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孝全 楊盛瓊
摘要:目的觀察自擬通乳散結湯治療急性乳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本組患者80例,其中初產婦49例,經產婦31例,年齡20~40歲,給與自擬通乳散結湯口服,150 mL,每日3次,7 d為1療程,一療程后評價療效。結果痊愈67例,占83.75%,13例有效,占16.25%,有效率100%。結論通乳散結湯治療急性乳腺炎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急性乳腺炎;中醫藥療法;通乳散結湯
中圖分類號:R271.4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8-0051-02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發于哺乳期婦女,本病臨床極其常見,其原因多由于產后護理不當或哺乳不當、乳汁淤積、乳頭破碎等原因所致。患者多表現為乳汁不通暢,一側或雙側乳房脹痛,可伴有乳房結塊,有的疼痛明顯,可伴有發熱惡寒、乳房紅腫、腋窩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筆者采用自擬通乳散結湯治療該病8例,治愈率較高,可減輕患者痛苦,早期消散而避免化膿而需要手術。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患者均為哺乳期婦女,其中初產婦49例,經產婦31例;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者40歲;病程最短者1 d,最長者6 d。根據中醫辨證分型,肝氣郁結證45例占56.25%,胃熱壅盛證占35例占43.75%。所有患者均有乳房腫塊伴疼痛,其中出現發熱者為37例占46.25%(肝氣郁結證10例占27.03%,胃熱壅盛證占27例占72.97%);白細胞計數升高者27例占33.75%(肝氣郁結證13例占48.15%,胃熱壅盛證占14例占51.85%)。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標準①哺乳期婦女;②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③單側或雙側乳房腫脹疼痛;④皮膚紅腫觸痛,可觸及腫塊;⑤或伴有腋窩淋巴結腫大。
1.2.2中醫標準根據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新藥治療急性乳腺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確定。肝氣郁結證:乳房脹痛結塊,皮色不紅,皮溫不高,全身或有形寒身熱,郁悶不舒,食納不香,煩躁易怒,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弦。胃熱壅盛證:乳房結塊疼痛,皮色發紅,皮溫灼熱,全身伴見壯熱汗出,關節疼痛,頭痛,頭昏,口苦,咽干,舌黃,苔紅,脈數。
1.3納入標準①年齡20~40歲;②病程<6天;③哺乳期婦女,初產婦為主,可伴有輕度的惡寒發熱,體溫<38℃;④乳汁排泄不暢,或有乳頭破碎,乳房局部腫塊,腫脹疼痛,可有腋窩淋巴結腫大,局部腫塊經診斷尚未成膿者;⑤可伴有白細胞計數增高。
1.4排除標準①體溫>38℃;②局部腫塊已成膿者;③合并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對藥物過敏者,資料不全者。
1.5治療方法自擬通乳散結湯基本方:全瓜蔞20 g,丹皮15 g,赤芍15 g,浙貝15 g,青皮15 g,香附10 g,木通5 g,穿山甲10 g,王不留行20 g,甘草5 g,水煎3次,取藥液450 mL,150 mL/次,每日3次。加減法:乳房紅腫熱痛明顯者加用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花粉,大便干結不通加生大黃,結塊堅硬,久積不消者,重用丹皮、赤芍、浙貝、穿山甲。乳房以脹痛為主而結塊硬者重用青皮、香附,發熱明顯者加用白虎湯及天花粉。產后惡露不凈加桃仁、益母草、去丹皮。乳汁不通或排泄不暢重用王不留行、路路通。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治愈:熱退,乳房腫塊及疼痛完全消失;有效:乳房腫塊縮小一半以上,疼痛明顯緩解;無效:繼續發熱甚至高熱不退,伴腫塊增大,疼痛加劇,甚至形成膿腫。
2.2治療結果本組患者80例,服藥最長7 d,最短2 d,痊愈67例,占83.75%,13例有效,占16.25%,有效率100%。隨訪無復發病例。
3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25歲,教師,2013年7月15日就診,患者于2天前因哺乳不當出現右側乳房腫塊伴疼痛,乏力,納呆,夜寐欠安,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弦。查體:T 36.9℃,右側乳房外下象限捫及結塊,質地稍韌,觸痛明顯,局部皮溫升高,少許紅腫,右側腋下淋巴結未捫及腫大。查血常規;WBC:9.2×109/L。診斷:中醫診斷:乳癰-肝氣郁結型;西醫診斷:急性
乳腺炎。中醫治療以疏肝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通絡為主治療,用上方加味3劑而脹痛消失,結塊消散,乳汁通暢而愈,隨訪3月無復發。
4討論
急性乳腺炎臨床以乳房結塊、紅腫、疼痛、乳汁不通暢為主要表現,本病屬于祖國醫學乳癰范疇。其常見病因為乳汁淤積不通暢,因此以通為用,以通為主,從通論治是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中醫學認為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故本病的治療當從肝胃兩經著手論治。其總的病機是厥陰之氣不行,陽明胃熱熏蒸,肝郁與胃熱相互影響。臨床辨證當分清以肝郁為主還是以胃熱為主。肝郁為主者治療以疏肝理氣為主,佐以清熱解毒,胃熱為主者當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理氣通絡。總之本病治療早期以消為貴,當以疏肝、清胃、活血、通絡、散結為法。其中活血散結通絡法貫穿疾病的始終。本病早期可選用蒲公英、青陳皮、香附、銀花、紫花地丁、赤芍、王不留行、木通等治療,其中蒲公英為治療乳癰的要藥,有清熱消腫、和胃行氣、通絡散結之功,藥中病機,故療效較佳。
(收稿日期:201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