽等水道執行護航和保衛戰艦任務。據報道,這種技術源于美國航天領域,而這種民用航天反哺軍事的例子并不少見,甚至有些技術從一開始就是寓軍于民。報道稱,這項源自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探測器的新技術,將改變美國海軍的作業方式。海軍研究部主任柯倫德表示,這個名為CARACas的新技術不但成本“非常低”,還能很容易地安裝在巡邏艇或任何船只上。美國海軍近日公布了今年8月進行的一項測試。據了解,這項測試為期兩周,過程中共有13艘機器人巡邏艇護送一艘艦艇。其中5艘負責保護戰艦,另8艘巡邏艇則往前方偵察一艘“可疑船只”。它們在發現“目標”后便上前將它包圍并進行壓制,以確保戰艦能夠安全通過海域??聜惖抡f,這類艦艇可在馬六甲海峽或霍爾木茲海峽派上用場。他表示,和之前的測試相比,此次測試可說是“一大突破”。他還說,美國海軍預計會在一年內部署這類機器人巡邏艇。一般的巡邏艇長11米,需要3或4名人員操作。而使用該技術的巡邏艇,一名海軍就能操作20艘巡邏艇。雖然機器人巡邏艇在示范中并沒有使用武器,但柯倫德說,巡邏艇可裝載非致命設備,以及機關槍,并且能在人的指令下對敵人開槍。這一源于航天探測的技術一經披露就引發關注。不過,這種航天技術轉化為軍用的例子還有不少。近十幾年來,日本等國在軍用衛星領域發展迅速,發射了多顆軍用衛星。它走的就是先發展民用衛星,然后民轉軍的方式。經過10多年的努力,日本于2013年建成了由“光學”-3、4成像偵察衛星和“雷達”-3、4成像偵察衛星組成的星座,每天能對特定地點至少進行一次拍攝。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發展成像偵察衛星曾受到嚴格限制,日本先積極發展民用資源衛星,先后研制并發射了海洋觀測衛星-1、1B、日本地球資源衛星-1、先進地球觀測衛星-1、2等,尤其是先進地球觀測衛星-1、2較為先進。這些為后來的成像偵察衛星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美軍更是民轉軍的專業戶。據報道,美國空軍長年抱怨自己的無人機只能觀察狹窄如“飲料吸管”大小的視野,對于一些目標缺乏快速識別和定位能力,而恰恰是來自NASA的技術幫助,使其開發出代號為“戈爾貢凝視”的情報、監視、偵察系統(ISR)。據法國《每日航宇》介紹,“戈爾貢凝視”可以持續覆蓋城市大小的區域,動態視頻可以直接傳輸給作戰中的部隊,但它的關鍵是如何建立高速無線信號處理子系統,因為單個“戈爾貢凝視”系統每天產生的視頻相當大,原有的軍用無線數據處理器難以承受,但為NASA服務的美國水銀公司卻巧妙地運用高速天地數據交換技術給“戈爾貢凝視”系統提供了卓越的數據處理和開發能力,解決了空地通信鏈路帶寬面臨瓶頸的問題。此外,NASA還利用“廉價科研小衛星”技術,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反恐分隊的行動提供服務。據美國《大眾機械》披露,美軍特種兵在海外執行“斬首”任務時,需依賴軍用偵察衛星發送的信息,但偵察衛星造價高昂且數量有限,一些地區無法完全覆蓋,于是,特種作戰司令部與NASA合作,將8枚造價低廉、專為“斬首”任務服務的微型衛星送入太空(未來可能再發射20枚微型間諜衛星)?!?/p>
環球時報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