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歷史經驗表明,海洋興則國強,海洋衰則國弱。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陸地上的資源逐漸枯竭,走向海洋、開發海洋將成為大勢所趨,海洋成為人們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依托。而近幾年來,日益崛起的我國,面臨著嚴峻和頻繁的海權沖突,當代中國海權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戰,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權大戰略顯得尤為迫切。中國特色海洋大戰略必須深化海權和海洋意識、重視海軍力量的發展和海洋資源的開發,維護中華民族的海洋權益和保障中華民族的國家安全。
關鍵詞:中國海權;海權沖突;海權戰略;海權意識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7-0026-02
一、中國海權現狀令人擔憂
中國的海權是指中國研究、開發、利用和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響力。從地球上看,海洋占全球面積的大部分,陸地面積只占全球面積的一小部分。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世界經濟走向全球化的同時,世界政治、外交等也在走向全球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遼闊的海洋國土,并且海上力量和國家實力至清朝前期都處于世界前列。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中國海權發展上的重要一筆,表明明朝的海上力量在當時世界上處于先進行列。然而,鄭和下西洋并不是明朝政府為了發展中國強大的海上力量或發展海洋經濟,而是為了向世界其他國家彰顯自己強大的國力,耗費了當時明朝政府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為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明朝兵部官員將許多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付之一炬。因此,有關鄭和航海的歷史資料存之甚少,甚至需要從國外殘存的歷史資料中去尋找。正如當年梁啟超所說:“哥倫布之后,有無數量之哥倫布,達伽馬后有無量數之達伽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但是,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海洋大國或海權強國,并且因打開中國大門的侵略戰爭—鴉片戰爭之后帶來的民族危機和種種不幸均來自海上。
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西方國家是恐慌和排斥的,他們紛紛在輿論上大肆地宣揚和鼓吹“中國威脅論”,其中,“中國海權威脅論”便是美國這個邊臨兩大洋的海洋大國的“中國威脅論”的主要形態。在東海的主要問題是中日釣魚島的歸屬問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日本從1885年起便開始覬覦中國釣魚島列島,幾十年里,不斷地肆機引發中日矛盾,挑起事端,千方百計爭取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本的支持,與中國搶奪釣魚島列島?!爸袊鴽]有必要成為霸權式的海洋強國,但中國必須發展有限的海權”[1]。值得欣慰的是,在2010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中,中國對于釣魚島主權問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不僅在國際社會中公開發表論調,強調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更是派中國漁政船在東海釣魚島海域巡海執法,彰顯了我國捍衛海洋的權利和維護海上利益的意志和決心。近幾年來,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之間在南海海域的海洋糾紛愈演愈烈。南海海域是中國海洋主權和海洋利益的核心,也是中國海上生命線之咽喉。海軍學者郭亞東指出中國當前應迫切從三個方面來解決南海問題。一是制定南海資源開發戰略,鼓勵中國企業對南海油氣資源和漁業資源進行利用和開采;二是加強南海地區海洋執法力度,堅決與侵犯我國海洋權益的不法行為做斗爭;三是加強在南海島礁的軍事存在,為從根本上解決南海困境做好軍事斗爭準備[2]。
二、走出中國特色的海權發展道路
中國海權發展戰略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海權發展戰略的制定是在中國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國際環境的背景下,我們不能脫離國家整體發展大戰略的前提,脫離實際,憑空捏造或者完全效仿西方大國或歐洲強國已有的海權發展模式。已有學者提出,在制定中國海權發展的大戰略時,必須從四個方面進行思考:第一,后起大國應冷靜客觀地對自身的能力和條件進行評估,海權在國家整體戰略中的地位首先取決于此;第二,是否將海權發展作為中國的最優選擇,取決于外來國際競爭的關鍵領域是否將海權發展作為新的增長點;第三,必須考慮現有世界霸權國家的關系,不能因追求海權而成為現有霸權國家的主要挑戰者;第四,中國發展海權必須全面評估安全因素,過于簡單、直接的做法會造成安全困境[3]。
在我看來,中國特色海權發展戰略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籌備和建立國家級海洋戰略委員會,整合分散的海洋管理部門職權
早在2005年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相建海就提出中國要從戰略高度上重視海洋,他表示在適當的時候,將會聯合專家正式向國家提出海洋戰略問題[4]。目前我國海洋管理職權分散于許多部門,例如,除正規海軍之外,還設有國家海洋局下屬的海事機構、海關總署下屬的緝私隊伍等,沒有一個統一而有效的直接管理部門,海洋管理部門分散、各自為政、管理職權重疊與混亂,直接導致海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有問題時互相推諉,難以應對和處理大規模的海上沖突和危機,更難有效地捍衛我國的海洋權益和國家利益。
就海洋管理機制和機構改革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海軍少將尹卓曾在2010年兩會提交的議案里建議必須改變現有海洋管理的多頭管理、號令不一的亂象,成立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牽頭、國家發改委和總參謀部組成的國家海洋戰略,研究制定工作領導小組,由國務院相關部委、總參謀和海軍部門研究落實[5]。
2.增加投入,積極發展我國的海軍力量
