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白 何星






何:上一次交談后,我開始注意物體產生鏡像的現象,發現有些物體既可以產生鏡像,又可以產生反光(比如玻璃、水面、光滑的金屬等);有些物體只能產生反光,卻不能產生鏡像(比如馬路、墻壁、石頭、水泥地等)。我想,在這些反光中也一定也藏有好照片。
李:我贊同你的想法,在我的長期攝影實踐中,積累了不少與反光打交道的經驗,也因此獲得了一些好照片。你先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一下,哪些物體可以產生反光?
何:除了表面特別粗糙的物體外,幾乎都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光。
李:的確如此。只要光線的強度和角度合適,幾乎所有的物體都能產生反光現象。尤其是那些能產生鏡影的物體,可以產生特別明顯、特別強烈的反光。
何:您能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如何利用反光拍攝出自己認為的好照片嗎?
李:圖01《昆明湖的水面》是有一年我在北京拍到的頤和園冬景。因為來的次數太多了,我很難克服熟悉給我帶來的感覺麻木。直到太陽落山后,我走到昆明湖的冰面上向西望去,此時的西天被落日余暉染成金紅色,而昆明湖的冰面則對天光產生了反光—并且因為冰面的不平整,反光不是完整的一片,而是破碎成了許多片。那些反射著天光的冰面呈溫暖的金色,而沒有產生反光的冰面則呈寶藍色。整個冰面成了無數的暖色塊與冷色塊相組合而成的美麗圖案。
當我迅速構好圖,按下快門后,我知道雖然我在頤和園拍了一整天,但這一張肯定是最好的一張,主要是抓住了冰面不規劃的反光。
何:圖02這張照片是拍自哪兒?
李:是拍自北京長安街的銀泰大廈68層的一個餐廳內。雖然我拍攝的是餐廳內極普通的一個角落,但是因為拍攝時選擇了一個恰當的視角,使餐廳的地磚產生了反光,在畫面中形成了耀眼的暖色光斑,與窗外樓群形成的冷色相對比相呼應,使一個本來很普通的餐廳角落變得有趣味,有美感。
何:您當時是如何測光和曝光的?
李:我以窗外樓群為測光點,按中灰值曝光。
何:這樣曝光的話,地磚是不是容易曝光過度?從照片上看,反光的地磚有些曝光過度。
李:拍攝有反光的畫面,可以不以反光部分測光。有時候,反光部分曝光適當過度,反而能更好地突出反光所形成的視覺美感。
何:圖03這張照片,您又是如何構思的?
李:這張照片拍自從新疆庫車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上。當飛機飛越天山時,太陽已經落到地平線以下,天山都已經處在陰影里了,所以色溫很高,積雪的天山呈灰藍色。由于飛機飛得比天山高很多,落到地平線以下的夕陽仍能將最后的光線投射到飛機上。我從舷窗向外看,飛機的翅膀的局部恰好對夕陽產生了反光,形成了明亮的桔紅色塊,再加上天空中的霞光,就形成了如你所見的頗新鮮的色彩組合。如果畫面中沒有機翼的反光,觀者就很難對這張照片產生陌生感。
何:圖04這張照片拍自哪兒?
李:拍自吉林省的上空。當時正值黃昏,我在飛機上的座位,正巧對著夕陽。因此大地上的河流在逆光中產生了美麗的強烈反光。我抓住這個機會,拍下了這張仿佛金龍在空中游動的畫面。
何:這張照片的測光似乎與圖02不一樣,光亮的河流好像并沒有曝光過度。
李:你的觀察還挺準的。拍攝時,我為了更好地表現金龍的色彩,是對著河流反光的部分進行測光,所以反光的河流的大部分區域曝光正常,使得它的色彩表現也比較正確。在拍攝反光的物體時,要根據拍攝意圖來決定曝光方式。
圖05、圖06,盡管拍攝的對象不一樣,但測光的方式相同,都是讓反光的主要部分曝光正常,以突出反光部分金光閃閃的色彩效果。
何:看來在拍攝有反光的畫面時,曝光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突出強烈的光感,測光時可以讓反光部分曝光過度(如圖02);如果強調反光所形成的色彩,曝光就盡可能不要使反光部分曝光過度(如圖01、圖03、圖04、圖05、圖06)。
李:拍攝有反光的照片時,除了要對曝光進行掌控,在構圖時也要把反光部分放置在畫面最顯眼的位置,以突出反光所帶來的視覺效果。
當然,要拍出一張出色的反光照片,最重要的還是觀察和想象力。如果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往往會忽視反光的存在;如果沒有想象力,想象不出反光會給畫面帶來什么樣的視覺效果,同樣也有可能忽視對反光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