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外記者 王莉 王剛 李珍 紀雙城 青木 李博雅 陶短房 ●本報記者 邢曉婧●柳玉鵬圖片說明:韓國首爾民眾9日在地鐵站內觀看電視里有關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新聞報道。“聯(lián)合國擬以反人類罪將金正恩推上國際法庭”,韓聯(lián)社9日上午突然爆出消息稱,聯(lián)合國8日非公開傳閱了歐盟提出的“朝鮮人權決議案”草案,內容包括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等“觸犯反人類罪”的朝鮮相關人員推上國際刑事法院接受審判。盡管該提案僅屬于草案,尚未公開討論,更談不上表決和實施,但這一消息伴隨著韓國和西方媒體上無數有關金正恩“失蹤”的傳言,令朝鮮局勢顯得更加撲朔迷離。自9月3日起,金正恩已超過一個月未在公開場合露面,而10月10日,朝鮮將迎來一個重要節(jié)日——勞動黨建黨69周年紀念日,“失蹤”之謎能否解開成了多方關注的焦點。9日晚,一個最新消息傳來,由于多個聯(lián)合國會員國的反對,歐盟的人權草案中已刪除“起訴金正恩”的內容。人權草案不再點名韓聯(lián)社9日上午9時39分突然發(fā)出一條爆炸性新聞,快訊僅一句話:“聯(lián)合國擬將金正恩以犯反人類罪移交國際法庭審訊”。這條消息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國媒體的關注。在發(fā)出快訊數小時后,韓聯(lián)社發(fā)出詳細報道稱,韓國駐聯(lián)合國外交人士透露,鑒于此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有國家堅決反對通過朝鮮人權的決議案,因此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這次采取了聯(lián)合國大會全體成員國表決的方式,希望借贊成票數量多的優(yōu)勢通過該提案。不過,這名韓國外交人士對通過提案并不抱太大希望,他稱,歐盟的提案屬于草案,不排除最后的決議中撤掉關于起訴金正恩的內容。而且即使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關于朝鮮人權的決議案,也不代表朝鮮領導人會站到國際法庭上,因為朝鮮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管轄的國家,這是最大障礙。韓聯(lián)社引述該人士的話稱,考慮到朝鮮外務相時隔15年再次赴紐約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甚至還邀請美國國務卿參加7日舉行的朝鮮人權說明會,表明最近掀起的人權壓力已對朝鮮最高領導人形成“很大負擔”。韓聯(lián)社稱,如果聯(lián)合國大會最終通過朝鮮人權決議,將對朝鮮高層產生“嚴重的心理和現實壓力”,或許會發(fā)生“想象以外的效果”。 不過,這條消息在韓聯(lián)社中文網上卻完全“變了味”。該中文網的分析稱,由于安理會部分常任理事國采取保留的態(tài)度,因此聯(lián)合國就有關朝鮮人權問題的議案采取投票表決的方式作出最終決定,放棄過去就有關議案達成協(xié)議的方式,因此將金正恩推上國際法庭的內容最終被列入決議案的可能性較大。有熟悉韓國媒體的中國學者對《環(huán)球時報》稱,中國對朝鮮影響很大,所以韓國一些機構和媒體千方百計想影響中國人,特別是民間對朝鮮的態(tài)度。很多韓國媒體的中文網站與其國內韓文網站內容差異很大,有成為韓國某些機構工具的嫌疑。針對韓聯(lián)社發(fā)出的消息,韓國政府反應慎重。韓國外交部回答紐西斯通訊社的提問稱,該草案的內容要經過各國磋商,因此現在就說那個內容已板上釘釘為時尚早。9日晚10時,韓國《京鄉(xiāng)新聞》網站傳出消息,正在聯(lián)合國會員國傳閱的歐盟關于朝鮮人權的草案,已經明確不會點名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報道稱,很多國家對該報告的內容過于強硬表示難以接受,而且大多數聯(lián)合國會員國對通過指責特定國家人權的決議案持否定態(tài)度,因此歐盟的草案中刪除了點名金正恩的內容。美國《環(huán)球郵報》稱,朝鮮人權問題之所以今年引發(fā)國際關注,是因為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2月發(fā)表的《朝鮮人權報告》。該報告指責朝鮮“廣泛侵害人權”,稱“聯(lián)合國應通過國際刑事法院的審判或設立特別法庭來對此進行制裁”。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3月將該報告提交給安理會。4月,安理會就此舉行非正式會議,但由于中國和俄羅斯代表沒有與會,因此議案未在安理會獲得通過。“國際刑事法院成立于2002年,主要職責是對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zhàn)爭罪和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法院只有在受關注的人權狀況發(fā)生在《羅馬規(guī)約》的122個締約國境內,或安理會將某一情勢提交法院時方可介入”。聯(lián)合國官方微博9日著重解釋國際刑事法院這個機構,在其所列出的締約國名單中并不包括朝鮮。德國新聞電視臺稱,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單方面動用否決權的情況下,國際法院審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報道稱,盡管如此,歐盟的草案可以給朝鮮政權一個警告,打開國際社會與朝鮮的對話通道,促進朝鮮人權狀況。朝鮮將用核試作為回應?“如果聯(lián)合國大會真的通過包括起訴金正恩在內的朝鮮人權議案,那么朝鮮的反應肯定會異常激烈”。