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竹,楊翥鵬
(吉林藝術學院 戲劇影視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電視媒介的大眾化和娛樂化越來越成為電視創作的一個主流。于是娛樂類節目開始出現在原本嚴肅的中國電視節目中。而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和資訊的進步,國外的娛樂節目開始傳入國內,一種類型的節目開始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這種就是真人秀節目。比如《誰想成為百萬富翁》(英國ITV)、《最弱的一環》(英國BBC)等節目以答題贏取巨額獎金為主要情節,讓明星退居后臺,而是把普通觀眾推到電視屏幕前,在此之后,比如《美國偶像》、《幸存者》、《英國達人秀》等節目在全球的火熱也讓中國觀眾見識到了真人秀的魔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真人秀節目也開始出現,并逐漸成為娛樂節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電視傳媒在大眾傳播中的位置是重要而特殊的,原本的電視傳是以一種無意識方式把意識形態的文化讓觀眾感受并接受,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融合,觀眾的主體地位開始提高,對于收視率的重視也讓電視節目悄然轉變。真人秀節目的出現毫無疑問印證了這點。早在2000年左右,中國就已經出現了有關真人秀的節目,真正在中國引起轟動的節目則是2003年左右出現的央視的《非常6加1》和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特別是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它完全打破了以往大陸電視節目的常態,這檔節目其實就是普通人的歌唱比賽。與一般的比賽節目不同,這檔節目的海選階段各個素面朝天,在短短30秒鐘用無伴奏的方式進行演唱,一些普通參賽者并不好的唱功全部暴露在觀眾面前,觀眾會和評委一起對參賽者的水平進行評價。這檔娛樂節目的走紅也意味著娛樂節目的方式也開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以往的娛樂節目是用明星來娛樂大眾,相反,《超級女聲》卻以普通人來實現自我價值。
電視是文化象征的表現者,一個地區電視節目的流行,客觀上說明了這個地區主流文化的指向性,節目迎合觀眾也左右了觀眾的喜好。而真人秀節目的流行意味著電視媒介所營造的文化和觀眾親身體驗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重合在一起。以往節目中的明星都是高高在上,固然有追星的樂趣,但是畢竟距離觀眾有很大的距離,而真人秀節目則給觀眾一個破除等級的虛擬環境,比如上文所說的《超級女聲》,每個選手剛剛出現在觀眾面前時都宛如鄰家女孩,再過普通不過,這種去明星化和去經典化更能讓觀眾置身與親身體驗之中。近年來,不同種類的真人秀節目更是讓觀眾這種想象的體驗發揮到了極致。有生存冒險類的真人秀,如廣東臺的《生存大冒險》、益智闖關型的真人秀,如央視的《幸運52》、技能應試型的真人秀,如央視的《絕對挑戰》、男女速配型的真人秀,如浙江臺的《非誠勿擾》等,能夠讓觀眾從各個方面體會親身感受的快感。
湖南電視臺的《超級女聲》在05年掀起了收視狂潮,從此以后,這種以普通人為主角的節目模式開始在各個電視臺紛紛出現。而真人秀節目也不僅僅局限于幾種類型,而是從節目內容到形式,從借鑒到自創,在各個方面呈現多元發展的趨勢。
每一個電視節目的文本都代表著一種話語,為了收視率和節目能夠持續下去,節目必須要抓住觀眾,于是必須在某些方面吸引觀眾的注意,所以國內電視媒介找到的第一種方式就是引入國外先進的、已經成熟并擁有大量觀眾的節目。2010年,上海衛視推出的真人秀節目《中國達人秀》,正是這樣一檔購買了英國的《英國達人》版權的節目。節目從形式到內容完全沿襲了《英國達人》的方式,其中心主旨是實現身懷絕技的普通人的夢想。與其他真人秀不同的是,它沒有任何門檻,也不限任何才藝。讓每一個擁有夢想的普通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天賦和能力。第一季的《中國達人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此之后,許多國外成熟的節目開始被引進到中國來,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脫胎自荷蘭的《thevoice》、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則是購買了韓國節目的版權。
除了吸收和借鑒國外成熟的真人秀節目外,我們的電視媒體也在開始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真人秀節目。2014年初,由央視與燦星制作團隊打造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在央視三套播出,這就是《中國好歌曲》。這檔節目可以說是脫胎自《中國好聲音》,但是與之相比有了不少的改變。首先這個節目著意原創,四位導師挑選十二首金曲進入自己的原創大碟。節目的總導演金磊試圖把這檔節目當成中國原創音樂的溫床。這個節目的出現體現了電視媒介的開放性,除了在娛樂性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之外,它還以它的開放性吸引到了更多的觀眾。除了簡單的歌唱比賽外,節目還把更多的音樂藝術納入電視中,比如在盲選階段是每位選手演唱自己的新歌,用歌曲本身打動導師,到了第二階段就由導師為這首原創歌曲重新編曲進行演唱,決賽階段更是邀請大牌藝人與學員共同演繹這首歌曲。相同的歌曲因為編曲的不同和演唱人員的改變會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還從中得到許多音樂知識。
在一個收視率至上的時代,真人化節目毫無疑問抓住了觀眾的喜好,這種由普通人做主的節目能夠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真正的代入其中,以便在觀看中實現自身的情感滿足。而真人秀節目隨著近些年的發展也逐漸成熟,在借鑒之外還能夠獨立創新,作為一種頗具潛力的節目類型,它也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