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黑河人民藝術劇院 黑龍江 黑河 164300)
歌唱技巧是演唱藝術達到巧妙程度的標志,它既以發聲能力、呼吸能力、共鳴能力、語言能力、聽音能力為基礎,又是這些能力的升華。因此技巧發揮能力就是各種演唱能力的靈活運用與藝術升華的能力。
(一)整體布局的技巧整體布局的演唱技巧,指的是演唱者對自己所演唱的曲目,在整體藝術構思的基礎上具體安排整體的藝術處理,包括歌曲的旋律、節奏、情感、形象、風格等各大要素的具體處理。還包括演唱者的身份(即演唱者的人稱關系:是第一人稱“我”的直抒胸臆;還是第=人稱“你”的對面交談,抑或是第三人稱“他”或“她”的間接傾訴)、作品的情感、意境以及作品的整體結構安排(開頭、高潮、結尾的處理方法)、與伴奏的合作關系等等。
(二)夸張的技巧夸張在藝術上指的是夸大、突出、強調某些特點的藝術手法。通俗歌曲演唱同所有的藝術創作一樣,都要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追求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的藝術真實。因此夸張的技巧就成為演唱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技巧。例如對歌曲的某一樂段、某一樂句,甚至某一個音,予以強調突出,或以拖腔、潤腔的手段,予以強化,從而使整個演唱特點鮮明突出、生動強烈,都屬于夸張的范疇。夸張技巧的運用要適度,不可過大或過小,過大的夸張容易失真,適得其反;過小的夸張則平淡無味,失去夸張的意義,也不容易收到預期的藝術效晃。
(三)對比的技巧對比也是歌唱藝術中的一種重要的技巧。我國傳統美學始終強調對比手法的運用,并以此構成完整的藝術辯證法,例如虛與實、剛與柔、明與暗、輕與重、強與弱、徐與疾、淺與深、隱與顯、濃與淡、抑與揚、頓與挫、含與露、高與低等等,均構成一對對的“對比組合”。通俗唱法對比技巧的運用,主要有兩種:1、形式結構上的對比。所謂“形式結構上的對比”,是指在曲譜的曲式結構的段落之間,在調性變化上進行對比,或者在不同的旋律線條和不同的音區以及不同的速度、力度上形成高與低、快與慢、強與弱的對比,也包括節奏節拍上輕與重的對比等等。總之這種對比是全方位的。2、情感內容上的對比。所謂“情感內容上的對比”,是指歌曲情感的悲與喜、愛與恨等的對比。總之對比技巧的運用,是互利雙贏、相得益彰的。
(四)高潮的技巧歌曲的高潮是情感的頂點與演唱藝術的高峰,也是詞曲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著力打造的藝術亮點和動情點,它具有音區高、節奏寬、時值長等特點。歌曲中高潮的位置,并不完全是一個模式,而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在曲首,有的在曲中,有的在曲尾,有的則在全曲進行的三分之二處。而歌曲的高潮,要運用各種技巧千方百計予以強化、突出。例如有的延長時值,在時間上予以強化;有的加強力度,而有的反而以守為攻,用輕聲加以渲染。總而言之,不論用何種手段與方法都要使高潮凸顯出來,以達到生動感人的演唱效果。
(五)通俗唱法的發聲,有許多獨有的技巧,如直聲唱法、柔聲唱法、喊聲唱法、氣聲唱法、輕聲唱法、啞聲唱法、沙聲唱法、哭聲唱法等等,都要在具體演唱出恰當巧妙地運用。 演唱技巧的充分運用,是通俗唱法演唱藝術的題中應有之義。但要注意,這些演唱技巧的運用'一定要自然、貼切、恰當,如果用得過多過濫,就容易形成“匠氣”甚至是“油滑”。
總之,歌唱的語言離不開字音的聲、韻、調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結合規律,演唱時辯證地處理每個部分之間的關系,還要根據歌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變化,完整地表現出每個字來,才稱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還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語言如何表現感情,一般來說,唱輕快的歌曲,咬字吐字應特別輕快、敏捷、靈活;唱雄壯的進行曲時,咬字應結實有力;唱抒情曲調時,咬字應優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時,咬字吐字應圓滑,相連,從而達到“以情帶字,字里傳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