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斌
摘 要:當前,電影再度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放映技術影響放映質量,人們想要達到更好的放映質量,因而對于電影放映技術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我國電影放映技術是在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本文主要闡述了數字電影的發展與優勢以及提升數字電影放映的技術。
關鍵詞:數字電影;提升;放映技術
1 數字電影的發展與優勢
數字電影誕生20世紀80年代,是高科技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傳統電影制作做不到的鏡頭需要借助電腦完成,或者運用了電腦技術會使影片更完美.于是傳統電影引入數字技術。數字電影就是用數字錄像帶拍攝的電影,也就是電視電影!目前數字電影有兩種規格:一是所謂“標清”(標準清晰度)的電影,是用標準數字錄像帶拍攝的影片,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700至800線,一是所謂“高清”(高清晰度)電影,是用高清晰度錄像帶拍攝的電影,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1100至1200線,高清拍攝出來的影片能大體達到膠片的清晰度水平。用數字錄像帶拍攝的電影通常可以直接在電影院用數字放映設備放映,這時就叫數字電影了。當然,用高清拍攝的影片放映效果更好,但實際上仍然達不到電影膠片拍攝的電影的清晰度水平。有時也可以把數字錄像帶拍攝的影片轉到膠片上,用普通的電影放映設備來放映,這就叫“磁轉膠”。
從國際來講,經過初期階段的摸索,目前數字電影技術已經很成熟,創作人員已從過去單純地運用數字特技逐步轉化為將其與傳統攝制、傳統特技融為一體的表現手法。在國內數字電影雖已在多年前開始嘗試但真正起步是在1996年長沙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以后,在這次會議上“數字電影制作”被隆重地提上日程,確定為我國電影技木今后發展的突破口,在此之后,國家瞄準世界先進的電影數字制作技術,投入了大量資金,引進了先進的技大設備。1999年,國家計委批準了廣電總局的“電影數字制作產品示范工程”。數字電影不僅避免出現膠片老化、退色, 確保影片永遠光亮如新,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使觀眾再也看不到任何畫面的劃痕磨損現象。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映大量的膠片,既節約發行成本又有利于環境保護。以數字方式傳輸節目,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使不同地區的觀眾同時欣賞到同一個高質量的數字節目。
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使之向實時、多功能、多渠 道、多方位的經營模式轉變。數字電影技術的巨大潛能,使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2 提升數字電影放映的技術
2.1 提升電影圖像質量成為技術研發熱點,“更多像素”、“更快像素”和“更優像素”等技術將在電影行業綜合應用
在數字電影領域,“更多像素”是指圖像空間分辨率的提升,如4K (4096×2160)技術的應用;“更快像素”是指圖像時間分辨率的提升,即高幀率技術的應用;“更優像素” 是指圖像像素質量的提升,涉及更廣亮度范圍、更大色域等內容。 4K技術近年來一直是影視行業的關注熱點,它通過提高圖像空間分辨率來提升影視圖像質量,4K 數字電影和超高清(UHD)電視是影視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4K數字攝影機產品陸續發布,索尼、 Blackmagic、GoPro、佳能(Canon)等設備商均推出了不同價位的4K數字攝影機。與此同時,4K電影后期制作工具和工作流也進一步成熟完善。截至2013年末,全球共擁有 4K電影放映設備15114套,在2012 年(13494 套)的基礎之上增加 12%,增速較前幾年明顯放緩;近年來4K電影放映設備占全部電影放映設備(2K/4K)的比重日趨穩定,約為15%。
除4K 技術外,高幀率(HFR)技術也是提高視覺體驗的有效手段,它通過提高電影攝制和放映的幀速率來提升數字電影圖像質量,特別是在數字立體電影領域極具應用前景。繼2012年9月數字電影倡導組織(DCI)發布高幀率數字電影推薦實施細則后,高幀率數字電影的發展與應用方向逐漸清晰明確。迄今,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再到解碼放映,電影行業已基本實現對高幀率工作流程的支持。2013年8月,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舉行了數字電影高幀率應用規范與互操作性研討會,對現有和即將安裝的數字電影播放系統、母版制作、工作流、壓縮過程進行調研,擬將3D 影片單眼幀速率提升至48fps、50fps 和60fps,將2D 影片幀速率提升至96fps、 100fps和120fps。研討議題還包括圖像內容壓縮標識、不同放映機在放映高幀率影片及常規影片時的聲音錯位現象、可見偽影的測試材料等內容。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也在積極推動高幀率數字電影國際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
2.2 數字電影制作服務云端化成為重要趨勢,基于云計算技術和高速互聯網的數字電影網絡化協同制作商用化進程加快
云計算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隨著電影制作分工高度專業化和高速互聯網加快推廣應用,數字電影內容制作云端化和網絡化協同制作成為電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一些大型電影后期制作軟件提供商已充分意識到云計算這一重要趨勢,并將應用解決方案移至云端。例如,歐特克(Autodesk)公司為適應發展需求已開始為客戶提供云服務; Adobe在其CreativeCloud解決方案中,將每一個應用包演化為一個基于云的服務,由客戶按需租賃云服務,從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銷售模式,即使用云授權來替代傳統的購買軟件許可證方式;2013年夢工廠出品影片《極速蝸牛》采用了惠普(HP)的融合云基礎設施技術,涵蓋眾多服務器、存儲設備、寬帶網絡、服務與管理軟件,并配合惠普融合云和惠普工作站的支持,成功完成了32 輛賽車、3200 萬環境角色的處理,渲染時間超過7500萬小時。 2013年7月,Exocortex公司歷時兩年開發的基于寬帶互聯網的 3D電影制作工具克拉拉(Clara.io)發布封閉測試版,可實現3D 制作全程網絡化,無需將制作內容下載到本地,可直接在互聯網上實現3D 制作場景共享和實時編輯,并能實現網絡化協同制作和在線云端服務,從而進一步推動電影后期制作由單一機構本地制作向多機構網絡化協同制作發展。此前原迪士尼流程管理技術團隊開發的散彈槍(Shotgun)系統,主要是對電影后期制作流程中的項目管理、任務分配、團隊交流、文件交換、數據管理及版本跟蹤等搭建統一的協作平臺,其本質上屬于網絡化協同管理,而克拉拉(Clara.io)則屬于網絡化協同制作,它將任務管理和后期制作具體任務全部移至云端,是數字電影網絡化協同制作技術領域的一次重要飛躍。
3 結語
在現代電影行業中,放映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影片的播放質量及電影院的經濟效益,同樣的電影內容,放映技術先進,放映方法合理,就能給觀眾以比較舒服的觀賞感受,因而也就會受到歡迎,從而贏得聲譽,吸引更多的觀眾,提高放映的效益,反之,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付博;巴可數字電影網絡解決方案[A];2011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1年
[2]鮑林岳;數字電影的信息化交易、服務和管理[A];2011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1年
[3]劉軍;數字電影:中國電影產業在數媒經濟時代的機會[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