韓國近幾天正忙著考慮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等“實權三人組”突然訪韓帶來的韓朝高層對話問題,韓聯(lián)社的消息在國內引起不少擔憂。韓國SBS電視臺稱,朝鮮2月在聯(lián)合國發(fā)表朝鮮人權報告后就強烈反駁,稱該報告完全是美國對朝敵對政策的產物。該報道稱,一旦該草案獲得通過,朝方認定是美國主導的敵對行為,因此不排除采取發(fā)射遠程火箭或再次進行核試驗。《韓國日報》稱,不管如何,能在聯(lián)合國談朝鮮問題本身就“很有意義”,這將對朝鮮造成巨大壓力。不過,如果朝鮮在人權問題上被逼到墻角,不僅南北關系難以緩和,朝鮮還有可能進行核試驗,因此韓國必須慎重。遼寧社科院研究員呂超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將金正恩送上國際刑事法庭受審的說法并不可能,這種提議也沒有任何合理性。毫無疑問,這種提案肯定會激怒朝鮮。種種事實表明,維護最高權威一直是朝鮮最重要的提法,針對朝鮮領導人的誹謗和詆毀都會使朝鮮反應劇烈。在朝韓對話出現轉機、朝韓局勢日趨緩和時,這種提案可能引起較大沖突,勢必對朝鮮半島局勢產生負面影響。9日,朝鮮未見對此消息的回應。但朝中社9日引述朝鮮祖國和平統(tǒng)一委員會書記局當天發(fā)表的公報,敦促韓國當局阻止一些組織擬于10日進行的“詆毀朝鮮尊嚴”的散發(fā)傳單活動。公報說,“韓國當局一方面聲稱要同朝鮮進行對話、改善關系,一方面指使那些人間渣滓從事污蔑對方的散發(fā)傳單活動,說明他們并不真正愿意改善北南關系,對朝鮮所說的都是些空話”。公告警告,散發(fā)反朝傳單活動等于對朝鮮宣戰(zhàn)。如果韓國當局容許或遷就此次散發(fā)傳單妄動,北南關系將再次滑向無法挽回的局面,其全部責任應由挑釁者承擔。實際上,近來朝鮮在對外方面有一些新的動向。除了派出高層突然訪韓外,還派出官員與歐洲、日本會談,這些都與此前對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本次聯(lián)合國大會,朝鮮外務相時隔15年再次出現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7日,朝鮮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罕見地舉行“朝鮮人權說明會”。朝高級外交官崔明南在說明會上坦承“我們的社會處于轉型期”。他說,朝鮮的人權可能偶爾出現一些小問題,但這個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崔明南在回答提問時表示朝鮮不存在“集中營”,但他承認,朝鮮有“拘留中心”,“一些人在那里反思錯誤,提高思想認識,并且通過勞動進行改造”。此外,朝鮮常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李東日在會上說,朝方不久前訪問歐盟總部,朝鮮有興趣就人權問題與歐盟對話。朝鮮顯示“外交突圍”態(tài)勢在國內,朝鮮仍一如既往,“非常平靜”。近兩天,朝鮮正忙著準備慶祝朝鮮勞動黨成立69周年。朝鮮《勞動新聞》10月9日用大篇幅報道朝鮮各界民眾為迎接建黨紀念日到來,舉行演講會、舞蹈會、音樂會、參觀建黨事跡館等消息。朝中社也接連播發(fā)多國領導人和駐朝使節(jié)向金正恩送花籃或致賀信。“美國之音”8日說,在謠言滿天飛之際,外界要到10日才可能得到了解金正恩命運的一個重要線索,屆時朝鮮將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紀念日。韓國《首爾新聞》9日稱,金正恩10日第一個可能露面的時間在凌晨時分。2012年和2013年10月10日凌晨,金正恩都曾率領黨政軍高層前往錦繡山太陽宮。路透社引述一匿名消息源稱,金正恩腿傷需休息百天左右,但他仍掌控著最高權力。相對國內的“平靜”,朝鮮在對外方面“近期顯示出‘外交突圍態(tài)勢”,俄羅斯《觀點報》8日這樣看待朝鮮近來的對外動作。上任不滿半年的朝鮮外務相李洙墉成為這一態(tài)勢的最好代言人。自今年4月上任以來,他先后訪問了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國家。9月底,他率團赴美出席了聯(lián)合國大會。結束紐約之行的李洙墉10月1日飛往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進行為期10天的訪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9日稱,對于世界關心的金正恩行蹤等問題,朝鮮常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李東日拒絕回應記者提問,他只強調對朝鮮的嚴重制裁超過40種,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他呼吁外界多考慮一下,在如此嚴重的制裁之下,朝鮮想要推動和平環(huán)境是多么困難。“超過180萬名軍人的槍口彼此對準的地方就是朝鮮半島。但‘冬季王國也曾差點變成耀眼的‘春季王國”。韓國《中央日報》稱,2000年10月9日,朝鮮當時的二把手——人民軍總政治局長趙明祿在華盛頓見了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轉交了金正日邀請其去平壤做客的親筆信。14年后,朝鮮二把手再次行動起來。這次的目的地是仁川,而不是華盛頓,給韓半島帶來一股旋風,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表示要定期舉行韓朝高層對話。《中央日報》在另一篇評論中稱,問題是要如何發(fā)展對話局面。 最重要的是雙方都要自制。要避免刺激,采取自制不是一方的問題,而是雙方都需要做到的。▲
環(huán)球時報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