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關注新聞的小伙伴,一定聽說過這個奇怪的名字——山毛櫸(jǔ)。沒錯,這不就是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客機墜落事件的疑兇嗎?那它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讓小柒我來為你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美國代號SA-11,北約稱它為“牛虻(méng)”。在俄羅斯的國土防空和野戰防空兩大系列防空導彈中,只有“山毛櫸”導彈是以植物命名的。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至今沒有人給出一個合理的原因。“山毛櫸”屬于俄羅斯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相同類型的導彈。它與S-300、“通古斯卡”-M1等導彈齊名。同2K12“立方體”防空導彈系統相比,“山毛櫸”的作戰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防空戰士用一枚名為2K12“立方體”(美國代號SA-6,即“薩姆”-6)導彈擊落了一架美軍的F-117型“夜鷹”隱形戰斗機,舉世轟動。而“山毛櫸”導彈代號9K37,是2K12“立方體”防空導彈的改進型。它外形近乎老舊,毫無時尚感可言,然而兵器不可僅憑貌相,它的戰斗爆發力會讓人震驚。就像武林高人手中的棍棒雖不見鋒刃,卻有非凡的殺傷力一樣。
稍微受過訓練的人,就可以操作“山毛櫸-M1”導彈發動致命襲擊。它沒有同類型防空系統內置的保險裝置。因此在世界上很多暴力沖突地區,都經常可以看到“山毛櫸-M1”的身影。在戰場上,它可以稱得上是“簡單、粗暴”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