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昌林

日前,新華社以“中國經濟應警惕虛胖,沾沾自喜無益改革發展”為題,指出我國經濟雖在多項指標上實現“趕美超英”,但實際上仍有諸多問題不可忽視。其實,不僅是經濟工作要防范“虛胖”,少數領導干部身上存在的“虛胖”問題同樣應該引起高度警惕,并認真解決。
當前,一些領導干部的“虛胖”主要表現為五種形式。一是“精神虛胖”。有的領導干部黨性教育流于形式,口頭上聲稱馬列主義,內心里對共產主義卻半信半疑。有的精神萎靡、貪圖物質享受;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混日子;有的“不問蒼生問鬼神”,封建迷信思想嚴重,在利益面前經不起誘惑,在“危難險重”面前經不起考驗。二是“知識虛胖”。有的領導干部不愛讀書愛“學歷”,靠“槍手”或者“幫助”換得文憑一大堆,頭銜一大串,且喜以“學者型”、“專家型”領導自居,其實華而不實,文憑見長而學識水平不見長,外表光鮮,腹中空空。三是“能力虛胖”。有的領導干部職務職位“節節高”,工作方法卻還是“老套路”,思路還是“舊習慣”,面對困難和問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又不會用,能力落后于職位。四是“政績虛胖”。有的領導干部喜歡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熱衷于搞“面子工程”,專注于以短時效應和表面成績騙得賞識、撈取“政績”,意圖升遷。面對群眾最需要解決的“里子工程”、“民生工程”徒陳空文、敷衍應付。五是“形象虛胖”。有的領導干部利用媒體“作秀”,刻意美化和拔高個人形象,只聽得進去好話、恭維話,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在人民群眾中的負面消極評價不斷,獎杯很多,口碑很糟。
少數領導干部“虛胖”的根源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在作祟。這些問題不及時有效解決,必將帶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并將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因此,領導干部必須時常自警自省,自查“虛癥”,自補“虛”氣,增強“實體”,做出實績。
一要以信仰上的使命感治“精神虛胖”,做政治上的清醒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要在研讀經典中堅定信仰,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講政治、講大局;要在感懷黨的歷史和豐功偉績中堅定信仰,增進自豪感、使命感和榮譽感;要在學習先進先輩的感人事跡中堅定信仰,夏明翰、焦裕祿、牛玉儒,他們身處年代不同,經受的考驗不同,但他們集中體現了共產黨員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舍己為民的無私情懷和高尚純粹的人生境界。黨員領導干部都要把他們當成一面鏡子照一照,一把尺子量一量,牢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二要以學習上的緊迫感治“知識虛胖”,做求知的有心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項工作要求來抓。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反思學習時間都去哪兒了,工作之余應該干些什么,從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提高上;要針對工作需要和修養要求,不斷修補知識斷層,優化知識結構,徹底改變“老知識不夠用,新知識不了解”的現象;要倡導“知行合一”,將所學知識自覺運用于實踐,轉化為生產力和創造力,還要用自己所學、所知、所悟,來感染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
三要以本領上的恐慌感治“能力虛胖”,做干事的領頭人。計劃趕不上變化,能力的積累總在追趕能力的需要。現在形勢發展變化很快,不熟悉、不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問題本身的復雜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艱難程度遠遠超過以往,因此必須要有“本領恐慌”意識,不斷在實踐中提升工作能力。要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不斷解決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提升駕馭全局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正確處理各種矛盾,正確協調各類利益格局,妥善處理多元利益關系,始終圍繞中心大局,保持正確航向。要提升科學決策、服務群眾的能力。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實際工作中,落實到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上來,切實解決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服務群眾“最后一步路”的問題。
四要以事業上的責任感治“政績虛胖”,做發展的鋪路人。“為官不易”是社會的進步,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常態;“為官不為”極其錯誤,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極端不負責任,甚至是犯罪。有句電影臺詞:“最大的問題是,雖然不貪,但也不辦事;為官一任,不犯錯誤,但也不作為,它也是一種腐敗啊!”這種腐敗,貪污的不是金錢,而是發展的好機遇、創業的好平臺。因此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干群眾想干的事情。要摸清上情,吃透政策,把上級決策規劃與本地發展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切實解決群眾最想解決的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要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形成良好的干部任用導向,“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
五要以對人民的敬畏感治“形象虛胖”,做群眾的貼心人。李瑞環同志曾講過:“群眾最可敬,群眾最可愛,群眾最可憐,群眾最可畏”。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談論執政經驗時也說,當政府不受歡迎時,好的政策與壞的政策同樣會得罪人民,這就是“塔西佗困境”理論。因此領導干部要時刻牢記人民群眾是力量源泉、歷史創造者和國家權力擁有者,尊重群眾,敬畏群眾,踐行群眾路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真切傾聽群眾呼聲,去“官氣”,接地氣,以謙虛平等的姿態與群眾交流,真正融入群眾。要真情體貼群眾冷暖,俯下身去,多下基層,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圍著一個桌子吃飯,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真心帶領群眾發展,幫助基層群眾找準切合實際、富有特色的發展新路,使群眾富裕起來,幸福起來。同時破除特權思想,樹立公仆意識,嚴格自律,不踩“黃線”,不越“紅線”,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作者:中共衡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狄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