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向 蕾圖片說明:部分商戶8日向“占中”發起人索賠。香港反對派自發動“占中行動”以來,各行各業生意大受影響,兩名受波及的商戶8日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循民事控告“占中”發起人之一、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這是首次有商戶因“占中”造成損失而興起訴訟。香港《東方日報》9日報道稱,兩名受到“占中”影響的商戶,8日分別到區域裁判法院及小額錢債審裁處,入稟向戴耀廷索償23萬港元及450港元。寫意人生旅游公司東主馬軼超稱,他原定于10月2日為客戶安排3部旅游車,參加國慶嘉年華會,但受“占中”影響,國慶嘉年華會活動取消,連帶他的訂單也被取消,共損失了450港元的代訂旅游大巴盈利。雖然金額不大,但他強調誓要找回公道,其案件已排期至11月26日處理。另一名申索人是旺角銀行中心一家日式料理連鎖店的負責人周先生,協助他的中西區區議員陳財喜稱,自“占中”以來,周先生餐廳的生意額從每天3萬港元跌到1萬港元以下,因此要求賠償23萬港元。保險業總工會理事長張偉良稱,“占中”除了令商戶生意受損外,不少市民也蒙受損失,近日曾遇到兩名家長查詢應如何索賠因停課導致的學費損失。他們子女就讀的學校位于中西區,學費每月達5000港元,但停課多日,因此想索償學費損失。張偉良建議,對于受損的市民而言,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求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中入稟申請索償只需約200港元,而審裁處在60天內就會排期審理。陳財喜預測,陸續會有商戶入稟向“占中”發起人索償。旅發局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訪港的內地旅客增幅,為近8年來最差。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估算,“占中”保守估計已造成3500億港元損失,即香港人均損失5萬港元。香港大律師公會8日發表聲明稱,香港大批市民長期及大規模占領公共地方和道路,有機會觸犯法律;即使遭刑事檢控的參與者說明此為“公民抗命”,亦不能成為答辯理由。公會稱,抗命人士必須尊重其他持不同見解的人士的權利和自由,也不應對社會造成過度損害或不便,同時隨時準備為自己的行為負上刑責。對于特區政府提出討論“政制發展的憲制基礎及法律規定”兩個議題后、“學聯”質疑是“玩弄花招”,大律師公會強調,即使對人大常委會決定何等不滿,“學聯”這樣形容憲制原則問題,“是對法治精神公開的詆毀,此等言論十分危險”,選舉制度的討論必須在《基本法》框架下進行。據悉,建制派計劃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跟進“占中”,包括其影響及政府處理手法。香港中小型律師行協會會長陳曼琪認為,“占中”發起人的鼓動行為屬于“合理可預見”對市民構成持續性滋擾,因此商戶成功獲得賠償的機會不小。香港《文匯報》稱,雖然首宗就“占中”索償個案的金額數目并不大,卻向社會傳遞了明確信息:法律不會容許任何人擁有特權,違法“占中”損害了社會利益,違法者必須承擔法律后果,并且就所作所為承擔責任。《星島日報》9日的社論稱,“占領行動”如果只懂進而不懂退,不懂得尊重不同政治見解的市民的權利和自由,最后只會失敗收場,組織者和占領者不但無法達到目標,還要承擔法律后果,而民生方面的犧牲、法治和經濟等方方面面的沉重社會代價,就更不值。《東方日報》也說,法治是民主及自由的基礎,以破壞法治為代價爭取民主,充其量是群眾的暴政,這早已被世界各地的社會騷亂所證明。“占中”搞手為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一手點燃“占領火頭”,將700萬市民綁上戰車,令香港付出慘重代價,難道能逃避責任嗎?▲
環球時報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