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
作者信息:寧波市鎮海區農機局,315200,浙江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寧波市鎮海區農業機械化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12年底,全區農業機械原值達到13967萬元,農機總動力達到6.75萬kW;主要農機總量達到7278臺套,其中上道路拖拉機407臺,純農田拖拉機189臺,聯合收割機46臺,插秧機186臺,烘干機36臺,育秧流水線15套;培育扶持了農機專業合作社6家,工廠化育秧廠1家,烘谷中心4家,農機維修網點15家,農機經銷商1家。為強化農機安全管理,確保農機運行平安,打造 “平安鎮海”,鎮海區人民政府提出了2013年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的工作目標。結合創建目標,拓寬“平安農機”的創建理念,區創建辦提出了農機運行平安、推廣平安、生態平安和農機隊伍平安“四位一體”的創建工作思路,著力打造“源頭管理、安全宣教、執法監管”三大防線,扎實推進“平安農機”示范區、鎮、村、合作社及戶創建工作。截至2013年6月拖拉機注冊率、持證率、檢驗率分別達到90.16%,99.02%,89.41%,聯合收割機注冊率、持證率、檢驗率分別達到95.83%,94%,95.83%,沒有發生過農機亡人事故。經省級核查,已被確定為浙江省平安農機示范縣(市、區)
在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中,最重要的莫過于生命財產安全。農機安全事故有一個特點,即事故雙方都是相對弱勢群體,一旦發生事故,一方是家破人亡,另一方往往是傾家蕩產;所以,重視“平安農機”建設,就是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切切實實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的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民心工程”。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近年來,鎮海區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尤其是“五園一帶一基地”、萬畝糧食基地建設,農業機械需求急劇上升,農民群眾購機熱情高漲,加之連續實施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全區農機保有量快速增長,應用范圍不斷拓展,農機銷售、維修、作業服務行業也迅猛發展。2009-2012年鎮海區累計投入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1614.3萬元,糧食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6%。如何加強農機行業管理,保障安全生產,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保障農機從業人員利益,成為擺在農機管理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需要農機管理部門通過扎實的創建活動,使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迅速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形勢。尤其面對當前農機監理執法手段缺失,農民駕駛員技術水平低、法規意識淡薄,農機監理工作困難較多等現狀,農機管理部門更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盡最大努力,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切實履行職責。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開展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工作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區委平安辦把“平安農機”納入到“平安鎮海”創建項目體系。區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此項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府辦副主任、區農機局局長、區公安分局政委、區安監局局長為副組長,宣傳、農機、交通、交警、安監、城管、工商、財政及各鎮(街道)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鎮(街道)落實具體工作人員抓好創建工作,全區上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協作、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創建工作機制。
按照區政府下達的《關于開展創建浙江省“平安農機”示范區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2013年5月9日召開全區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動員大會,對創建工作進行了梳理和分類,并把工作目標進行責任分解,緊緊圍繞“以創促改,以創促建,創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工作要求,明確了創建工作的主要任務、目標要求、時間節點。各鎮(街道)相繼成立了“平安農機”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區、鎮、村三級層層落實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并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區政府對鎮政府、涉農街道辦事處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全區共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農機手安全生產承諾書536份。
