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 電氣線路設備故障或違章使用引起的火災居高不下, 電氣火災年均發生起數約占火災年均總起數的26%,年均損失約占總損失的36%。嚴重危害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 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研究我國電氣火災發展的規律,建立健全各種法規,采取各種綜合防治對策,對抑制電氣火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電氣火災;電氣火災預防;電氣火災滅火
1 發生電氣火災的特點
1、電氣火災原因種類多樣,主要有短路、過負荷、接觸不良、電熱器具過熱引燃可燃物,操作不當等。在各類電氣火災中,電線電纜短路和過負荷火災比例最大,約占40—60%,造成的損失約占電氣火災總損失的三分之一,而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2、冬季是電氣火災的多發季節,全年一月二月為電氣火災的高峰期。電氣火災在每天24小時內發生的頻率具有明顯的規律性,發生的頻率存在三個高峰時段,第一個高峰時段為0—3時,第二高峰時段為10—13時,第三高峰時段為18—21時。且重、特大電氣火災事故的發生也符合以上規律。
3、商業、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電氣火災發生起數多,損失大。從近年的火災統計來看,商業、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的電氣火災起數和損失在各行業中較為突出,特別是商貿、集市、餐飲、娛樂、賓館等行業的重、特大電氣火災的發生呈上升趨勢。
2 電氣火災和爆炸形成的原因
1、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由于設計、選材等形成固有缺陷,或使用方法不正確等因素造成短路、超負荷、接觸不良、通風散熱條件不良等,都會使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整體或局部溫度過高,從而引發電氣火災或爆炸。
2、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發生短路或接地故障、接頭松脫、炭刷冒火、過電壓放電、靜電放電、熔斷器中熔體熔斷、電器觸頭開閉等,都會產生電火花和電弧。電火花和電弧可直接引燃或引爆易燃易爆物質,電弧還會導致金屬熔化、飛濺而構成引燃易燃物品的火源。所以,電火花和電弧是引起爆炸和火災的重要因素。
3、電熱和照明設備使用不當或使用時不注意安全要求,也是引起火災和爆炸的原因之一。
3 電氣火災預防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不健全
消防法規建設是減少火災發生的先決條件,是國家消防工作的基礎建設。但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電氣防火方面專門的行政法規,只是在《消防法》及公安部、建設部的有關規章中有原則性的規定。但這些規定都是夾雜在其他的法律法規中,系統性,完整性不強,難以全面。在工程建設上,相關規范都對電氣防火有相應的技術要求,但沒有全面、系統的專門規范,使設計、安裝、驗收等環節無統一法規可依。
4 預防電氣火災的綜合防治對策
1、電氣火災和爆炸的預防措施應保持良好的通風,以便把易燃易爆氣體,粉塵和纖維的濃度降低到爆炸極限之下。加強存在有易燃易爆物質的生產設備、容器、管道和閥門的密封,以斷絕上述危險物質的來源。應根據危險場所的級別,合理選用電氣設備的類型并嚴格按規定安裝和使用。電氣線路應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并加強對線路和設備的維護、試驗、檢修和運行管理,確保電氣裝置的安全運行。
2、常用電氣設備本身的導線和電纜的安全載流量不應小于線路長期工作電流;供用電設備不可超過其負荷能力,以防止線路或設備過熱;保持電氣設備絕緣良好,導電部分連接可靠。開關、電纜、母線、電流互感器等設備應滿足熱穩定的要求。使用電熱,照明以及外殼溫度較高的電氣設備應注意防火,并不得在易燃易爆物質附近使用這些設備。如必須使用時,應采取有效的隔熱措施。
3、在建筑方面應采用耐火材料,與危險場所毗鄰的變、配電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變壓器室與多油開關室應為一級;隔墻應用防火絕緣材料制成,門用不易燃材料制作并向外開。
4、我國電氣火災在各類火災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需要盡快制定電氣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從源頭上預防電氣火災的發生。這個規范應該是強制性的,具較高法律效力的,各行各業必須據此制訂出各類規定及規章制度。
為制訂出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的電氣安全、生命安全法規,制訂中,要即代表國家利益也要照顧企業等各方面利益,需要國家各部委協調組織,廣泛吸收不同層次的專家參與電氣安全規范制訂工作。須加大力度,加強電氣安全法規的統一管理,實踐驗證及實效跟蹤,并以理論和實踐檢驗為依據,確定修訂周期,保持規范相對穩定和連續,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強我國電氣安全法規的法律效力,依法對設計部門、安裝部門、檢查驗收部門、產品生產和流通部門進行定期的資質評估。
5 電氣火災滅火及其注意事項
1、先斷電后滅火,停電時,應按規程所規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嚴防帶負荷拉隔離開關。操作時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使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切斷帶電導線切斷點應選擇在電源側的支持物附近,以防導線斷落觸及人體或短路。切斷低壓多股紋線時,使用有絕緣手柄的工具分相剪段,非同相的相線、零線分別在不同部位剪斷,以防在鉗口發生短路。需要電力部門切斷電源時,應迅速聯系,說明情況。
2、情況十分危急或無斷電條件時,帶電滅火為防止人身觸電應注意安全,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劑,例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干粉滅火劑等。不得使用泡沫滅火劑和噴射水流類導電滅火劑,撲救人員及所使用的導電消防器材與帶電部分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室內高壓電氣設備或線路發生火災時,撲救人員不得進入距故障點4米以內范圍;在室外撲救人員不得接近距故障點8米以內范圍。對架空線路或空中電氣設備進行滅火時,人體位置與帶電體之間的仰角不應大于45°,并應站在線路外側,以防導線斷落后觸及人體,采用泄漏電流小的噴霧水槍帶電滅火時,要求救火人員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操作。水槍的金屬嘴還應可靠接地。
6 加強對電氣市場的質量監督和管理
我國《消防法》規定,“電氣產品、燃氣用具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要求行業標準”,要求各級主管部門(工商、技術監督部門)要切實履行國家賦予的產品質量監督職責。對經銷的電氣產品,生產廠家或商家必須標明規格、用途、使用年限,并注明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此外,要大力開展質量宣傳教育,提高全民質量意識,不生產、不銷售、不使用沒有質檢機構認可標志的產品。
7 加強電氣防火知識宣傳和教育
減少火災的根本途徑在于提高人們的防火意識,許多重、特大火災都是由于忽視用電安全,缺乏用電知識和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造成的。要在廣大群眾中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手段,廣泛普及用電安全知識,宣傳電氣火災發生的規律、特點以及電氣火災所造成的危害性。
電氣防火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國的電氣防火工作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必須根據我國電氣火災發展的特點,不斷的進行分析總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整個電氣防火系統的安全性,促進我國電氣防火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慧靈. 電氣防火. 北京:兵器工業出本社,2009(7).
[2]陳南.電氣防火安全技術.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3]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4]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009(5).
作者簡介
張海明(1978-),男,甘肅省蘭州市戰訓參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