“海軍占優勢,不僅能夠確保海上交通線,還能夠保持過去戰爭而確立的優勢地位。要想擁有全球性的強國地位,海軍雖然不是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6]。擁有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現代海軍,是每個瀕海國家加強海洋控制力,維護本國海洋權益和解決海洋糾紛的根本。海軍的強大是國家海洋大戰略的根本和重中之重,當然,海軍的強大是以國家經濟的富強和科技的發展為依托的,反過來,一國海軍的強大也可以捍衛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著名海軍戰略問題專家倪樂雄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從中國已經從內向農耕型轉成現代海洋國家來看,領海和沿海資源的保護、海上生命線的保障、海外利益的維護,對潛在國際敵對勢力的威懾等,這些實實在在的需要形成了我們對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海軍的呼喚,總之,航母和遠洋海軍對我們來說不是擴張的需要,而是保衛我們國家和民族生存的需要[7]。
3.增強民族的海洋意識
所謂海洋意識,韓增林等學者曾表示:“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識,使我們了解海洋、研究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促進海洋事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8]根據韓增林等學者的觀點,我們不難看出:第一,海洋意識首先是要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認識到海洋對我國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擺脫在人民心中長期占據首要位置的大陸意識。第二,海洋資源是可持續資源,海洋意識也是資源意識。第三,海洋意識也是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第四,海洋意識也是國家安全意識。近代打開中國大門的鴉片戰爭是從海上開始的,自此之后,中國的領土和國家主權不斷受到侵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國家安全岌岌可危,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生存危機。近幾年來,有關危及國家安全的主要事件也集中在海洋領域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陸地可利用能源的減少,海洋成為人類重要的資源,維護海洋權益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維護海洋權益方面的態度是強硬而堅決的。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臺灣回歸祖國懷抱的問題,越南、菲律賓等國與我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糾紛等、保護中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等,都是關系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問題。
4.加強國際合作
加強與瀕海國家特別是有重要國際海峽通道的國家的合作關系,用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手段彌補我國海上力量的不足。世界上有許多重要的海上通道,例如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等,中國不可能對世界上所有重要的海域和通道進行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控制,因此,我們必須依靠發展同這些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來彌補我國在海洋能力上的不足。
5.發展海洋經濟
強化我國開發利用海上資源的能力,發展生態海洋經濟,提高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總收入中的比重。這是中國和平發展總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東海大陸架是世界上極為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周圍海域石油儲量近30億~70億噸,可能是“第二個中東”;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僅曾母暗沙等盆地石油儲量近200億噸,整個南海石油儲量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9]。中國的海洋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但相對還是較小。說明我國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還是比較弱。隨著陸地資源的減少和國際競爭的加劇,發展可持續的高科技經濟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因此,走向海洋、開發海洋資源和保護海洋已成為我們國家不可逃避的趨勢。
三、結語
當代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的和平崛起給西方國家帶來恐慌和不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陸地資源的日益枯竭,走向海洋成為國際社會的大勢所趨。中國擁有遼闊的海域和海洋國土,海洋資源豐富,但同時中國又不是一個海權強國。我國周邊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本國利益,虎視眈眈地覬覦中國的海洋權益,在中國海域挑起諸多事端,意圖掠奪我國的海洋權益。面臨嚴峻的海洋形勢,我國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化國民海洋意識,強化國家海軍,制定中國特色的海權發展道路,堅決維護我國海洋利益和國家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文木.論中國海權[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10):8-14.
[2]解放軍學者:應為解決好南海問題做好軍事準備[EB/OL].[2010-05-05]http:news.e23.cn/Content/2010-05-06/20100
50600080.html..
[3]徐棄郁.海權的誤區與反思[J].戰略與管理,2003(5).
[4]田小明.海洋戰略,一個直面的話題[N].中國海洋報,2005-
03-18.
[5]胡雪琴,尹卓.我為何提議制定國家海洋戰略[J].中國經濟周刊,2010(9).
[6]George Modelskl and William R. Thompson,Seapower in Global Polltics,1949-1993[M].Seattle:Unlversl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8:3-26.
[7]軍事專家.南海爭端警示中國必須擁有航母[EB/OL].[2009-
03-21].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21/115154613
0-2.html.
[8]韓增林,等.關于海洋經濟地理學的發展與展望[J].地理學報,2004(10).
[9]陶春.需要制定海洋戰略[N].學習時報,2005-05-18(07).