根據上級創建工作指導要求和鎮海區實際,進一步完善了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公安與農機聯合執法、定期匯報與專項督查相結合等工作機制,著重抓好公安駐農機警務室規范化建設、非本市籍拖拉機專項治理活動。鎮海區還積極發揮基層農機網絡作用,建立了由村干部兼職的農機安全協管員隊伍和33名農機手任組長的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管理隊伍。定期召集協管員、農機安全片組小組長、種糧大戶、機手家屬等開座談會,分析解決農機安全存在的問題,號召廣大農機活動參與人投入到“平安農機”建設中。
鎮海區歷年來對農機安全高度重視,自啟動創建農機安全村、安全鎮以來,累計投入創建工作資金500多萬元,用于農機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和各類農機安全管理的扶持。自2008年8月起全部免除農業機械的牌照費、檢驗費、考試費等項目收費。此外,寧波市、鎮海區兩級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創建成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鎮(街道)、省市“平安農機”示范村、“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分別給予5萬元、0.7萬元、1.5萬元的獎勵。
鎮海區歷年來注重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結合創建活動,印制了《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倡議書》,發放到各鎮(街道)、村委會、中小學、集市、合作社和農戶手中,共計5800余份。臨春節、清明等節日和遇臺風、盛夏高溫酷暑、冬季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通過“農民信箱”發布手機短信予以溫馨提示,及時告知文明駕駛、安全行車,預防拖拉機載人、酒后駕駛、疲勞作業和駕駛報廢機車上路運輸作業等違法行為的發生。結合專項行動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活動,2013年6月、10月,在區安委會統一組織下,農機局在全區分別開展了以“安全發展、預防為主”為主題的農機安全生產月活動和“平安鎮海”大型廣場宣傳活動,廣泛宣傳農機安全知識,舉辦“平安農機”知識競賽活動,開展關于農機安全問題的現場咨詢服務,吸引廣大市民踴躍參與,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結合春運工作,農機、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做好農機運輸市場的安全宣教工作,發放《致全區農機駕駛人春運交通安全的公開信》等宣傳資料600余份。加強對農機經銷商、農機維修網點、烘谷中心、農機服務組織、種糧大戶安全宣傳教育,全年累計達23次。每年定期召開全區農機安全村工作會議和農機安全片組小組長會議,強化基層“平安農機”宣傳。近兩年來在《今日鎮海》《現代農機》等報刊上刊登“平安農機”相關內容文章15篇,印發“平安農機”簡報3期,在部、省、市農機網絡發布信息80余條,多渠道、多視角提供農機信息,營造了濃厚的“平安農機”氛圍。

為提高農民群眾安全意識,采取“送教下鄉”的形式普及農機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并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區農機局集中3個月時間,在基層舉行了3期農機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培訓班,宣傳《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參訓人數達到160余人。經常性組織人員到基層鎮、村巡回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農機手及家屬觀看交通事故警示片和農機安全知識宣傳板圖。2013年來共組織送教下鄉10次,發放各類安全讀本、資料2000余份。
全區共建立農機安全宣傳櫥窗41個,在安全村設立農機咨詢服務臺39個。結合“平安農機”創建,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載體,以農機安全村、“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為依托,制作了3期“農機之窗”在宣傳櫥窗進行張貼,通過以“十個一”為內容的安全生產宣傳活動,集中宣傳、展示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剖析外地農機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宣傳拖拉機報廢回收政策,收到了較好效果。2013年以來,鎮海區在拖拉機較多的路口和事故易發路段相繼懸掛各類農機安全橫幅30余條,繪制“平安農機”系列墻畫和墻體標語30余幅,著力打造“平安農機”示范路,警示廣大機手注意農機安全文明駕駛。并在農機專業合作社、烘谷中心、農機手活動室內設置了一批安全操作規程和宣傳教育掛圖,進一步提高農機安全宣傳氛圍。農機部門領導多次參與鎮海電臺嘉賓訪談和鎮海電視臺新聞熱線欄目,大力宣傳 “平安農機”創建工作、拖拉機報廢補償、農機購置補貼等有關政策,宣傳農田作業拖拉機登記、上牌和駕駛人員持證作業的必要性。
為切實提高農機監理“三率”水平,加強對農田作業機械的監管,區農機局制定并實施了“鎮海區開展純農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工作實施方案”“鎮海區開展農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核發工作實施方案”,從2013年年初起發動農機局、各鎮(街道)農機站、各村農機安全員對全區的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烘干機等危及人身安全的農業機械和操作人員進行調查摸底并逐一登記造冊。為確保全面有序、合理地組織培訓,把純農田機手培訓、考試安排在農閑期間,分區域、分階段落實培訓、考試規程,實施培訓考試費用全免的政策。2013年舉辦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各類培訓班9期,受訓175人,分別為84人、91人發放駕駛證、操作證。從7月起農機監理人員對摸底查清的未上牌純農田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進行上門免費登記注冊服務,做到“分布明、底子清”。
鎮海區十分重視上道路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年度檢驗工作。2012年裝備了拖拉機性能檢測線,對拖拉機集中進行實地檢驗,嚴格把好制動、轉向等涉及安全的技術檢測關,消除了問題車、病態車上路。2013年區農機監理人員對擁有純農田作業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的農戶挨家挨戶上門開展免費安全檢驗,并宣傳日常保養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上門實地安全檢驗純農田作業拖拉機181臺、聯合收割機44臺、插秧機96臺。區農機局還組織開展了1期鄉鎮農機安全檢驗員培訓班,20名農機干部、安全村協管員、機手組長代表和合作社骨干參加了培訓考核,取得了檢驗員資質,通過培訓,提高了鄉鎮農機員對危及人身安全農業機械的檢驗能力,確保了農機作業順利進行。
鎮海區從2012年4月起制定下發了 《鎮海區拖拉機報廢補償實施辦法(試行)》。為確保農機回收解體規范、有序、安全進行,主動與區廢舊機動車回收公司進行價格磋商,盡可能地保護農民群眾利益,組織各鎮(街道)農機站長進行了宣傳和業務培訓,印制了《拖拉機報廢補償宣傳圖冊》700份,全部分發到各村和相關企業,動員老舊拖拉機所有者進行報廢,消除潛在安全隱患。同時從2012年10月起,按照寧波市農機局部署對農業機械實施更新補貼政策,促進了老舊農業機械的及時淘汰和先進農機的更新。累計投入報廢補償資金20萬元,更新補貼資金3萬元。
自2008年起建立了每季度向區安委會報告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履職報告工作制度。針對農機部門無道路執法權的現實問題,從2007年起協調公安、農機部門建立了警農合作、聯合執法聯絡制度,建立了公安駐農機警務聯絡室,2013年依托創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區契機,按照《寧波市公安駐農機警務室工作規范》《寧波市公安駐農機警務室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和公安駐農機警務室八項工作任務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警農聯合執法機制,區農機局和區交警大隊定期交流,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同時,將上道路拖拉機安全監管納入到各交警中隊日常執法中,區交警大隊派駐專職民警作為公安駐農機警務室聯絡民警,每周定期與農機監理人員上路進行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酒后駕駛、違法載人和超速超載等嚴重違法行為,從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共處理拖拉機違法105起,有效遏制了重大農機事故的發生。
針對非本市籍拖拉機違法事件多、監管難的特點,從2013年5月起區農機、交警、交通、安監等四部門聯合開展了對非本市籍拖拉機的專項治理活動。發動各鎮(街道)農機站力量深入各村和雇用拖拉機的企業,要求非本市籍拖拉機機主主動到各交警中隊、區農機監理部門辦理臨時檔案登記手續,區公安駐農機警務室在日常巡查中散發 《辦理臨時登記手續的通知》70份,全面掌握非本市籍拖拉機及其駕駛人的情況,為開展屬地化管理打下基礎。經常性地通過“農信通”、座談會形式對非本市籍拖拉機駕駛人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聯合執法小組還多次到雇用外省籍拖拉機較多的金屬園區內,對管委會安全科進行拖拉機管理指導,送達有關文件、通知、聯系公函。共組織非本市籍拖拉機專項治理檢查和執法行動23次,出動警力和農機監理人員126人次,查處違法行為26起,有效保障了鎮海區農機道路安全。
根據省、市關于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的要求,鎮海區農機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下發了《關于立即集中開展全區農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專門召開了各鎮(街道)農業分管鎮長和金

屬園區負責人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并建立由下而上自查排摸、由上至下督查整改的工作方式。各鎮(街道)農機站對區域內的農機安全隱患進行自查排摸,提供第一手排摸資料;區農機局一把手掛帥,中層以上干部參與,分別對上道路拖拉機運輸安全、農機經營維修安全、農機作業和設施安全進行大排查大檢查,全區發現隱患26條,整改率達100%。為強化農機事故處置救援能力,區農機、公安、衛生、安監等部門及有關鎮(街道)定期聯合開展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演練過程力求貼近實戰、程序合理、部署嚴密、行動迅速、措施到位、處置得當,現場勘查、事故調查等各個程序和環節認真細致、有條不紊。通過演練,進一步規范了農機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農機安全生產是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表現,也是農機部門做好農機化工作的重點。創建“平安農機”示范區是打造平安鎮海,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鎮海區農機局將更加認真貫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以提高農機監理“三率”為重點,以提升農機公共服務能力為目標,筑牢預防和減少農機安全事故的三大防線,繼續認真落實各項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措施,用昂揚飽滿的熱情、開拓進取的精神,豪情滿懷地譜寫“平安農機”創建和新農村建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